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4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河边垂钓N 2016-07-03
高血压并发症有什么样的危害?

  【高血压的并发症有哪些?】

  高血压并发症主要是由大小血管病变所致,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的病变。以上这些疾病,在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这些靶器官的损害,即为高血压三期。

  1、心脏并发症

  由于动脉压的持续性升高,增加了心脏负担,可形成代偿性左心肥厚。当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时,可导致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生,长期的高血压还会使心室扩张,从而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该病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2、脑并发症

  高血压可以引起脑动脉硬化,当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或剧烈运动等,可以使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而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引起脑卒中。据统计未采用有效治疗措施的高血压患者,77.3%死于脑血管病。所以对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并发症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3、肾脏并发症

  高血压可以引起肾动脉硬化,造成肾缺血,使得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分泌增加,从而进一步地升高血压,形成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同时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的恶性循环。快速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影响肾功能,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4、眼部并发症

  血压长期升高使视网膜动脉发生狭窄和玻璃样病变,而导致视网膜功能减退。

  所以,高血压对人的损害是全身性的,它所带来的不仅是血压的问题,因高血压而产生的继发性问题可能更为严重,所以面对高血压绝不可掉以轻心。

  【高血压性脑出血如何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当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可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而造成脑出血。出血形成的血肿造成周围脑组织受压、缺血、脑梗死、坏死,同时伴以严重脑水肿,易由此发生急剧的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出血量少时,血肿可以自行吸收消散,症状逐渐缓解。

  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根据情况选择内科治疗或外科治疗,通过外科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血流,同时还可消除血肿,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去除引起水肿的原因,减轻后遗症,防止脑疝的发生。通过内科治疗,可以控制继续出血和防止再出血,并处理因出血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以免发展到不可逆状态,而可能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对小量或中量脑出血患者,一般推荐使用“半剂量”甘露醇,可8小时与呋塞米(速尿)交替使用。甘露醇是最广泛用于治疗脑水肿的药物,但是滥用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肺水肿和脑水肿反跳,甚至肾功能损害等,因此一般只推荐使用5天。其他可选用人体白蛋白、抑肽酶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皮质类固醇脱水治疗颅高压可能无效。对有脑积水的患者需要做脑室外引流。

  【高血压性心脏病如何治疗】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晚期的一种并发症。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为了克服外周阻力,必须加强收缩,才能将血液射入主动脉,使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肥大的心脏重量常超过400克,甚至可达800克(我国成年人正常心脏重量在250克左右),左心室壁厚度可达2厘米以上(正常心脏左心室壁厚度约0.9厘米),其肌纤维厚度为正常的两倍。

  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出现在高血压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根据心功能变化情况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偿期。在心功能代偿期,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上述症状呈阵发性发作,多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痰中带血,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已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而心脏功能处于代偿期者,应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如减少体力劳动、控制高盐饮食、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控制烟酒及精神刺激等;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处于失代偿期者,已发生左心衰竭者要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给以扩血管药物、利尿、强心治疗。

  心力衰竭纠正后,血压要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若患者呈现心肌收缩力低下或反复发生心力衰竭者,可用地高辛维持量口服治疗,同时治疗各种并发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防止心力衰竭复发。

  【高血压性肾病如何治疗】


  高血压性肾病指长期高血压造成的肾衰竭,又称肾硬化症,通常发生于年岁较高的老年患者,本身有多年高血压病史,长期高血压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甚至阻塞。肾血管一旦阻塞或硬化,肾血流量相对减少,于是肾功能下降。肾脏平时负责体内水及电解质平衡。

  一旦功能受损,水分及电解质失衡,血容量增加,加上肾素分泌上升,血管收缩,血压愈加偏高,对肾脏的伤害更甚,高血压和肾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加重疾病的发展。

  用于高血压性肾病的抗高血压药物,应以降低血管阻力及能最有效地保护肾脏为目的。主要药物有如下几类。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通过降低系统高血压,且扩张出球小动脉作用大于扩张入球小动脉作用,间接或直接有效地降低肾小球内高压,阻断血管紧张素的肾损害作用(改变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屏障,增加大孔物质通透性作用及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等),从而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延缓肾损害进展。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

  除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的疗效外,其优点为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故无刺激性咳嗽的副作用。在肾脏局部作用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不同点在于:扩张出、入球小动脉强度的差异不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明显,故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后,肌酐升高较少见;储钾作用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轻,发生高钾血症较少。

  3、钙拮抗药

  钙拮抗药的肾脏保护作用尚有争议,但钙拮抗药有很好的降压效果,如能将血压控制达目标值,使肾小球内压降低,即达到了有效保护肾脏的目的。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全身性病变在眼部的表现,其发生率较高。以视网膜动脉收缩乃至视网膜、视盘病变为主要表现。一般分为四期:

  第一期是视网膜动脉痉挛期,视网膜动脉管径普遍变细或呈节段不匀现象。

  第二期是视网膜动脉硬化期,视网膜动脉管壁反光增强。

  第三期是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出等改变。

  第四期是视盘水肿期。

  眼底病变的程度与高血压时间长短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主要原因是血压升高后,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开始出现血管痉挛和视网膜小动脉张力升高,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视网膜小动脉狭窄,进而发生视网膜小动脉的内膜增厚、中膜增生和透明变性,最后导致血管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出现坏死,血液和脂质渗出而致视网膜缺血。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有两个部分:

  1、“治本”部分

  即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高血压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其病变的原因。常用的降血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钙拮抗药、β受体阻滞药、α受体阻滞药均可以应用。其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治疗可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具体使用哪种药物,可根据病情及机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治标”部分

  对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减低其脆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芦丁等,如果有出血等症状可使用卡巴克络(安络血)、酚磺乙胺(止血敏)等止血药,还可使用碘剂、钙剂等来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与水肿的吸收。

  高血压的哪些事 微信号 sangaook高血压的哪些事是一群专业医生开办的微信号,免费提供三高防护,养生知识。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