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观众打高分的《黑胶时代》,为何被HBO一季弃?

 昵称535749 2016-07-02
2016-07-02



导读

全剧成了一本唱片工业史教科书,没能铺成出波澜壮阔的时代叙事,只是为观众捡拾了大量被遗忘的好声音。全当米克·贾格尔和马丁·斯科塞斯的“私人推荐歌单”吧。

第一季行将结束时,正待东山再起的主人公、“美国世纪”唱片公司老板Richie Finestra,来到时常光顾的酒吧。店主准备给自己地盘改个名字,来点乡村、蓝草、蓝调之类的现场音乐,草稿上列出来的备选中,最显眼那行写着“CBGB”四大个字母。摇滚乐迷都知道,这是1973年于曼哈顿东村开业、并疯狂激荡出朋克浪潮的著名俱乐部。经过整整一季的唱片业怀旧、各类毒品药效介绍、各位人物焦虑而失控的生活,以及近10小时的70年代流行乐原声伴奏,追剧乐迷终于有了点熟悉的事情可供期待时, HBO却在不久前发布声明:取消续订《黑胶时代》第二季。

《黑胶时代》剧照《黑胶时代》剧照

对这部企图精雕细琢1970年代纽约摇滚圈的电视剧,HBO一度寄予相当大的厚望。它是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和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筹备或至少是梦想了20年的计划,是剧集总监兼编剧泰伦斯·温特携前作《大西洋帝国》的高口碑,信心饱满的再战现当代文化史题材。为此,电视台按电影化制作标准,砸出3千万美元,让马丁大叔亲自执导出长达2小时的第一集,全季共耗资1亿美元。然并卵,首播收视率仅可怜的0·3%,获得的评论反响也非常一般,即便在一周后获得续订的包票后,也还是躲不开反悔退订的最终宿命,“《黑胶时代》的播出并我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效果,令人很失望,当然这种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 HBO项目领导迈克尔·隆巴铎一个月前就表示过。

从《纸牌屋》到《权力的游戏》,再从《大西洋帝国》到《毒枭》,HBO和Netflix相互较劲的这些大项目,往往第一眼亮相后,就被观众评价:“拍得也太电影了!”这毋庸置疑是一种赞美,对细节制作和人物立体化形象塑造的高度肯定,不会像大多电视剧那般,以频繁的对白去急不可耐的推动剧情。《黑胶时代》也一样“很电影”,第一集表现Richie嗑粉后的兴奋状态,就神似斯科塞斯在《穿梭阴阳界》里恍惚的尼古拉斯·凯奇以及《华尔街之狼》里狰狞的迪卡普里奥。这次的主角Richie,跌跌撞撞走进New York Dolls的演出现场,恍若是LSD致幻效果版的看着墙壁坍塌,而事实上,1973年的这场演出确实凶狠到震塌了一栋楼。即便能量至此,Dolls塌楼事件也并没有像同一年其他看上去没那么狠的事件——Pink Floyd发行《月之阴暗面》、David Bowie告别“Ziggy Stardust”形象、CBGB开业——一样,成为真正影响和改变摇滚音乐史的重要里程碑。

整季《黑胶时代》之所以反响一般,或许正因为编导们试图将1970年代摇滚圈那些电台打榜、乐手转会、乐队睡果儿等本不相干的大小破事儿,进行一场如《阿甘正传》那样的文化史乱炖,却因为“事情”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不及代表美国人的阿甘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因此更像一部满足大嘴米克·贾格尔的圈子回忆录(他儿子James出演了虚拟朋克乐队The Nasty Bits的英国主唱),难以企及大众好奇心和情感经验。对熟稔摇滚史的乐迷、大时代过来人来说,又是大量与事实有重大出入的槽点,甚至与《北京乐与怒》一样,遭到曾经那些“在场老炮儿”的抨击和抵制。

米克·贾格尔米克·贾格尔

黑胶时代,并不是唱针放上转盘,就能Yesterday once more(昔日重来)的、可供听觉记忆去恣意放大怀旧美感的纯真年代,而是表面喧嚣着疯狂个性,背地里却仍由唱片公司、电台和排行榜共同进退又相互撕扯的、与毒品和性疯狂裹搅一起的肮脏时代。但唱片公司与电台和乐手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要么太私人太小众,要么根本说不上多精彩,当故事出发点沉迷于行业段子,以至于凑不出丰富剧情时,就得拿出《大西洋帝国》那个腔调和做派,用渗透各行各业的意大利黑帮故事来凑数,主人公Richie的扮演者鲍比·坎纳瓦尔,短短几年前,就还是“大西洋城”禁酒令时期的最大反派人物。

《黑胶时代》主人公Richie(左)《黑胶时代》主人公Richie(左)

唱片业在多大程度上与黑帮有关联,这先摆不论,但这么个编法,显然远离了以往摇滚电影重要的成功要素——有角色代入感的青春故事,以及关于音乐最初是如何打动我们的记忆。并不可能有多少观众跟随过乐队巡演,但或多或少会臆想过与自己崇拜明星同行的情形,因此《几近成名》里的《滚石》杂志实习生威廉带上了乐迷梦想的影子;更没有多少人亲自走上过舞台,但跟随着功放和耳机拿着扫帚或空气吉他狂扫的青少年却一抓一大把,迷幻虚置却也明显隐射大卫·鲍依的《天鹅绒金矿》,会让人也想成为性别模糊的神秘人物。

《黑胶时代》剧集开始不久,唱片公司老板Richie确实谈到自己初听《围着时钟摇摆》时的震撼记忆,但这个例子也太教科书了,任何一个乐迷都知道这首歌被当做了摇滚诞生的摇篮曲。接下来的时间里,全剧就真成了一本试图以讲故事方式进行轻松化教学的唱片工业史教科书,太多冷僻的知识点最终没能铺成出波澜壮阔的时代叙事,而只是为观众捡拾了大量被遗忘的好声音,全当米克·贾格尔和马丁·斯科塞斯的“私人推荐歌单”吧。

回想起来,《黑胶时代》还不如一开始就按《24小时狂欢派对》那样,做成一套伪纪录片式的迷你剧集,同属1970年代,前者的纽约音景理应比后者的曼彻斯特音景要绚烂和丰富得多。那样的话,至少会让对摇滚史有好奇心的观众,带着求知欲,跟着作为向导的唱片公司老板Richie遍历纽约穷街陋巷,听着这个家伙“讲故事”,而不是非得等着创作者们一锅乱炖的“编故事”。

(本文原标题:《不被续订的《黑胶时代》差在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