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甸

 昵称30404393 2016-07-02

  




  【写在前面的话:2015年12月25日,今天是圣诞,也是今年第9次出行,去的第7个国家,(1月柬埔寨,2月新西兰,4月泰国,7月斯里兰卡,8月伊朗,9月斯里兰卡,10月摩洛哥,12月缅甸),也是今年去的第一个新鲜国家,唯一一次属于自己的旅行。】




  【写在回来的话:缅甸是一个民风淳朴、善良有礼的国度;也是沙尘滚滚,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土地;我曾想用20天走遍这个国家,可是落后的基础建设,不洁的食物让我兴致索然,居然有种逃离的冲动,这是不曾有过的感觉,就连在印度时都不曾有过这种感觉】




  出行前看过几篇游记都说缅甸落后,心里有充分准备,不曾想连飞机的安排也是比较偏僻。和大多数人的选择不同,我选择了缅甸航空,香港到仰光的来回程,票价只要大约人民币2500,甚是便宜;去到香港机场,缅航check in在2号楼,到了登机闸口还要再坐摆渡,飞机是旧的737,座位背上的显示屏拆了,没有任何娱乐设施,飞机餐很简单,没有前菜,没有甜品,只有2个面包加主食,空姐空少的制服衣料有点寒酸单薄,既不笔挺也不有型,唯一胜在服务态度好,好在航程也就3个小时多一点,打个瞌睡也到了。


  仰光国际机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机场差不多,面积不大,专门为外国人设的通关通道不少,办事效率还不错,过关后拿行李,旁边就有换钱的,如果不在里面换也可以拿了行李后出来换,换钱的旁边可以买电话卡。目前在缅甸有4个电信营运商,原来只有1个,后来都是这一两年新进入市场的运营商,比较老牌的是MPV(还有一个忘了),有点类似中国电信,新的是Telenor(类似中移动), Ooredoo(类似中国联通), Ooredoo是年轻品牌,主要特点是网速快,资费便宜,但覆盖面少(例如在蒲甘就经常没信号),8000K1个G的流量,2个G是13000K; Telenor的特点是覆盖广(几乎覆盖全国),资费稍贵 5000K 是600MB, 1.2G是16000K。


  像东南亚其他国家有机场的士柜台,把酒店地址告诉柜台的小妹,她写好单会带你去坐车不需要自己找,小妹根据地址告诉你车资,车资在到达目的地后直接给司机就好了,一般是8000-10000K。


  据说缅甸的“的士”虽然车身上都有”City Taxi “的字样,但都是私人的,就是类似我们的黑的,没有统一公司,每个人把自己的车去政府那登记下拿个号码贴在车门就行了,所以你看到的“的士”车型、颜色各不相同,有大有小,有新有旧。缅甸的交通规则和一样是左胎规则,但大多数的车是右胎车,也就是右胎车行左胎规则,以前缅甸曾是英国殖民地,执行右胎规则,1970年军政府为了要和英国殖民主义划清界限,于是一夜间改变交通为左胎规则,你可以想象右胎车行左胎规则,同时也有一部分左胎车也在路上,司机驾驶是有很大盲区,而且上下车也比较危险。仰光街头没有行人红绿灯,横穿马路是一件考验胆量和智慧的活动。

  初到仰光,街头的主要街道还算干净,整洁,像一般大城市那样堵车也照样排队,街道两旁一家接一家的小吃摊,当地人根据各自的喜好,随意落座,或炒或炸,吃得不亦乐乎。现代化的商场里照样布置了喜庆的圣诞装饰,天主教,基督教的节日气氛同样席卷了佛教文明深厚的国家,缅甸,兰卡都沉浸在圣诞的歌舞升平中。
1楼




  仰光市其中一个热闹的中心就是唐人街,周围有许多中国元素,包括极具福建、广东特色的观音庙、道观,还有著名的烧烤街。仰光人民对吃绝对不亚于成都人民,尤其到了晚上一个接一个的小吃摊、水果摊在路边排开,大家各取所需,除了游客,本地人民也有许多。早上的小摊多数卖粉面,沙爹酱、芝麻粉和各种不知名的酱料混合或黄或白的粉、面,仰光大多数的小贩在和面时会戴手套,也有一部分不戴,到了蒲甘、曼德勒等地基本就是“五爪金龙”,不知道这是否会更入味,只是吃了不同摊档总觉得味道个性不够鲜明,不如泰、越、新的小吃那样或酸、或鲜、或辣那样态度明确,只有模模糊糊的咸和比较明确的花生香味。晚上的小摊以烧烤为主,荤的,素的,甚至海鲜都有,皮皮虾足有从手指尖到手臂一半长,不同摊位价格不同,冰鲜的按100克算,煮好的是5000K,大约人民币25元一整只。





  缅甸虽也属东南亚,但纬度没有新马泰那样接近热带,所以水果的味道也不分明,不够香甜,橙子、草莓、木瓜、西瓜都是中看不中吃。我一般为了接地气去不同的国家很少买瓶装水,尽量煮水龙头水,这样应该容易适应当地气候,可是在缅甸却做不到,因为缅甸的水龙头水是咸的,当到那天我用煮开的水龙头水泡茶,一喝觉得味道怪异,再尝尝壶里的开水,发现原来味道极咸,根本不适和直接饮用,只能喝瓶装水,瓶装水也便宜大约300-500K,看在哪里买。





  据说缅甸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白天的街道上有许多聚精会神看报纸的人,仰光会说简单英文的人相对多些,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整个仰光城市沉浸在大规模建设当中,许多路边挖得坑坑洼洼,也没合适的遮盖,车辆着急的鸣笛声不时尖锐的响起,还少不了路边的“路演”。我在的期间不知道是否新年期间,路边佛教的宣传“路演”几乎在每条小街上都有,不同的寺庙、不同的高僧、不同的信众,在路边搭起棚架,树起高台,晚上有不同的高僧大得开讲,不懂缅语,听不懂,只觉得高低起伏的诵经应该传播的都是教人向善,过幸福人生的的道理,”路演“通常晚上7点半开始,一直到10点方结束,喇叭的声浪方圆1、2公里清晰可闻,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充满噪音的城市。








2楼
  仰光作为曾经的首都聚集了壮观,或是宏伟、例如大金寺;或是富有内涵、例如国家博物馆;或是有故事和传说的景点,例如昂山素姬故居;又或是纷繁嘈杂的中心,例如唐人街。20天的行程里,先后到访三次仰光,我并没在第1次来的时候就去看大金寺,作为路过都能看得出规模宏大的寺院,我想培养一些情绪再去,所以第1次到访除了绕着繁华的唐人寺转了一圈,就去了国家博物馆。我一直坚信大金寺一定要作为仰光(或缅甸)的收官之作来参观,否则看了大金寺,再看其他寺庙,落差感一定会很大。




  缅甸的国家博物馆的保安级别足够上国家级,不可以携带手机,相机,包包入内,基本上属于光光身进场,这样也好,对离不开电子设备的现代人来说也算是有个安心用双眼看的机会。国家面积比较大,有5层楼的样子,入门一楼的走道摆了些看起来还可以的木雕和类似国家旅游局宣传片的短片,就是那足有两、三层楼高的中庭,摆放着朱红色的宝座,类似历代皇帝们的宝座,只是宝座下环绕的装饰充满宗教气氛,除了四角的神兽比较精美,精美程度和皇帝的待遇还是有很远的距离。中庭四周是一些历代的宝座(不知道是模型还是真品),体积都比较小,没有很详细的说明,时间久了就记不得具体是什么了;除了这个1楼中庭,其余的展品更乏善可陈,馆内灯光昏暗,展柜普遍蒙尘,说明不详,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些皇家珍宝的展区,他们居然把展区弄得像监狱一样,是的,是一个巨大的铁笼子,密密麻麻的铁栅栏间隔距离不超过10厘米,展品在栅栏后面大约1米处的暗红色展柜,昏暗的灯光暧昧地照射着那些看起来不怎样的珍宝上,没有展品的位置都用红色的幕布遮挡,很像小时候看表演的舞台;除了国家珍宝,还有民族传统乐器、农具、服饰、缅甸地区的生物化石;作为大热天中午遮阴的选择还可以待一下, 外国人门票5000K。





  大金寺,是我第2次回到仰光时去的,下午3点多到,的士送到南门,车子开进去要收200K的门票,外国人的门票8000K,对于这么一个宏伟的寺院,8000K算很合理了。南门一楼有外国人专门通道,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景点一样,分外国人和本地人的入口,外国人的入口有专门放鞋的地方,当然你也可以把鞋子随身携带,这样可以不用原路返回,一楼还有直达电梯从一楼到金塔,节省不少体力,如果在夏天或午后还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天气宜人,从大门一直慢慢走进来,可以感受信众虔诚的朝拜之心。大金寺凌晨4点就开门,一直很想尝试下凌晨4点到达寺院的感觉,无奈每到那个该起床的时刻,我都没有勇气和动力爬得起来,在最终离开缅甸那天的清晨坐车经过,也算遥远感受一下,但终未体验凌晨近距离礼佛的神圣。







  缅甸人民对佛教崇拜的表达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很不一样,泰国礼佛讲究寺庙精巧、灵气;柬埔寨礼佛,寺庙讲究雕刻精美细致;兰卡在不同地貌修建佛像、描绘壁画;缅甸礼佛讲究“密集”!其他国家的寺庙与寺庙间有一段合理的距离,或是城市之间、或或城镇之间、或是乡村之间,可是缅甸的寺庙距离是在方寸之间!大小不一的佛塔几乎肩并肩、手拉手的在一起,即便是同一个寺院,也有大大小小的佛塔挤挤挨挨在一起,像大金寺,一个高90米的全东南亚最高的佛塔在同一平台上有大大小小60个佛塔环绕其中;在一个大殿里也有或坐或立或卧,或睁眼或闭目的佛像济济一堂,每一个不同的寺庙,每一个不同的佛塔都有各自的信众朝拜,其中最受欢迎的应该是生日佛。缅甸的生日佛是按出生的星期日期分的,缅甸星期历法和其他国家不一样,他们一周是8天,多出的一天是把周三分为“周三上午”和“周三下午”,除了星期佛还有星期吉祥物,就像我们的生肖一样,也有鼠啊、龙啊,也有他们热爱的大象。








  缅甸人民礼佛多用鲜花,在寺院进门处都有一串串的鲜花售卖,信众通常把这些鲜花挂在玉石或大理石雕刻的生日佛身上,然后用水浇灌佛像,把佛像周身淋得通透滋润,烧香的不多见,只有在华人的道观或观音庙从见到高大的香烛。

  大金寺除了本地民众、僧侣前来,游客自是不免,长枪短炮,对着佛像,瞄着信众;而本地民众虽也有拍照,但拍照之余还会在佛像面前静坐、跪拜。



  一直没有勇气去缅甸,请楼主继续更新.
  @看书旅行 2016-01-30 19:29:00
  一直没有勇气去缅甸,请楼主继续更新.
  -----------------------------
  缅甸,对我这样一个经常游走世界的人,其实有些失望。



  除了传统与信仰,现在的仰光已经迈开了发展的步伐,主要城区的街道随处可见修建的桥梁、道路,包括高楼大厦,英国人修建的茵雅湖附近因为景色秀美成为高档住宅区,不少别墅掩隐其中,诸多外国投资的高楼开始矗立湖边,茵雅湖位于从机场到市区的必经路段,绿草如茵的草坪上随处坐卧着谈情说爱的伴侣,作为一个佛教国家,缅甸情侣在公众场合的亲昵举动比想象的要大胆,茵雅湖除了热恋的情侣,不少三五知己也在堤坝上自拍留影,远处平静的湖面上还有时尚青年玩风帆,湖的远处是正在建设的高楼大厦,不知道是否有人留意在湖边一隅的昂山故居。2015年的选举过后,昂山将和军政府分享权力共同管制国家,曾经重兵把守的故居如今只有铁将军把门。



  现在常觉得LP如鸡肋,出行前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渠道,到达后如果按照它的介绍依样画瓢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我没去坐LP推荐的仰光环线,就是仰光人民从郊区入城工作,出城生活的公共交通,据说沿途经过的地方依然摆脱不了污水横流,垃圾成山的黑暗角落。

  下图是昂山市场内的路边茶室


  至于“仰光顶级茶室”,茶室对仰光人民或者说对缅甸人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交场所,据说许多掮客就是在茶室完成各种交易的,包括房产、玉器、珠宝等贵重交易,可是成交额巨大的茶室往往看起来灰头土脸,灯光昏暗不说,地面好的就是铺水泥,一般的就是泥土地,说是茶室就是每座放一个保温壶,保温壶里装着温温吞吞的淡茶水,好一点茶室桌子椅子结实些,但大多数的都是塑料桌椅,甚至是塑料小凳子和塑料几,昂山市场的窄巷里,一把塑料小凳子,一张小几横坐路边,商人们就拿出各式珍宝相互比划谈价成交,那个应该已经以外国游客为主的 Lucky Seven茶室有点像广东以前的茶餐厅,只是食物更简单,却也顾客盈门,估计还是受了LP介绍的惠。

  下图就是Lucky Seven茶室




  仰光的住宿相对贵,18-20美金只能住一个床位,一间普通的标间基本要40-50美金,三次来都住在MR LEE,一家位于唐人街的宾馆,这里的硬件条件一般,床位的公共卫浴很小,且没有热水洗澡;单人房没窗临街比较吵;双人房没窗通风不好;即便如此,我还是住了三次,因为这里的位置的确很方便,工作人员尤其是前台的妹妹MOH MOH很好,第一次入住时帮我订了去蒲甘的大巴,第二次回来时我还没出声,妹妹就说“我认得你。”第三次出现她连我护照都不看,说,“我记得你的名字。”还带我去仰光河坐船看日落喂海鸥。



  MR LEE几经易手,老板已然不姓李,可是机场柜台的小妹和司机都很熟悉MR LEE HOTEL,现在的老板是越南人,所以酒店员工除了缅甸人还有不少越南人。那天我第三次来到MR LEE的时候,有个巴基斯坦男人在前台问MOH MOH仰光有哪些特别的地方,MOH MOH没说啥,却问我,“你去过仰光河没?你要不要明天和我的朋友一起去坐船?”我一向喜欢在旅途认识新的朋友,只是这一次缅甸之旅因为想安静,一路上没主动认识朋友,因为想着至少短期之内不会重返缅甸,于是接受MOH MOH了的邀请。 MOH MOH说的朋友其实也是酒店里的员工,只是他们是越南人。我在缅甸的20多天,许多人把我当成缅甸人、越南人,最终真是缅甸、越南、中国妹妹大汇合了,甚是有趣。





  MOH MOH带我们坐的属于缅甸人民通勤的轮渡,坐船的时间大约5分钟,资费大约人民币5角,河面上有许多海鸥,丟一把花生,海鸥们瞬间聚拢,争相飞夺,缅甸的野生动物不像兰卡那样随处可见,仰光河面上的海鸥算是多的了。

  波达通佛塔比苏雷佛塔有看头,苏雷佛塔像是微缩版的大金寺,我一直都想去波达通佛塔但好像一直都没找到时间去,那天MOH MOH带我们坐完船居然把我们带去波达通佛塔,无意中完成我的夙愿。波塔与其他佛塔最大的不同是内里空心,贴满金箔,装了铁栅栏的玻璃柜里满满堆放着以前密封在佛塔内的供养佛像,其中最让信众敬仰的是供奉佛陀发丝的宝錧,想想参拜过西安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康提佛牙寺的佛牙舍利,现在又有缘参拜佛发,我与佛祖缘分还真不浅。波达通佛塔和苏雷佛塔一样对外国人收门票3美金或4000K.




  仰光到蒲甘有夜车,车资17000/人,车票手写,由帮你订票的酒店根据巴士公司的指示填写相关内容,例如出发时间,签到时间,座位号等;从唐人街坐的士到车站要10000K,从市区到大巴站车程需要大约1小时,还是在堵车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所以要预留充足的时间。

  夜间巴士并非卧铺车,从仰光到蒲甘大约9个小时(晚上7点~早上4点),乘务员会登记每个座位乘客的姓名和国籍;车上没有洗手间,不过每行驶大约2小时左右会停车休息,第一次停大约晚上10点,休息站很大很热闹,车子停留了大约30分钟,可以有时间吃东西,休息站的公厕没人收费,但有捐赠箱,可随心意捐赠,一般上一趟大约200K;第二次停车大约是凌晨1点半,主要让大家上洗手间,所以直接停在公厕门口,有人收费,100K/人,相对比较便宜。巴士内空调一会冷一会停,9个小时似坐似卧的姿势对身子骨还是有点挑战,似睡非睡的状态也让人精神有点难受。

  大巴到蒲甘车站后会有许多拉客仔带你去客栈,拼车每人10000车资,进入蒲甘要给20美金门票,最多停留5天。这个门票只有在购买的时候露过脸,在蒲甘停留期间就一直沉睡在包里。从车站往蒲甘方向首先到达的镇是良乌,良乌是一个非常小的镇,一条主要的马路两旁是廉价的小旅馆和当地市场。我到的那天大约凌晨4点,车子把我停在一个开门等客的小客栈,一个年轻女子和一个小伙子倚在门边,看到我很热情地招呼,一宿没睡的我头脑发涨,脚步浮软,跨进店里看看环境还算干净,单人房18美金就可以,于是决定住下,女子说房间要中午才能腾出来,不过可以让我先睡顶楼的宿舍床位,还可以洗澡,免费的。 缅甸的酒店在对待凌晨客的确挺好的,不仅是在蒲甘,后来我在维桑也受到很友善的待遇,后面再说。




  早上9点多街头轰轰的往来车声把我从昏睡中叫醒,宿舍里已无其他人,洗把脸下去,女老板说我的房间可以入住了,安顿好一切出来找吃的,良乌的主路就是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各式小店灰头土脸地安静矗立在街道两旁,市场离客栈大约百米距离,虽然我长得挺南亚风情,可是还是觉得摊档的主人们仍看出初来乍到的好奇眼光,在路边的茶室叫了杯奶茶,300K,茶室没有早餐,于是又走到另一条路边的摊档,看到旁人吃得挺香,于是用手点点,也同样要了一碗,档主点头后示意让我坐在塑料凳子上等,然后用手捞起一把面条依次放入各种酱料,“五爪金龙”与面条在盆内缠绵共舞,交头接耳,瞬时分不清你我,档主把搅拌好的面递给在旁边故作镇定的我,说实话虽然自认有个跑世界的坚强胃,可是也许久没有吃过在尘土飞扬路边由徒手搅拌的食物,看着本地人民悠闲自得享受的样子,我也只能很镇定地接过碗筷,慢慢品尝。缅甸盛产稻米,由粮食加工的粉面从质地来说爽滑,绵韧,但是从味道上却有点稀里糊涂,没有鲜明特色,反而那碗拌饭的清汤有点像海南鸡饭的清汤那样清甜。



  大排档的碗是档主在客人用完后随手在盆里涮涮,没有消毒,没有冲洗,卫生条件实在简陋,后来我在曼德勒终于中了招,这是后话。路边摊位的粉面本地人的收费通常是200K,也就是大约人民币1元,但是对于“鬼佬”的收费就会贵了不少,300-500K,通常都是500K,如果长相比较东南亚,可以尝试学几句缅语,然后大摇大摆付200K也行。


  良乌市场表面看起来其貌不扬,里面内容却挺丰富多样,甚至也成为蒲甘地区景点之一,不少老外在本地导游的带领下挂着相机在市场内穿梭,市场的档主们也习惯了被镜头关注,通常会用简单的英文招呼几句,市场里水果、青菜、副食品,甚至旅游纪念品(木偶、漆器、民族服装...)应有尽有,缅甸最具特色的东西不得不提“特纳卡”(黄香楝粉),整个东南亚似乎只有缅甸人才使用,黄色的粉浆涂满脸,无论男女老少,基本属于标配。特纳卡是天然的防晒圣品,缅甸人民每天早上洗完脸后做的事情就是涂抹特纳卡,天然的特纳卡是黄香楝树皮加水在石磨上研磨成浆,市场卖的特纳卡是一截截的树枝,有大有小,因为主要是利用树皮,所以不需要买太粗壮的树枝,不过研磨需要花些时间和力气,不是那么容易控制,除了树枝状的,还有已经加工好的“特纳卡”,像面霜一样装在罐子里,使用的时候在膏体上加适量的水把膏体稀释,薄薄地涂上脸,特纳卡除了有出色的防晒效果,因为吸汗吸油,我把它用在脸上然后再正常化妆,妆容比平常保持得更干爽持久,只是使用技巧上一定要稀释,涂脸要用轻拍的方式,迅速均匀拍完全脸,这样完全看不出黄色粉浆,就像一层透明的定妆粉,涂特纳卡前可以正常护肤搽面,涂完后正常上粉化妆,我在缅甸呆了20多天,天天沐浴在漫天尘粉当中毛孔也没有堵塞,皮肤也没有晒伤,极力推荐! 特纳卡除了防晒,也是缅甸人民日常妆容的一部分,但是那些画成树叶图案的基本都是游客,缅甸人民讲究点的用个小密齿软刷在特纳卡未干前用小刷左右刷一次,就是标准妆容,不讲究的就直接把整脸涂满完事,有意思的是,特纳卡不仅女士使用,男士也使用自如,除了脸部,身上任何想防晒的部分都可以使用。




  蒲甘,被马可波罗形容为“世界最美的景色之一”,是每个游客到缅甸的必到之处,除了历朝古都的地位,最出名的景色就是平原上星罗棋布,或大或小的佛塔,清晨或日落时分轻雾缭绕,远远看去仿如海市蜃楼,。可是这曾经繁华的古都旧貌,除了佛塔就只有尘土飞扬的空气。从良乌到蒲甘有一条类似省道的柏油路,貌似平整的路面其实坑坑洼洼,柏油以外的路边布满粉尘似的泥沙,没有什么城市建设,狭窄的柏油路勉强覆盖了双向单车道,漫天的灰尘让自己每天都感觉风尘仆仆,从鼻子吸入的空气带着细细碎碎的沙石藏身在牙齿之间,时刻提醒着我身处何方。碰巧感冒的这几天黄尘弥漫更加重了咽喉的不适,只是这里的人民仿佛已经适应这样的生活,都像没事人似的正常呼吸,反倒是部分游客戴着硕大的口罩,眉头紧锁地匆匆而过。




  览蒲甘最适宜的方法我认为是骑电瓶车,简单,省事,不耗体力,最庆幸的是,蒲甘人民普遍有颗体贴的心,满大街游客开着颤颤巍巍的小电瓶车后面总有耐心不超车的本地车辆慢慢等候;蒲甘民风纯朴,车子停在路边,挂在车上的东西没人觊觎,有次我忘了拔车钥匙,大约1小时后从寺院出来,车子依旧安静地候在那儿,这种路不拾遗,互不嫉妒的风气已经不多见,我很庆幸在缅甸可以亲身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就在客栈附近租电瓶车,一天5000K没讲价,不知道是否有更便宜的,电瓶车的电量足够跑30-50公里,不像垦丁的电瓶车要携带备用电,我试过开了30公里左右也就大约耗60%的电,不过也听过有驴友说租的车半路没电了需要救援,但是我在蒲甘待了5天,租了3天都没出现任何问题。除了电瓶车,自行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还有马车,真正有马和马夫的车,一般可以坐4个人,车夫也是导游,对于时间少,想迅速饱览精华的人或者家庭出行比较合适,如果时间充裕,自己骑电瓶车或自行车会更自在些。



  蒲甘的寺院繁多,看得出他们已经在做一些现代化的管理,例如路标,塔身有编号,重要的寺院有名字,主要的寺院基本位于马路边,方便旅行车或自由行的到达。我在这晃了5天,总结的经验就是那些高大的,金碧辉煌的,或者外观特别的,游客多的著名寺院,你一定不会错过,因为所有的人都会往那走,你只要跟着走就行,去到在门口看看招牌对照一下LP,就知道自己到哪了。




  在蒲甘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看日出、日落,因为这里本身是平原,在高大的佛塔上看日出,日落就成了经典节目,保存完好,可以让游客攀登的高大寺院其实也就是那几座,随便选一座爬上去看就好了,唯一有挑战的是看日出,因为出来的早,黑灯瞎火,没有路灯,很难认路,有些在路边深处的寺院在缺乏同伴时会不敢进入。我那天好不容易爬起来,5点钟从GH骑着电瓶车出来,想着肯定有许多人出来看日出,只要跟着马车或其他旅游车肯定能找到看日出的塔,可是那天清晨的安静有点出乎意料,天色昏暗的路面上几乎没人,也没有路灯,骑了大约半小时都快到要去明卡巴我觉得有点不对,从另一条我没走过的路开回头,这条似乎是主路逐渐出现了路灯,路上偶然疾驰过几辆车,我的直觉告诉自己应该是这个方向,不久身后开过两辆电瓶车,一男一女,看样子就是去看日出的,我赶紧加大油门尾随而去,果然这两车熟门熟路的把我带到了”瑞山陀佛塔“,这个蒲甘著名看日出的景点,停好车又有一队泰国旅游团到来,打着电筒照亮了昏暗的小路,导游带着他们找到上塔的楼梯,于是我很顺利地找到了看日出的地方,等上到塔才看见正对东方的平台上已然架满了长枪短炮,黑压压的人头挤满整个平台。



  冬季蒲甘日出的时间比预想的要晚,6点15分天空从慢慢发亮,后到的游客为了捕抓日出的镜头擅自爬到塔身更高处,6点半左右等待了许久的长枪短炮开始运作,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浪此起彼伏,那个泰国摄影团架势最大,不仅占据有利地形,转角的机位还放了Gopro在录像,我蹲在那拍照的时候那个泰国男人常常盯着我说,”小心!小心!“姐心想,”不就是个Gopro么?“7点钟太阳终于开始露出脸来,远处热气球的身影也渐渐出现了。蒲甘热气球体验是全球最有名热气球体验之一,一般只有旱季才有,价格高贵,我那羞涩的钱包没能为蒲甘经济做多点贡献,只能在佛塔上遥望这被热气球点缀的天空。清晨时分的平原水气蒸腾,如轻烟般缥缈,黄色的土地,红色的佛塔,绿色的树木,金色的太阳加上如梦似幻的热气球,眼前的一切的确如梦一般缥缈,蒲甘日出的确名不虚传。







  蒲甘的寺庙绝大多数只能远观,佛塔的造型主要分三种: 原砖头色的基座四方型,顶部为高耸直立尖头的;还有塔身为白色的圆柱形佛塔,顶部也是尖头,只是大多数会贴上金箔,太阳下白色和金色相互辉映,看起来比砖塔要豪华些;最少见同时又是规模宏大的寺庙主塔用朱砂混金色,显示出一种与前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派。然而不论这三种的哪一种从寺庙内在的装饰细节到雕刻的精美,佛像的精致都远不如东南亚其他佛教国家。





  大多数砖头寺内只有一尊简单的佛像,或大或小,取决于寺庙的大小;第二种白塔,外部造型比砖塔精细,多了许多细节,白塔寺和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砖塔寺有4个佛像坐阵四方,佛像周围多了一些装饰,更少数的里面有壁画装饰,但这些壁画的精致,色彩的丰富显然处于类似佛教国家工艺的初级水平,尤其是看过兰卡锡格里耶的Rock temple里的壁画或者中国敦煌壁画就知道其中的差别。所谓蒲甘最精美豪华的寺庙“阿难陀寺”里面展示的佛像就是那几尊原木雕刻的大佛像比较印象深刻,其他在墙壁上的小佛像也就那样了,每个佛教国家都有各自的特点,而缅甸,尤其以蒲甘为代表则是以佛塔数量,密集程度取胜,要看精致佛像,美丽石刻,精彩壁画就要去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这些国家了。





  从良乌往新蒲甘方向,首先经过的就是“瑞喜宫佛塔”,走过路过一定不会错过,辉煌镀金的高大佛塔虽然在路边大约100米深入依然吸引眼球,寺院外围是商圈,商铺的人看见骑车子的游客会很主动地招呼停车,指点“入口”和“免费存鞋”,其实这些“入口”就是他们的铺位,寺院门口本来就是免费放鞋,这些小伎俩无非是商家利用游客初来乍到的无知展示的“善意”,在你离开拿鞋的时候,就拉着你买东西,这些做法与平常遇到的缅甸人对游客的友善很不一样,也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总觉得“善良“在”利益”面前的脆弱,也让我对”瑞喜宫“很无感;还有那些在佛塔群遇到的孩子,一看到外国人就”money, money“地喊,卖东西的就”one dollar”地追;不卖东西的,直接问要钱,他们的话术经过设计,一般是这样的:
  “你是哪里人?“
  ”中国人“
  ”姐姐漂亮!你可以给我人民币么?“
  ”为什么“
  ”我收集钱币。“




  顺着马路往前走,在”悉隆敏罗寺“对面有一座看起来像江南民宅的白色佛塔”乌帕里戒院“,外表简朴,里面的壁画却让人眼前一亮,据说描绘的是17,18世纪的盛大场面,可惜里面没有详细介绍,灯光昏暗,而且不让拍照。
  • 日光岩2015 2016-06-08 10:23

    楼主漂亮,赞美了! 楼主自由行走这么多地方,羡慕!!

  • 白狐绅士他姨 楼主: 2016-06-08 11:38

    评论 日光岩2015:你也可以的。

  • 白狐绅士他姨 楼主: 2016-06-16 08:00

    评论 日光岩2015:谢谢你的表扬,谬赞了! 每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行走方式,我选择了一种随性的生活而已。





  顺着马路往前走,在”悉隆敏罗寺“对面有一座看起来像江南民宅的白色佛塔”乌帕里戒院“,外表简朴,里面的壁画却让人眼前一亮,据说描绘的是17,18世纪的盛大场面,可惜里面没有详细介绍,灯光昏暗,而且不让拍照。





  个人比较喜欢的寺院是靠近明卡巴的“古亚克依寺”,这座寺院外观保留尚好,虽也有部分现代修复的痕迹,但属于原貌的砖瓦基本都在,游客不算很多,商户彬彬有礼,整个缅甸有许多卖画的店铺,蒲甘尤甚,几乎每座寺院外都有,有部分是直接售卖,有部分可以看到画师在现场作画,“古亚克依寺”里有保存比较好的壁画,周围的画铺主题也以壁画题材为主,无意中走近其中一家,现场有个男生在安静地做沙画(就是用伊洛瓦底江的沙子代替笔墨作画),看见我进来很热情地招呼,告诉我他们一家人都是画师,爸爸,姐姐和他,爸爸的画大型的,他和姐姐画小型的,姐姐多画一般的彩画,他画沙画,平常我在街边看的画也多,虽不是行家但画风优劣还是可以看出来,这家人的画风细腻,轻盈,有比较多自己的创作,于是坐下来慢慢看,小伙子问了我出生星期,根据缅甸日历现场给我画了一幅小素描作礼物。




  “古亚克依寺”最出名的应该是保留完好的室内壁画,寺院内几乎没有照明,我进去时跟在两个貌似贵客的身后,前面为他们指引的人拿着一盏大灯,足以照亮整个寺院满墙壁画,关键是它的电线足够长环绕寺内一周,寺院内高度大约有4,5米,壁画密密麻麻,颜色尚且鲜亮,人物表情仍栩栩如生,只是如果只是一般的电筒或手机电源根本无法看见如此壮观的壁画,这也是我在整个蒲甘所见最为精致、完整的壁画,可惜缅甸政府在管理这些寺院的时候没能做到兼顾游客感受和文物保存的平衡,第2天我又来了一趟,只是没再遇上贵人沾不了光,现场的感受即时差了许多。


  除了日出,在蒲甘不能错过的便是日落了,看日落没有看日出那么辛苦,至少不用在睡梦中挣扎,不用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道路,这个季节的日落比较早,下午4点前就要寻找好看日落的地点,只要在那些可以让人爬上去的塔都可以看,所以你会发现看日落的人潮没看日出那么壮观,都是一小撮一小撮的散落在不同的寺院上。日落与日出相比,少了水汽蒸腾如梦似幻的迷离,却多了温暖和静谧,许多人坐在塔上只是静静地看着西下的夕阳,偶尔掏出手机记录一下。



  日落时分也是当地民众自娱自乐的时间,许多攻略说缅甸人民爱踢藤球,在我的观察里却有大部分人,特别是精壮的男子热爱踢足球,那天偶尔经过听到大喇叭里叽里旮旯儿地大叫,远远看到一大群人围观,我还以为是什么选举造势,好奇过去一看,原来是本地的足球比赛,观战的大多数是男人,看得投入,除了偶尔有几个关注我这个外国面孔,大多数人都被场上激烈的比赛吸引。这里没有标准的足球场,也就是寺院周边比较平坦的土地,选手们奔跑,传球都在一片黄沙之中,落日余晖下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除了在塔上看日落还有一个看日落的选择是在江面上,游客集中的码头热热闹闹地排满等待出发的游船,游船多数是包船,10000K-12000K一船不管坐多少人,伊洛瓦底江是缅甸的母亲河,也是游客游览缅甸的其中一种交通道路,只是听说游船通常开得很慢,从曼德勒到蒲甘坐船几乎要12小时。伊洛瓦底江最明显的特色就是白色的细沙,可是江水土黄,并不清澈,到下午4点左右,各条游船开足马力轰隆隆地逆流而上,到达上游后船老大会关掉引擎,让船随波逐流,这天多云,下午本来还算不错的天气等上了船才开始飘起云来,在江面看日落少了蒲甘佛塔的陪衬缺少了缅甸风情,不过天气好的时候,和三五知己吹着小风,闲话一二,也是人生乐事,只是这天陪伴我的只有外表酷酷的船老大,因为语言不通也没什么交流,夕阳下戴着墨镜的老大,果然很老大的范儿。








  在蒲甘停了5天,4天时间都在寺院间、江边穿梭,看LP 说蒲甘附近的Popa是个不错的景点,于是决定去看看,可是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被LP美化的景点。从良乌去POPA坐车每人10000K, 车到各酒店接人,满满当当坐了12人后才开始进入主路,可是没5分钟车子压过地上的碎石击破了底盘,司机下车查看了一下说需要换车,换的车只坐6人比原来的车舒服些,车上除了我就是3个越南妹子,1个日本哥哥和一个老美,越南妹子一路兴奋高歌,看到什么都好奇,看到什么都要问;日本哥哥除了在第1车上和他的老乡们热烈攀谈,后面几乎全程没交流;老美像个土豪,什么都买,瓶子、蜂蜜拎到手软。




  路程大约1小时,中间会在纪念品摊停留20分钟左右,估计都是给了钱司机让他故意停车的,卖的本地的蜂蜜,米酒,棕榈糖,花生油,旁边有头牛拉磨给游客拍照,实在没意思。小憩后继续开大约45分钟终于来到Popa, 从远处看,这是个和兰卡狮子岩类似的结构,也是在一块巨大的独立孤山顶上盖了许多寺庙(只是兰卡的是狮子岩顶只剩下想象的遗址),这里山顶上的寺院倒是红红火火,山脚下密密麻麻都是小商店,卖吃的,穿的,手信,热闹非凡,人车混杂;沿台阶而上,也全都是商贩,没有一丝宗教安静严肃的意思,不同神灵,大小庙堂沿着山体盘旋屹立,各有自己的信众,除了顶上涂抹金粉的尖顶,其余庙堂的偶像都粗糙的仿佛是用泡沫雕刻,造型样式甚是俗气,人工的景色一般,周围俯视的平原也没想象中气派,除了偶然几座寺庙腌隐其中,大部分都是铁皮屋顶,整个景区显得脏乱无序,缺乏内涵。山顶拐角处也有两块贴满金箔的岩石,让我联想到“大金石”估计也就是这样,顿时意气阑珊,失去了到“大金石”的兴趣。





17楼
  好地方!去年曾有一个朋友(女)去南亚、东南亚游历了半年,我也想去,却又总是下不了决心,看你的图片虽然很美,但还不至于对心灵的震撼,而我渴望的是震撼。所以,若有机会,我还是希望去西藏。其他的地方,都暂不考虑。


18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