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事件吓坏索罗斯 汇率波动下A股会怎么走?

 天道酬勤YXJ1 2016-07-02


【不良贷款数量暴增 吓坏索罗斯】

在一个坏账不断增多的国家,重组不良贷款应该是笔不错的生意。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建立的中国四大“坏账银行”之一——中国华[0.00%]融资产管理公司似乎还是止不住对市场融资的追求。

上周五全球市场因为英国脱欧而跌声一片的时候,华融宣布董事会批准了发行最多68.9亿股A股的计划,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资本金和发展主营业务。此时距离华融刚刚完成的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0)仅过了8个月。

中国“坏账银行”资本之渴难解

在香港上市对提高华融的资本水平效果惊人。IPO前,华融的资本充足率一度降到过12.83%,距离国内监管要求的底线12.5%仅一步之遥。IPO之后则升到了14.75%这个更健康的水平,正好赶在了年底向监管机构呈送报告之前。

考虑到华融及其同行吸收银行不良贷款的速度,投资者可预见的是,补充资本将成为常态。在增资的同时,华融及国内其他坏账银行还在不断创新化解不良资产的方法。

华融在2015年年度报告中称:“不良资产证券化、基金化业务模式实现新突破,‘轻资本’业务类型进一步发展,并取得新成效。”

轻资本策略值得另外单独论述一番。不过可以预见的是,股东们还将继续见到资产管理公司频繁从股市募资。资产管理公司还可能通过发行次级债来补充资本。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已经这样做了。

如果说重组不良贷款并不足以拖累资本,那么向基金管理和银行业务进军以实现多元化发展,同样需要资金的支持。

惠誉曾在4月份表示,信达2015年以680亿港元(88亿美元)收购南洋商业银行,或对该公司的财务比率造成压力。如果又有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股票,赶不上的投资者也不要沮丧。他们吞下了大量不良贷款,未来必定还有更多机会。

中国不良贷款吓坏索罗斯

无独有偶,面对中国堆积如山的不良贷款,对冲基金巨头乔治·索罗斯和Kyle Bass等人看到的是金融危机山雨欲来,前雷曼兄弟交易员张惟看到的却是捡便宜货的大好时机。

中国的银行业以远低于面值的价格抛售不良贷款,让张惟等一众中国新兴的不良债务投资人获得了赚取丰厚回报的机会。张惟所在的东融资产管理公司替客户收购不良贷款,该公司的利润自2013年以来每年都翻了一番。中国另一家本土的不良信贷资产收购公司--新大唐资产管理公司--年回报率也超过20%。

如此丰厚的利润甚至吸引了一些全球最大的投资者。KKR &Co.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今年1月份开始营业,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橡树资本集团至少已经与十几家国内机构进行了会面,讨论潜在的合作可能性。

张惟表示,中国市场贱价出售的不良贷款数量暴增,远超过他们的吸纳能力。张惟曾经担任雷曼在欧洲第一只量化对冲基金的联席经理。3年前作为联合创始人设立东融资产之前,还曾担任AmundiAsset Management在中国的首席投资官。

【人民币汇率波动下A股怎么走】

最近受英国脱欧消息的突袭,美元大涨,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在此背景下,A股将怎样表现?

本轮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预期产生于去年底和今年初。各类投资者对此已经采取了防御性举措,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市场的影响相对年初那会儿小了很多。因此,从市场情绪角度来看,并不值得太过担忧。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并不是灾难性的,反而有刺激作用。如果客观冷静地分析,在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中,有不少行业和公司会持续受益,就如人民币升值那会儿,房地产持续受益一样。特别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在转型,对于房地产的依靠正在日趋降低,而对于新型中国制造的依赖在增加,人民币汇率调整肯定更利于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有利于各类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因此,从很多方面来看,人民币汇率调整或许对中国经济是个机会。

那么可能的投资机会有没有呢?对那些出口比例非常高的行业和公司来说,无疑是重大和持续性利好,特别是站在今年底的业绩角度分析,这些行业和公司都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如纺织、玩具等,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有利于这些行业出口。有测算显示,人民币每贬值1%,纺织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上升2%至6%。此外,黄金、家电、化工等行业也有望受益。在这几个行业里面,人民币汇率调整至少会有利于公司降库存,特别是那些有利于民生的非传统行业而言,我们不妨寻找那些出口销售额大、业绩弹性明显的公司做长期投资。

短期来看,大势还将以横盘震荡为主,结构性热点牛市特征明显。由于中国股市的参与者特点决定了A股市场波动有其独特性,特别是外围的动荡或许正好给了中国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对于长期走弱的A股来说,目前可能是很好的修身养性阶段,大盘或许还将在此横盘整理。但是对于新型产业链的中国制造企业来说,他们向上周期正在来临,他们的牛市刚刚开始。新升级的中国制造正在继续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新的龙头企业正在形成,局部牛市正在热点中不断前进。

【愈演愈烈的监管风暴会给A股带来什么?】

不同于前几年的中国股市,今年的核心问题并不是市场对股票价格估值分歧,而是在揣摩新一届监管领导的行动计划。特别是前几年风生水起的各类股市中介和资金,都在盘算着未来几年能否继续在中国A股游走,愈演愈烈的监管风暴到底会给A股市场带来些什么?

对于监管风暴,股民肯定在期待一种“正本清源”的效应——近期与几名中小投资者和大学金融学教授交流,我能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中国股市回归价值投资的美好预期,以及对监管重拳打击股市造假的期待,并期望引领新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毫无疑问,这也是监管部门所期待的结果,但是以A股目前的两难处境,短期内期待监管风暴激活市场,恐怕难言乐观。

一方面,A股市场的投资者依然以散户为主,而且趋势不乐观。过去一年的市场清肃,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大规模压缩衍生品交易规模,即便是看多的机构投资者,也往往由于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而放缓建仓步伐。加上国家队资金意图不透明,前景不可测,机构投资者宁可离场观望。这种“麻秆打狼两头怕”的市场格局,使得股指波动更容易被大权重股票影响、波动率降低,国家队看住了大股票的价格水平,而“中小创”股票估值的中位数却在偷偷下降,慢慢地蚕食着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资产。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迫切要求股市能通过直接融资优化资源配置。国务院近期密集调研全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希望激发经济新动力。但是,巡查得出的结论几近无奈——更多的社会声音还是声讨“唯利是图”的银行,责怪他们“晴天送伞、雨中收伞”。要知道,市场经济下的间接融资中介,本来就对中小企业充满疑虑;只有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中小企业的坏账风险才多多少少能够打动银行的贷款欲望,一旦经济下行,银行首先考虑的是储户的资金安全,社会责任不可能优先于经营风险,除非回到计划经济体制,银行管理层的考核、升迁全是中央政府说了算。

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进入6月中旬后,市场上多头的声音渐趋微弱。柏拉图式的乐观股市分析师逐渐明白,没有实实在在的增量资金,要想有效冲破前期阻力位,靠媒体舆论忽悠散户是不可能的。

众所周知,中国要想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现代金融特别是直接融资的股市支持,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靠商业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策性银行更是只会帮倒忙,而没有流动性的A股无疑会加大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系统性风险。

可见,监管风暴确实是对现有股票市场上很多顽疾的必然选择,也是很多制度性改革的基本保障。值得期待的是监管机构能更加务实,能够正视股票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正视股票市场有涨有跌的现实,甚至鼓励财经媒体发表看空市场的观点,重塑财经媒体的权威性。

更为重要的是,监管机构应该正视中国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正视中国文化内涵中“赌性强”的人格特点,而且这种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即便是发展时间更长的香港股市和台湾股市,散户依然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投机气氛比起欧美股市不知道高多少。那些试图引入的欧美股市“理想”制度设计,诸如熔断机制,两三年内应该暂时搁置。

监管当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投资者教育中,把这种投机气氛的现实充分揭示出来,并鼓励媒体讨论机构利用散户的侥幸、投机心理如何牟取利益,让那些利益链充分曝光而不是刻意回避。对于A股而言,粉饰太平的投资者教育,只会再次丧失改革的时间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