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长本身是需要孕育的,不要太急功近利

 静雅轩345 2016-07-02


我真喜欢他说的,“别着急,慢慢来”。我曾经用“慢慢来”做工作室的名字。大概也是希望自己能在这样的心境里。不过那也许只是我说过的另一句大话罢了。我们常常说到做不到。但李安却活在其中。


别着急,慢慢来!这绝非一句入时的话,现时代人们爱说的是快快快!然而越长大越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快不起来啊,也困惑大家都急着干嘛去呢?生命几十年,是要花时间耕耘,还是花力气收割呢?放眼看看四周的人,愿意花时间慢慢地、持续把一件事情做稳做扎实的,两只眼睛不是盯着外面盯着别人干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看自己做了什么的人,真的不多。大家都想做城中时尚人,一时间风生水起,而不是小火炖汤慢慢熬粥。而与大多数人急于成名的心态相反,“慢”的心境,反而成了李安说话折服人心的有力支撑。他的生活证实了,他不着急证明自己,他不说大话。他只说自己经验过的事后发自内心的话,朴素、简单、真诚。


前几天看娱乐记者孟静的一篇文章《李安印象记》,谈及一件令人讶异的事。她说2008年《色戒》公映后李安第一次来国内,是为了宣传台湾记者张靓蓓用采访实录和李安口述写就的李安第一本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这本传记李安本人,包括电影圈很多影评人都非常认可。很详实很朴素的一本书。因为对这书的认可,国内的出版社居然请到了李安来内陆为此书做宣传。有趣的事就在这里:出版社请了李安过来,但他们没啥钱,而且还想指着李安多赚点钱,结果出版社没车派给李安,李安每天带着一个老助理满北京城打出租去参加活动。为了博宣传,出版社给李安安排了满满当当的节目录制,甚至还有外地的情感类节目。他们居然能够让国际大导演自己打车去火车站,再坐火车去外地。但李安没有一句抱怨,就是软软糯糯地听从安排。看到这里,我都惊着了:那可是李安啊,他们就这样待他!


孟静说,她觉得是因为李安把时间和心思都花在电影上了,电影以外的事情,他无暇也不在意是否得到了相应的礼遇和尊重。我同意她的看法,同时我也觉得,他的个性实在太柔和,太体谅别人,他的“自我”缩减到很小,不会轻易被外界所谓的“不良对待”而挤压或者碰撞到。即便碰撞到了,他的习惯可能也是收缩自己。但是在创作上,他却绝不会放弃自己的想法,总是一再去尝试和突破。


这样的个性,才会让人心甘情愿地赞叹吧。李安的弟弟李岗这样形容他,“他就像个月亮,吸收和反射,从不去争什么,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孟静的形容同样精彩,她说李安的“气”像一个圆,所有锋芒藏在里面,散发着淡淡的月华,额头上仿佛印着“太极”二字。


下面是李安在这次上海电影节上的一些发言,我自己觉得对于我们的工作也好,生活也罢,似乎都是一个很清凉的,很温柔的提醒。分享给大家。


——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 生长本身是需要孕育的,不要急功近利 —



有人问:如何扶植新人,让他们快快成长?


李安: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他们长得太快。我的感觉跟你相反,不是说压抑他们,而是不要揠苗助长,我觉得成长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36岁才开张,是很晚熟的一个人。现在回想起来,我蛮感恩自己晚熟,幼稚期比较长。我觉得一个东西能够感人,能够成熟,能够成立的时候,本身就具有一股自然的力量,生长本身是需要孕育的,不要太急功近利,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


年轻人要准许自己被孕育。我鼓励你们不要急功近利,这个花花世界很诱人,但很多东西不是触手可及。医学那么发达,我们活那么长,急什么呢?我现在61岁,我看我爸爸61岁的时候像神一样什么都知道,我摸摸良心,那时我还是小孩,他也是唬人的。我儿子要做演员,我和他说日子有的是,你先学好中文不要急。


有人问:中国电影票房即将超过美国,电影本身怎么样超美?



李安:电影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现在大家有一种新鲜感,热钱也进来了,但我希望这是一个开始,而不是高峰。如果太急,就容易落入陷阱。


把电影炒热是好事,但我们心里要有数,最后观众看的是打动他们的电影品质,观众不是在看MTV。观众看两个钟头的电影,看的是自己,所以电影一定要有和情感、思绪、情怀有关系的东西,炫耀科技没关系,只要讲到人心坎里就会得到回应。

   

我觉得故事是假象,不管什么样的旅程,最后你的心怎么给观众看,这个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故事好像工作,是一个技术。艺术艺术,毕竟还是‘术’。人生找不到什么答案,但电影一定要讲出个所以然。电影要在两个小时内做到很精彩,需要一个故事,我个人把它当做工作来做。心里有什么话,想怎么表达,想怎么触摸观众,怎么透过故事的假象在黑屋子里默默沟通,这是最真诚可贵的。


好莱坞的流行文化非常强大,这个力道是什么我们要琢磨出来。我们都是成年人,但要假装是年轻人,给自己鼓励。好莱坞的作业方式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虽然有时候觉得他们僵化,像满清末年的政府。我做国片要扒三层皮,什么都要下去做。但做好莱坞片子,任何细节都在学习,哪怕混音的人都有很多故事在后面。


我觉得美国(电影)的产生是自然的。现在你突然要‘超英赶美’,就像细火慢炖的上海菜变成了速食面。又好像是回收,看了(美国电影)现成的东西,然后赶快用中国的方式讲一遍,这个(只会)在短期内成功。


抢明星,抢资源,却不在观众品位、欣赏素质、文化强度厚度上下功夫。而这些都是要做筑基的工作,比如编剧、故事的处理、对戏剧冲突、对表演的要求等,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处理。


中国电影现在最需要的是打好基础,我拜托大家好好把握住这个黄金时代,年轻人不要浮躁,学好基本功,也不要看不起技术,技术为人服务。电影是一个整体、自然、健康、多样性的发展,这样才能起伏延续,不要一下子变得泡沫化。


我觉得我们东方民族有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情怀和逻辑。中国文化,本身就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人定胜天,而是天人合一。我们是很温柔的个性,这是东方民族的特性。我们古典文化里,有很多的宝藏,只是还没有变成普及的世界语言。在电影方面,术业、手法先赶上去这是基本功,但最重要的,我觉得中国文化不管两岸三地都有断层现象,到了我这一代有责任连接起来。


我常和演员说,观众买票进来不是看你表演,是看自己脑子里的世界。他只是借你的脸想他要想的东西,不要把你想的那么重要。你做你该做的反应,观众自己会想象。你越少,给观众想象空间越多,你是为人民服务,不要觉得大家都崇拜你。做到这一点,我觉得电影活路很多。这和天人合一思想符合,本来就不是强调人定胜天的思想。



有人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听你的答案?


李安:我不是大家肚子里的蛔虫,我不晓得,我也是蛮通俗的人。我尽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唯一准则是做我心里最重要的事情。有时候我懂别人不懂,这样不行。如果想象别人爱听什么你常常会猜错。如果自己诚恳,大家不欣赏你也很踏实。我命挺好的,我可以做我最想做的事情。有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大家就嘲笑他。


当然我也有一点天分。我过去比较害羞,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我也不害羞了。你需要长期与观众实验,找到共鸣,不然也没什么意义。我的天性敏感、温柔,我的片子里如果讲句粗话大家就要皱眉头,所以这一点要有自知之明。



资料:Mtime时光网、孟静《李安印象记》

编写: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