分享

升陷汤治验实录

 陋室书屋2 2016-07-02
升陷汤治验实录

【病历摘要】

牟某,男,56岁,乡政府公务员。入院日期:2012年4月22日。

主诉:阵发胸闷痛伴短气不足以息2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在一次劳累后,出现左胸部疼痛等症状。痛疼常放射到后背部,并伴胸部闷压感、气短不足以息、头晕等不适,每在劳累或生气后发作,经休息或口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后,病症缓解。经相关检查后拟诊为冠心病(劳损型心绞痛)。近来因工作繁忙,病情发作频繁,症状较以往加重;每三五日就发作一次,每次发作需30分钟左右方能缓解;治疗效果欠佳。

刻诊:神清,精神较差;胸闷胸痛,少气不足以息,心悸心慌,头晕头痛,纳呆便溏,夜寐少安;舌质淡暗,脉沉迟细涩,寸脉不足。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患糖尿病等内科慢性病史,否认患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有家族性高血压史。血压波动在160--180/90--110mmHg之间,服药不规范。个人史:有烟酒嗜好(平均每日饮酒200g左右,每日吸烟20支左右)20年;已婚,育1子,配偶及儿子均健康。体格检查:体温36.8℃,心率110次/min,血压180/110mmHg,呼吸25次/min。呼吸浅促,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减弱;肝肾叩击痛(—),神经病理征(—),双下肢压痕实验(—);心电图提示ST段移位,T波倒置;胸部正位片提示心影增大。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20×109/L,嗜中性粒细胞0.89,C反应蛋白25um;糖化血红蛋白8%,葡萄糖耐量试验呈不同程度升高。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宗气下陷,瘀血阻脉);西医诊断:冠心病(劳损型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极高危),葡萄糖耐量低减。

【查房记录】:本例患者因反复胸中憋闷痛疼伴少气不足以息等症入院。从西医角度诊断为冠心病(劳损型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极高危)、葡萄糖耐量低减。这三种疾病紧密相联,互相掣肘。高血压和高血糖对冠心病均有促进作用,治疗不能忽视对血脂、血压和血糖的调理。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中胸痹心痛范畴。关于其病因病理,有以下观点。

1、年老体虚--胸痹多患于中老年人。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患者年过半百,肾气渐衰,精气渐耗。肾精是五脏阴阳之根本。若肾阳虚衰则五脏之阳随衰,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气之鼓动、阳之温煦,则气血运行滞涩不畅,发为胸痹心痛;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阴亏则火旺,灼津为痰,痰热上犯于心,心脉痹阻,则发为胸痹心痛。  2、饮食不当--恣食肥甘厚味或饥饱失度,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酿湿生痰,上犯心胸,痰瘀交阻,痹阻心脉,遂成胸痹心痛。  3、情志失和--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认为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化,聚而为痰,痰阻气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痛;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成痰,痰火痹阻心脉,形成胸痹心痛。  4、阳虚感寒--素体脏腑阳虚,阴寒之邪上乘心阳,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而发胸痹。《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诸病源候论·心腹痛病诸候》也说:“心腹痛者,由腑脏虚弱,风寒客于其间故也。”《医门法律·中寒门》又说:“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

据此,临证应根据病情的虚实标本主次进行辨治,或先治其标,或先治其本,或先祛其邪,或先扶其正,或兼而治之。

这些传统的有关胸痹心痛的论治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有时并不能从疗效上取得突破。冠心病常常表现有胸中憋闷、气短不足以息、心悸少力、寸脉沉迟无力等脉症。这些脉症与宗气下陷的表现很是相同。通过对《内经》有关宗气和《医学衷中参西录》大气下陷等理论的学习,结合气机升降出入以及气血相关理论,我们从大气下陷、瘀血阻脉的病机角度,应用升阳举陷、活血通脉的方法论治冠心病,结果使疗效有了明显突破。

大气之名始见于《素问·五运行大论》,该文说:“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者也”。认为人和天地均受大气的包举支持,大气流通使天地万物密切相联,成为有机的整体。张锡纯在深研《内经》及前世诸多医家医理的基础上,提出“大气即为宗气,为生命之宗主”的观点。张氏《医学衷中参西录·大气诠》指出,“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干,《内经》所谓宗气者也。”大气是由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清气组成。《灵枢·邪客》谓:“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司呼吸。”大气居于胸中,为心肺功能之源,具有主呼吸、冠心脉的重要生理功能。大气统摄全身气血,维持心脉搏动,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大气足则血脉贯通,气血才能运行不息。“夫脏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矣。”(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大气论》)

张锡纯独具慧眼,提出了大气下陷的病理学说,并自制升陷汤一方,对后世医家影响颇大。认为,过劳、久病、误治、外感等病因均可损伤胸中大气,使胸中大气下陷。大气下陷,则宗气无力鼓动肺之开合,无力推动心脉的循行,继而出现呼吸顿停,短气不足以息,脉率参伍不调(心律失常),甚至可能出现《灵枢·五色》所云心脉搏动停止、“人无病卒死”之症。

气血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即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属阴,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气血在病理上同样是相互影响,相互为病。

若大气不足,虚而下陷,不能发挥助心行血的功能,则血行迟缓、瘀滞,瘀血内生。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言:“宗气不下(足),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医林改错》所云“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反之,瘀血、痰浊等实邪盘踞胸中,痹阻心脉,日久因实致虚,因实致陷,必然损及胸中大气,迫使胸中大气虚而下陷,影响大气运行。治当升补运转大气,大气一转,胸中的邪气当自行消散,从而达到人体的阴阳平衡。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云:“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从气陷血瘀论治冠心病】:冠心病包含“虚”、“陷”、“瘀”三个病理过程。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虚者补之”、“下者举之,结者散之”的治则,采用益气升陷、活血通脉法,并选用升陷汤加减辨治冠心病,颇有药到病除之感。临证中应结合疾病的病情的轻重缓急及虚实寒热,或重补虚,或重升陷,或重化瘀,或加化痰,辨证使用。

【处方用药】:本例患者以阵发胸闷痛伴短气不足以息为主诉,同时伴有心悸心慌、头晕头痛、纳呆便溏、夜寐少安、舌质淡暗、脉沉迟细涩、寸脉不足等症。辨证为气陷血瘀证;当用益气升陷、活血通脉之法,配合应用西药控制血压、稳定血糖。

处方:生黄芪50g,柴胡10g,桔梗10g,升麻10g,知母10g,党参15g,当归15g,山萸肉15g,桂枝15g,丹参20g,川芎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服用。静脉输注0.9%NS250ml+生脉注射液60ml及0.9%NS250ml+血塞通粉针0.4g,每日1次。

经治半月,心绞痛程度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呼吸通畅,夜能安卧,饮食渐加,精神好转,大便畅通,生命体征平稳。其它伴随症状及心电图指标也随之好转。

【处方浅解】:本方系由升陷汤加减而成。方中重用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升陷,升举下陷之大气;臣以党参、当归、山萸肉补益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加丹参、川芎、桂枝以活血通脉;佐柴胡、桔梗、升麻以升举下陷之大气;知母性凉克制黄芪、桂枝性温之性。诸药合用,使大气得充,下陷得举,心脉得通,胸阳得展,气血得行。

文章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