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到荼靡花事了”——《红楼梦》中“荼靡”意象解读

 三生石畔绛珠草 2016-07-03

小提示:点击右上角“...”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引  言

“荼靡”和麝月在《红楼梦》中都不能算是主要的意象和角色,因此悉数二者出现的次数,前者不及牡丹、海棠,后者不及袭人、晴雯,然而这二者对于整个故事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则不容小觑。然而《红楼梦》作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红学”研究者可谓是“字斟句酌”,自然前人对于“荼靡”和麝月的研究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结论。其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开到荼蘼花事了”一句中出现的“荼靡”意象进行解读。毫无疑问的是研究者都认可“荼靡”是麝月的象征,但其中一部分研究者是对于麝月这一人物感到惋惜,例如王秋华在《怡红院丫鬟——麝月》中提到麝月“虽然麝月留在了宝玉的身边……最终也摆脱不了万艳同悲的下场”;刘保忠、 党子奇在《论麝月的形象及其美学意义》中提到:“在‘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贾府,麝月盛极一时的辉煌必然是短暂的。”另一部分研究者是赞赏麝月对宝玉的“有始有终”。胡文彬在《紫丝晕粉缀鲜花——<红楼梦> “配角”艺术谫论(上) 》中提到“麝月的‘了’是‘了’在全书的结束,是真正的有始有终之人……麝月的‘了’,是了却自己一生的担待和责任”。

第二,是将“荼靡”和贾府的盛衰相联系。在这一观点中,有学者单独将“荼靡”和贾府兴衰相提并论,例如雷广平在《那堪风雨助凄凉——谈<红楼梦>是如何通过花来表现悲剧主题的》中提到:“盛宴必散,荼靡事了。贾府只不过是片刻的繁华,随之而来的定是花谢花飞,家亡人散……小小荼靡花,隐喻着大主题。”然而另一派研究者的观点大体上也如前者,但他们更倾向于强调贾府的兴衰是通过“荼靡”所象征的麝月之视角来体现,即麝月见证了贾府的由盛转衰,在此便不多举例。

在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时,笔者发现大多数对于“荼靡”的研究,都是通过“麝月掣签”来解读,偶有零星的对于前两次出现“荼靡”进行解读,下文中笔者将三者较为系统和详细地进行罗列和解读;其次,对于“荼靡”和贾府的关系,大部分研究也是通过签语从而联系到贾府的衰败,但没有研究者通过“饮酒送春”一角度来分析,在下文中,笔者将就自己的看法对“饮酒送春”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笔者才疏学浅,对于《红楼梦》仍是一知半解,不敢肯定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许多观点也是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借鉴而来,今后一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争取能够得出更为准确和有价值的结论。 

一、“荼靡”的意义解读

 荼靡,是一种攀缘类落叶小灌木,开白色小花,略有香气。荼靡开花在残春时节,百花已近凋零,苏东坡在《杜沂游武昌以荼蘼花菩萨泉见饷》中的两句感叹“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可见文人们常用它来隐喻美好时光的消逝,或烘托颓败凄凉的氛围。“荼靡”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共有三次:

(1)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亲庆元宵

(2)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3)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佛语“开到荼蘼”,为这种花卉赋予了一种尘烟散尽的末路之美。为什么“开到荼蘼”就表示完结了呢?因为荼蘼的花期在春末夏初,也就是一年的春花花季结束之时。待到荼蘼开花了,百花也就凋零了。在《红楼梦》中,作者也引用了王淇的《春暮游小园》中:“开到荼蘼花事了”一句, 我想意味也大同小异。但“荼靡”作为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意象,究竟是为了表达何种颓败凄凉?何事何情的消逝?笔者将在下文中通过两方面详细展开。 

二、“荼靡”与贾府盛衰

我认为在讨论“荼靡”和贾府的关系时,应暂且不论是否通过麝月的视角来见证其兴衰。真正点明“荼靡”和贾府关系的,同样是在六十三回众人掣签——

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靡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靡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众所周知,花签和大观园中女儿的命运有一定的关联,这一点从探春和李纨身上可以得到证实。麝月掣荼靡,上有“韶华胜极”,写着一句旧诗“开到荼靡花事了”,又注:在席各饮三杯送春。“胜极”即群芳盛开后,春之将尽。而物极必反,美好的事物到达顶峰后即将走向完结。根据前文对于“荼靡”的解读,荼靡花开意味着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所有的事物都走向终点。而众人“饮三杯送春”,笔者认为这里的“送春”,有四层含义:

其一,“送春”是指季节意义上的“春”。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关于贾宝玉的生日有过论证,得出四月二十六日是宝玉的生日,而四月末也是晚春时节,古人有惜春之情,因此饮酒送春。

其二,是指后四十回中的“元迎探惜”四春的结局。元春于第95回病逝,迎春于109回去世,探春于100回远嫁,惜春于118回皈依佛门,“四春”的结局皆不如人意,但四人又是贾府地位相当的女儿,也许众人饮酒便是为了暗喻四人的离悲结局。

其三,众人各自送“青春”。群芳盛宴后,众人的命运将迎来巨大的颠覆和转折,在此,便是为各自逝去的美好年华而叹息,也是为了送别各自的“青春”。

其四,为走向没落的贾府“送春”。这一点实际从宝玉看到签后的反应可以推断,宝玉“愁眉”将签藏了起来,我们可以理解为宝玉感受到这签语的不吉利,也预感到和自己身处的家庭有关,所以避而不谈。唐寅的《落花图咏》中:“胶粘日月无长策,酒对荼蘼有近忧。” 笔者认为用在此处正合适,“酒”对“荼靡”,“忧愁”将近。众人饮酒,便有种为日后的“分崩离析”提前告别之感。

由此,再联系“荼靡”的象征意义,似乎就不难理解为何要将贾府的由盛转衰和“荼靡”相联系来谈了。“开到荼蘼花事了”,春日将尽,贾府逐渐走向衰亡,府中女儿们也各自走向悲剧的结局,这一“了”,“了”得彻底,似乎是“一了百了”。

若是从麝月的视角来看“荼靡送春”,在贾府衰败后,众婢女,包括袭人都纷纷离开宝玉,唯独麝月还留在宝玉身边服侍。我们便可以理解为麝月见证了大观园众女儿们的结局,见证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 

三、“荼靡”与麝月

当谈到“荼靡”与麝月时,首先要了解麝月的为人和性格。通过《红楼梦》中王夫人和宝玉的话,可以大体看出麝月的性格特点:王夫人评价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还好”;从宝玉口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发觉麝月和袭人的相似之处,在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后,宝玉对袭人说:“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之贤的人,她俩(麝月和秋纹)又是你陶冶出来的,焉得有什么该罚之处?”第二十回中,宝玉回来发现大家都去寻热闹,唯独麝月在灯下抹骨牌,问她便答道:“都玩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那些老妈妈子们,老天拔地,服侍一天,也该叫她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服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玩玩去。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由此可见麝月为人相对谨慎,待人温柔,虑事周全,对待宝玉也是忠心耿耿。

另一次提到“荼靡”是在第二十八回——

云儿听说,只得拿起琵琶来,唱道:“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靡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脂批云:此唱一曲为直刺宝玉。荼靡为攀援植物,关于“茶靡满架”见于王十朋《酴醾次贾元节韵》:“春山杜宇唤人归,归见酴醾满架垂。”,又见陆游《东阳观酴醾》:“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酴醾压架开。”脂砚斋批:“直刺宝玉”暗喻麝月与宝玉形影不离,宝玉做什么事情都逃不过麝月的眼睛。在此处,可以联想到宝玉当初从麝月身上看到又一个袭人,想来确实如此,麝月从始至终地陪伴着宝玉,并且对宝玉照顾有加,对宝玉的生活实际也是了然于心的,进一步印证了“荼靡”是麝月的象征物。

除去前两次提到的 “荼靡”,另一次“荼靡”出现与贾府关联不大,而是和麝月密切相关。在十七回(至十八回)中宝玉为蘅芜苑题词——

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若蘅芷清芬'四字.对联则是:“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蘼梦也香。”

本句诗化用自宋人郑会的《题邸间壁》:“荼蘼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暗喻麝月是唯一一个陪伴宝玉到最后的丫头,她对于宝玉而言是很亲近的人,能够带给他安定感。张耒的《东园》中:“小园十步绿如云,一时桃李事已毕,犹有荼蘼数朵在,未觉尘沙污玉质。”尽管百花凋零,春天即将过去,但正因为“荼靡”犹有数朵,便不让人那么伤感。这句话用来形容宝玉和麝月的关系也恰到好处,因为麝月的存在,尽管贾府已经走向没落,条件日渐艰苦,但“未觉沙尘污玉质”,相信宝玉从中获得些许宽慰,生活显得没有那么艰辛。

从中我们也可见麝月的忠诚,但她的忠诚是默默无闻的,正如“荼靡花”一般。她不像袭人一样,虽然是丫头,但内心对于宝玉仍存在一种“占有欲”,她也不像晴雯,说话心直口快,很容易得罪他人。她处事稳重,为他人所信任,平儿得知坠儿偷镯之事后,选择告诉麝月,可见她为人的可靠。麝月有诸多优点,但她不争不显,选择默默无闻,就如同“荼靡”。荼蘼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在群芳盛开时,不会注意到她的存在,但当春之将尽,荼縻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浓,入秋后果色变红,自然才能察觉到它的风采和价值。 

四、结语

综上,“荼靡”虽然在《红楼梦》中占据的篇幅不大,但其作为一个关键意象,给读者很多重要的线索和暗示。笔者在此想引用宋伯仁的《晚春二首》中:“风甃残花满地红,别离樽俎谩匆匆。春光未肯收心去,却在荼蘼细影中。”“荼靡”这一意象所留给我们的意味,亦如它所代表的含义那样,繁华殆尽后,蓦然回首,见数朵荼靡犹在盛开,细细品味来,让人回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