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珠泉大院

 杏坛归客 2016-07-02

                                      珍珠泉大院(一)

 

珍珠泉大院是济南著名的城市园林,位于济南市老城区市中心,南望千佛山,北邻大明湖,因院内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珍珠泉而闻名遐迩,久负盛名。珍珠泉大院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金末元初,珍珠泉大院是“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张荣的府邸。明初,珍珠泉大院为山东都指挥司,后修建成德王府。明朝未年,清兵攻入济南,王府建筑大部分被焚毁。清初,时任山东巡抚的周有德在珍珠泉原德王府旧址上修建成巡抚衙门。辛亥革命后,珍珠泉大院先后成为山东都督府和督军署、督办署,最后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1938年12月,日本军队逼近济南,济南守军弃城而走,珍珠泉大院也被战火焚毁。1948年9月,济南解放,珍珠泉大院真正回到了人民手中。1951年,珍珠泉大院在战争废墟上重新进行了疏浚整修,逐渐恢复了城市园林的风貌。1953年新建了珍珠泉礼堂(现人民会堂),珍珠泉大院开始成为山东省和济南市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1974年12月建立了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珍珠泉大院成为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金元时期

 

历史上最早圈占珍珠泉,在这个环境优美的地方为自己造起豪华府第的是金末元初山东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张荣。

张荣(1181~1263)字世辉。济南历城人。金朝末年,蒙古兵内侵,南宋也出兵北上,中原地区,三方混战,动荡纷扰;地方豪强,趁机发展势力,拥兵据地,保境安民。山东境内,形成了一股一股的割据势力。张荣占据历城城南黉堂山,控制了济南以东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淄川等地;王福以沧州为中心占据鲁西北地区;张林以益都为中心占据鲁东;张聚以棣州(今无棣)为中心占据鲁北;严实以东平为中心占据鲁西;石硅以济州(今济宁)为中心占据鲁中南;燕宁以莒州为中心占据鲁东南等等,这些势力与金元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时而联合、时而斗争的策略,主要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势力。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元蒙势力日渐强大,在元蒙拉拢下,金兴定四年(1220年),势力较强的严实率兵投降蒙古并被任命负责东平行省。随后其他各处军兵相继降顺蒙古,使得张荣孤军无援,1226年不得已也只好以部属土地投降元太祖铁木真。由于张荣身材魁梧,状貌奇伟,有胆气。曾从军作战,被流箭射入目中,自己拔不出来,便叫人用脚蹬住他的额头,猛力拔出,旁观的人惊得目瞪口呆,而他却神色自若。张荣多年与蒙军作战,打仗异常勇猛,蒙军对其十分敬畏。张荣投降后,蒙帅引他朝见国主窝阔台,窝阔台问他何故以孤军抗击蒙古大军数载而不投降。他回答说:“山东地广人稠,都被您占有。我如果还有一点依靠,是决不会投降的!”窝阔台听了,十分赞赏,拍着他的背说:“真是位勇士啊!”随后授任为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蒙古大军进攻金国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他请率部为先锋,蒙古太宗三年(1231年),军至黄河北岸,他亲领敢死之士深夜潜渡黄河,守河的金兵溃败。天亮之后,金兵整队反击,张荣驱马冲阵,金兵望风披靡。张荣夺得战船50艘,指令部下驾船驶回北岸。蒙古大军继之渡河,乘胜夺取张山、盘山二寨,俘虏金兵万余人。蒙古大将阿木鲁要把俘虏全部杀死,张荣力争,才停止了杀戮。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张荣占领汴梁。接着又攻占了淮阴、沛县、徐州、邳州等地。战场上张荣冲锋陷阵,英勇无比,很快大功告成,遂收兵返回济南。

由于战争,河南灾民大批流亡到济南一带,张荣命令济南百姓让出房屋、土地安置灾民,使灾民能够种庄稼、养家畜,生产自救,并定期考察,予以表彰或责罚。这样,灾民不但没有成为负担,而且使济南一带荒地得到开发,经济得到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当时,朝廷中书省进行考绩,济南被评为天下第一。1260年,忽必烈(即元世祖)即位,封他为“济南公”。61岁时,张荣请求辞职,于1263年病逝,享年83岁。后被追封为济南王,谥号“忠襄”。

张荣与其子张邦杰、孙张宏,在元军对南宋的战争中都立有赫赫战功,都是元朝的高级将领,受到元朝统治者的特殊恩惠。张荣祖孙三代一直把珍珠泉大院作为他们的住宅,因此在院内修建了不少楼、台、亭、阁,白云楼即其中之一。据史书记载,当年白云楼建在濯缨湖以北的珍珠泉南岸。该楼雄伟宽敞,仅楼基即高丈余。站在白云楼极目四望,北可观明湖碧波、黄河帆影,南可望梵宇簇立、群山青葱。尤其是雪后初霁之时,凭栏远望,但见晴光四野,白云缭绕,绮丽景色,宛然如画,令人叹为观止。此景当时被人称为济南一大景观即“白云雪霁”。稍后的《历城县志》在卷首刊出《八景图》,具体标出了“八景”之名:锦屏春晓、趵突腾空、佛山秋菊、鹊华烟雨、汇波晚照、明湖泛舟、白云雪霁、历下秋风。因而“白云雪霁”也成为“济南八景”之一。这一说法普遍被世人认同,一直沿用到现在。

雄伟壮观的白云楼成为济南一大景观,自然引得文人墨客撰文赋诗,吟诵多多。由写白云楼而赢得功名的首推元朝著名的散曲家张养浩 (1270~1330),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是元代散曲名家中极少数做过高官的汉人之一。张养浩自幼攻读经书,勤学不辍,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19岁时他曾登济南城中的白云楼,作《白云楼赋》,崭露出的才华,深受山东按察使焦遂的欣赏,于是推荐他为东平学正,随后走上了仕途之路,官至监察御史、白宰相迁翰林直学士、礼部侍郎、参议中书省等职,卒于陕西行台中丞任上。死后朝廷追封他为滨国公,谥文忠,葬于济南市天桥区北园柳云镇,墓地俗称“张公坟”。

张养浩的《白云楼赋》,以登临为话题,写出了白云楼的壮观,以吊古为内容,寄托了作者欲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与情怀,写得大气磅礴。全文照录如下:

“吁其高哉,兹楼之有如此兮。括万象于宏敞,飞四阿于鸿冥,初疑阳候海底鞭出一老蜃,喷云吐雾,扶舆五色凝结而成形,又疑大鹏九万失羊角,踞兹胜境而不去兮。翼结华鹊之烟雨,背摩宵汉之日星。我来宣郁一登眺兮,众山故为出奇秀,恍然身世遊仙庭,凭栏俯视魄四散,耳根但闻风铁音,冷冷上有浮云容。与卧苍狗,下有惊湍,澎湃奔流霆。忆昔我公,分符握节尹东土,声名遐迩流芳声。脯麟脍凤,群贤此日方高宴,不意有奸闯境,阖城万室无一宁。公秉疾传出关上,乱臣必讨存诸经。雄兵一夕自天至,纵余渠帅独与刑,九重赐券且舆盟,带砺宠光浮动堂舆庭。惜余才疏生晚后机会,不及奋笔为拟燕然铭。雄心霸气龙韬虎略见无复,空闻燕鹊鸣幽扃。当时风景今尽易,惟有风光山色无年龄。朱帘香歇桂花老,金铺色暗苔痕青。长歌慷慨吊陈迹,风动仿佛来英灵。忽然暮色自远而至兮,断霞斜照忽明灭,诗成欲扫云间屏。贪征兴废玩余景,须臾不觉一轮古月升东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