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联合作战文化溯源

 一书一风景 2016-07-02

第38期 战略纵横丨美军联合作战文化溯源

——“美军联合作战文化”专题系列之一


导读

联合作战文化,是随着联合作战的发展而形成的、保障军队赢得联合作战胜利的一种军事文化,其本质是军事组织重构的思想表现。美军联合作战文化建设对促进美军联合部队的“内聚式联合”,实现武装力量从“人为联合性”到“天然联合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作战文化缘何而来?




美军联合作战文化溯源

 

■ 李庄前


联合作战文化,或联合文化,是随着联合作战的发展而形成的、保障军队赢得联合作战胜利的一种军事文化,其本质是军事组织重构的思想表现。1995年美军在《联合部队季刊》中首次提及“联合文化”概念,2000年的《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在阐述联合条令和联合文化的关系时指出:联合作战条令促进了一种共同的联合文化的发展,联合文化将不同的军种文化融合在一起。此后的《联合作战概念》强调:军种设施必须与联合设施实现无缝连接,以促进联合文化的形成以及在思想、作战理论、计划和训练方面的协作。2006 年发布的《美军军官》认为,如何使各军种融为一体,争取最大的效果,需要发展全新的组织文化,使各军种在联合作战中既能发挥最大效果,又能保持各自的组织传统。美军联合作战文化建设对促进美军联合部队的“内聚式联合”,实现武装力量从“人为联合性”到“天然联合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E pluribus unum
合众为一


美军联合作战文化有着鲜明的特征。镌刻在美国国徽徽标上的拉丁箴言“E pluribus unum(合众为一)”已成为美国社会的文化符号和价值标杆。正如《美军军官》和其他联合出版物所表述的那样,美军联合作战文化体现了“合众为一”的鲜明特征。


“合众为一”的军事传统


美军联合作战文化彰显“合众为一”的军事传统。《美军军官》和《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均指出,与美国国家一样,美国武装部队从其多样性中获取力量。五大军种保留着本军种的特色传统,他们身着不同军服,遵守不同习俗,他们以各自军种文化为自豪。但美军条令强调,21世纪不再是单个军种包打天下的时代,当国家面临威胁时,投入战斗的不再只是海军,也不只是陆军,而是整个国家。五大军种必须共同策划,密切协作,'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更加灵活、战斗力更强的武装力量,“更好地保卫国家、国民及民族利益”。美军联合出版物指出,以“联合”为特征、以紫色为代表色的五大军种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合众为一”,其目的是“造就美军更大的整体——美国的武装力量”。的确,从独立战争时期简单的联合行动,到现代战争中的一体化联合作战,美军“合众为一”的军事传统为其联合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同时也成为联合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众为一”的军地关系


美军联合作战文化凸出“合众为一”的军地关系。首先,是军地一致的价值观。美军联合出版物指出,'美国武装部队是在美国式的军地关系体制下发挥作用,受文官总统的领导,遵守美国社会最高价值标准',社会最高价值标准反映在各军种核心价值观和联合价值观之中,彼此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目标的趋同性。其次,联合作战时的军地一致行动。联合条令指出,联合作战纷繁复杂,需要军地高度一体化。“在联合作战行动中,军地所有部门都要在总统的指令下参与行动。军事领导人应该与国家安全部门合作,促进行动的统一;国土安全部负责协调外交、经济和信息机构与军事部门之间的跨机构合作”“总统负责制定军地融合的指导方针”。再次,军人及其家庭的合力支持。联合部队有关“士气、福利和娱乐”以及“总体部队健康”的条令和规定无不将军人家庭建设纳入其中,家庭被视作联合部队和各军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把军地关系中的所有要素调动起来服务联合作战行动,提升联合作战效能,充分体现了联合作战文化的“合众为一”特性。



联合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


军联合作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其内在逻辑性。美军联合作战实践促进了美军联合作战体系的诞生,体系生成激发了联合作战理论的问世,而理论的创新推动了联合作战文化的发展。


逻辑
实践基础
战争实践引领体系建设


美军参联会第1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条令》(2013版)在前言中指出,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就有联合作战的传统,军种部队的联合行动以及能力的有效融合增强了联合作战效果,完成了美国政府的目标。伴随着联合作战实践,美军的联合体制也迅速发展。继1942年组建参谋长联席会议后,1947 年成立了按区域划分的战区联合司令部,1949年设立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职务。1986年,著名的《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法》获得通过,从制度上确立了战区联合指挥官对联合作战的控制权,是美军联合作战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以海湾战争为代表,美军的联合作战能力受到世人瞩目;以伊拉克战争为代表,美军建立起了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美军丰富的联合作战实践及其制度化建设为其联合作战文化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逻辑
发展动力
体系生成催生理论创新


相比于美军逐步完善的联合作战体制以及丰富的联合作战实践,美军在联合作战理论方面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直到1991年才出版了第1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后改名为《美国武装部队条令》),标志着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正式确立,“为军事组织提供了共同的哲学思想、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努力”,其作用被描绘为“变革引擎”。1993 年,美军颁布第一版JP 3 -0《联合作战纲要》,明确提出“美军所有的战役都是联合战役”。在此基础上,美军关于联合作战的理论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速。1996年提出了《2010联合构想》,1999年提出了《2020联合构想》,2001 年颁布了第二版《联合作战纲要》,2003年推出了“联合作战概念”,2006年、2008年两度颁布新的《联合作战纲要》,等等。这种创新的理论不仅丰富了联合作战思想,指明了联合作战方向,同时也为美军联合文化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逻辑
思想源泉
理论创新激发联合观念


1993年夏季,美军创立了《联合部队季刊》,标志着联合文化的问世。时任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在发刊词中写到,《联合部队季刊》的目的是传递联合部队信息,交流联合思想,讨论联合作战的真知灼见,传递联合部队的文化。此外,各军兵种在各自创办的刊物上通过专栏形式刊载文章,讨论美军联合部队和联合文化的建设问题。不同观念的碰撞推动了美军军种文化的融合和联合文化的发展。就拿“联合”的含义来说,《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法》强调对部队的结构改革;前参联会主席鲍威尔把“联合”视作各军种间的团队协作;前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纳恩则是为了减少部队承担的过多作用。美国国防大学第七任校长保罗·塞尔姜在《军种认同与联合文化》中指出,“联合文化”是对军种文化进行调和,“可以减少联合行动中的摩擦”,灵活平衡、良性竞争的军种文化是“联合文化”的真谛。但也有学者对联合文化建设发表了不同看法,譬如,詹姆斯·莱因哈德认为,“过分强调联合文化存在限制思考或导致群体思维的危险”。大卫·福托也质疑,“过多地提倡联合文化是否会压制甚至消灭军种文化,是否会因形成从众思维而降低各军种部队的作战效能?”也许正是不同思想观念的交集以及“为不同军事力量之间无缝衔接”的不懈努力,为美军联合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相关链接

直接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美国国防大学“突破计划”

联合隐身特遣部队

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反思:《斯凯尔顿报告》再思考

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职业军事教育(上)

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职业军事教育(下)

美国陆军指挥官培养战略

联合作战背景下美国陆军发展方向




钧心

2016年第27期 总第38期

作 者  李庄前

编 辑  吴 溦

图 文  马寅源

校 对  邢金融


下期关注


美军联合作战文化建设


【特别策划】


价值观培育,品格塑造,团队精神养成,掌握联合知识,提高联合技能……联合作战文化具体包含哪些内容?下期,我们共同关注!







智慧增添力量

分享传递友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