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梁羽生“化敌为友”

 老刘tdrhg 2016-07-02

                        金庸梁羽生“化敌为友”         

                         文/陈甲取

(原载《滕州日报》2012年1月10日)

两千多年前,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面临“舍”与“得”的问题。“舍”与“得”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舍”是“得”的前提,需先“舍”而后才会有所“得”。可以说,舍得是一种处世哲学与交际艺术。

金庸与梁羽生同为新派武侠小说大家,各自成就非凡,被赞为“一时瑜亮”。然而因为“文无第一”等原因,两人彼此间互不服气,还打了几场明争暗斗的“笔墨官司”。

在上世纪60年代,梁羽生的江湖地位和影响力一度超过金庸,他的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无论在量还是质上都略胜于金庸。就在双方“粉丝”热烈争论梁金二人到底谁是“江湖第一人”,闹得不可开交时,梁羽生自己却率先舍弃了这个名号,他坦率地说:“我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金庸比梁羽生写武侠写得更好的人。”金庸听说后沉默良久,对梁羽生的襟怀肃然起敬,他也从心底里佩服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写作上的造诣。

    后来,梁羽生与金庸一起参加一个武侠小说研讨会,席间有人把梁羽生称作新武侠小说的大宗师,他却再一次提到金庸:“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在座的 金庸先生……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当之无愧的。”金庸连说:“不敢当,不敢当,梁先生堪称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这个江湖地位是我们谁都无法否认的。”两人相视,哈哈大笑。自此金庸与梁羽生冰释前嫌,还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2009年1月梁羽生仙逝后,金庸悲痛欲绝,送上挽联,深为老友的离世痛惜。梁羽生、金庸“舍”虚名“得”友谊启示我们:与人交往,有“舍”才会有“得”,在不吝舍弃的同时,我们也会得到别人的友谊与回报。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做懂得舍得的人,只有勇于“舍”,我们才能迎来“得”,才能赢得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在社交场上如鱼得水,成为备受欢迎的人。

http://www./html/2012-01/10/content_996531.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