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食不过是手段,《熟悉的味道》考验的其实是导演组的叙事功力

 alayavijnana 2016-07-02

浙江卫视的新节目《熟悉的味道》已经播出了两期,说实话,这并不是一档在制作上特别令人惊艳的节目,但是依然凭借故事,赚足了不少观众的眼泪。那这究竟是一档怎样的节目呢?

 

其实说白了,《熟悉的味道》还是一档讲故事的节目,只不过借用了美食这个手段,将人物之间的情感进行了连接。第一期是正在孕期中的汤唯为了找到小学的老师骆老师,并亲手为她做一道东坡肉的故事。第二期是老炮儿冯小刚为了表达对徐帆的感谢,为她做一桌家常菜的故事。

 



节目的人物关系很简单,由李咏、曾宝仪和孙坚组成了味道使者团,每一期都会通过信箱接收到一封委托人的信,委托人希望通过味道使者团帮助自己去完成这一个心愿。就节目逻辑而言,《熟悉的味道》也并不复杂。而且很显然,这个节目尽管高潮在结尾处,但观众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中间情感铺陈的一个过程,怎么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清楚,如何将委托人心愿达成的这个过程展现充分,都是非常考验导演组的叙事功力的。

 

“情感+美食”的原创模式

 

自从总局出台了对模式引进的限令之后,各大卫视和制作公司对国外的节目模式变得越来越敏感,与此同时的是,原创能力就显得格外珍贵,如何能创作出符合国人情感诉求的节目模式,就成了目前电视行业首当其冲的问题。

 

毫无疑问,《熟悉的味道》属于一档原创综艺节目,虽然还有改进的空间(这个冷眼君后面讲),但是就目前呈现的节目效果来看,在节目逻辑、人物关系和故事线索等层面,都还是做的不错的。

 

刚才说过,《熟悉的味道》其实就是一档借助美食而推进情感故事的综艺节目,准确的说就是帮助明星去完成感恩的圆梦故事,就像腾讯的《约吧大明星》,那是明星帮助素人完成心愿,而《熟悉的味道》是节目组帮助明星完成心愿。从逻辑上来说,这种感恩、圆梦的节目还是很有看点的,尤其是委托人是很少露面的明星时,他们的感恩对象和情感故事,就成为了节目最大的看点,至于那个最熟悉的味道本身,其实反而只是一个手段。就像汤唯在节目中说的:“原来那个熟悉的味道,就是我和她在一起的那个味道”。




而在这个节目的整体设计中,人物的设置也还是有一定讲究的。三名味道使者团承担的核心功能其实就是故事的推进,两男一女的搭配,也能随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排列组合,让委托人和感恩对象之间的这个局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三名味道使者团还承担着故事细节的补充功能,通过备采的方式,让一些可能无法通过镜头展现出来的细节得以让观众知道,这样就能让故事更加丰满,通过亲历者去传递出当时最真实的感受。

 

最后我们再说故事线索的设计,其实简单说就是两条线索并进的这样一个结构,即委托人故事线和感恩对象故事线。委托人提出心愿要求,由三位使者团成员帮助去实现,而这个为了最后达成心愿的准备过程,就构成了整期节目的主体内容。

 

所以总的来说,《熟悉的味道》的节目模式还是很清楚的。

 

纪实性拍摄,用“情”熬鸡汤

 

坦白讲,第二期比第一期要好看,冷眼君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故事的层次感和情感的复杂性。第一期中,汤唯为了感恩小学老师的故事,当然也感动了不少观众,尤其是怀孕6个月的汤唯亲自下厨学做东坡肉,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汤唯。但是,从故事结构来说,整期节目相对平淡,没有任何的意外感,反之第二期中,冯小刚与徐帆之间的故事就显得丰富了很多。

 



总的来说,第二期的好看来自于“真实”。第一是冯小刚带着使者团去当初举办婚礼的酒店,希望将最后的惊喜放在这里。但是谁知酒店暂停营业,一时间都找不到酒店的联系人,让所有人都非常着急,冯小刚也因此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情绪,让节目组停止拍摄。有网友会觉得这是刻意安排,但是就冯小刚的脾气来说,应该很难跟他沟通去做这样的情节设计。所以冷眼君认为,这一个突发的状况其实是节目的意外收获,让整个节目的故事推进有了纪实性。




第二就是情感的真实。徐帆是第二期节目的核心人物,而那场观看自己女儿和老师同台的昆曲表现则是当期情感的爆发点。那一刻的情感爆发来源于冯小刚对徐帆的了解,他知道徐帆对戏曲的热爱,对恩师的敬重,尤其希望女儿有一天也能得到自己恩师的指导,而这个心愿,可能只是深埋在徐帆的心中,但是冯小刚感受到了。最终在使者团的帮助之下,完成了这个令无数观众感动的场景。

 

除了这种真实性之外,第二期的心愿达成的层次感也出来了,比如冯小刚对徐帆的那份在意,都通过一个个的细节依次展现。婚礼现场、喜欢的百合花、最爱的那几道菜、对女儿的那份期望等等,都在冯小刚与使者团的共同协作下一一完成。最后徐帆的老人扮相,又反向的对冯小刚进行了一次撞击,一个原本要给对方惊喜的委托人,瞬间被感恩对象弄得眼眶湿润。虽然之前冷眼君说了,老人扮相的设计并不新鲜了,但这一场景之下的角色转变,又形成了一种新的情感交织。所以,场景的交叉、人物的调度,都提升了第二期节目的精彩程度。



 

模式的改进空间

 

其实这是一档需要单期策划的真人秀节目,考验的是导演组对人物故事的挖掘,以及如何将美食和故事进行巧妙结合。所以,结合上面的观点,冷眼君认为,这个原创的节目模式,在制作上应该还可以有提升的空间。

 

1、增加故事的层次感。第二期之所以更精彩,也是因为其故事的丰富性。有女儿和徐帆老师这两个新角色的加入,人物线索更多,情感的推进也更显层次。另外,当委托人和感恩对象这两条线索同时推进的时候,可以多增加一些调度,场景的变化和使者团的筹备,适当的让过程变得复杂一些,铺垫得越好,最后情感的爆发就会越感人。

 

2、三位使者团的功能还可以更加丰富。其实就目前而言,三个人的分组没有太大的问题,李咏负责跟委托人,孙坚负责跟感恩对象这条线,曾宝仪相对机动,可随时建立新线索。但是回到整个故事的叙事上,虽然镜头之下已经尽可能的在还原整个过程,但是还是有很多细节是观众无法感受到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多增加一些使者团的备采,他们的感受其实是能很大程度上推进故事的,而且很真实。

 

3、整期节目的花字有些过于密集,虽然统一了设计风格,但是有很多情况下,花字的使用明显是画蛇添足的。所以建议后期可以适当做出调整,花字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准确越好。

 

总的来说,节目除了原创的模式之外,还因为请到了这些不太上真人秀节目的明星,他们的故事对于观众来说,还是具有天然的好奇的。据介绍后续还有刘翔、李云迪等明星的加盟,冷眼君应该还会继续去追这档鸡汤味十足的真人秀节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