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虹72 2016-07-03


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其实这个谚语充分表达华夏文化的真谛!中庸之道!凡事不要太出格,杯满则溢,月满则亏!你爬的越高,当然摔的越惨!你爬的时候别人在看,你爬高的时候别人在拆墙扒梯子!你能不摔下来吗?别生气!这就是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沉积!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一样的道理。摔下来那可不是一定的,只要你准备的充分,再自己量力而行,还是可以稳住不摔的!
    
 人们往往喜欢努力往高处爬,爬得越高,看得越远,不但能将一切景物尽踩脚下,还能被顶礼膜拜,这就是高位和重权带来的诱惑。然而,地位越高,责任越重大,年轻人往往只顾羡慕上位者的风光无限,却忘了高处也是险处。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贪官,也是乾隆皇帝跟前最红的人。和以一个秀才出身,从三等侍卫开始,平步青云,身兼多个重要官职:内务府大臣、御前大臣、议政大臣、镶蓝旗领侍卫内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领班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首辅大学士,他还是兵部、户部和吏部的尚书,九门提督,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殿试读卷官,太学校长,等等,连太医院、御药房也归他管。《四库全书》,这部将流芳百世的鸿篇巨制,“正总裁”竟也有和的名字。和的官衔可以说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个都是了不得的大官。和最后被封为公爵,而且如果不是乾隆驾崩,他的官还会升,他的地位已经不是可以简单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了。如此登峰造极,从清太祖努尔哈赤以来,到末代皇帝宣统,真是空前绝后。他仗着乾隆的宠爱和手中的职权,大肆贪污,富可敌国。如此嚣张的奸臣,在乾隆死后,就被嘉庆皇帝抄家免职了,财富和地位一无所有,留下的只是过眼云烟。
   
 代表的是小人这个群体,小人无论爬得多高,最终都会一摔到底。小人靠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结党营私等不正当手段可以一时得势、窃据高位,但最终免不了落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这种人爬得越高,往往也摔得越重,就如同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负传》中所描写的一种善背负而又好爬高、名叫负的小虫,“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最后坠地摔死而后止。
   
 一个人渴望获得成功无可厚非,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而拼搏奋斗,也没有错。然而,拥有灿烂辉煌的成就而不自鸣得意,反而精益求精,这样的上进心更值得称赞与敬佩。需要警惕的是,位置的优越容易使人忘乎所以,目中无人,而越是得意扬扬,越容易掉以轻心,无意中就落入了成功背后的温柔陷阱。还有的人一旦成功就不思进取,最后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内心反而变得空虚。年轻人须谨记,站在成功的领奖台上,千万不可沾沾自喜,小心“乐极生悲”。
    
 登上人生的制高点,确实有一览众山小的威风,但也别忘了“高处不胜寒”。爬得高还要爬得稳,否则轻轻一阵风都可以让你摇摇欲坠,掉落下来的疼痛是和高度成正比的。
    
 提忠告要多“私下”少“当众”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即使圣贤也有犯错失误的时候。面对别人的错误,你是选择劈头盖脸一顿骂还是找个没人的角落悄悄提醒?如果选择前者,你可能沮丧地发现,你的忠告并没有被对方接受,甚至还引起了对方的敌对情绪;如果选择后者,对方就会更容易接受,如此既给人留了面子,又能让人心怀感激地接受你的提议。
   
 犯错误时,我们会感到愧疚,但是,如果他人当众指责你的过错,就会将事情扩大,甚至伤害你与他的感情。如果对方在批评你时能够维护你的自尊,你可能会更加心存感激。这是一种间接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在给双方一个缓冲的余地。
    
 为了对方的面子着想,你在忠告他人的时候,最好避免第三者在场。
    Tom
是留美的“海龟”,在国外有几年的工作经验,高学历加上高能力,让他在国内求职时极有优越感。几经比较,Tom进入一家著名的国企。没想到,本想大干一场的他,竟然倍遭冷遇,在单位沦落到几乎无事可做的地步。原来,Tom能力虽然强,说话方面却有一个很大弱点,就是说话不经大脑,不分场合。当他看到同事犯错时,不管周围有多少人,有什么人,都会毫不留情地当面指出。对下属如此,对平级的人,甚至领导也是如此。他的下属对他的批评还会忍气吞声,同级的同事可就不高兴了,觉得Tom爱出风头,喜欢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虽然同事都认为Tom说得对,也会按他的提醒进行改进,但是情感上很难接受他这种方式,对Tom的意见都很大。
   
 有人劝过Tom,最好私下给别人提出改进的忠告,那更容易让人接受。可Tom根本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以他在国外读书、工作的经历来看,有问题都是这样直接指出的,当时的教授、老板都很欣赏他直率呢!有人指出国情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他却依然如故。慢慢的,Tom在单位人缘越来越差,有人打他的小报告、排挤他,Tom却没有在意,直到有一天,他让领导当众难堪,结果就再也无法在这家企业待下去了,这是他之前的人生经验中从没有过的,一向自信的他很受打击。
     Tom
其实是一番好意,他出于真诚指出别人的问题,是希望能够帮助对方改进、提高,但是方式不正确,态度太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截然相反了。对方即使接受他的忠告,心里也不会舒服,更不会感念他的好意。若是他采取私下交流的方式,相信既可以促进工作,又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喜欢听到负面意见是人之常情,没有人会考虑你的动机是善意还是恶意。在办公室中,无论你地位多么高、能力有多强,无论是对同事还是下属,提出忠告都要慎重,措辞要审慎,当着大家的面公开说更是不妥当,给对方留些面子是必要的。负面的忠告要私下里沟通,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太直接只会显得盛气凌人,你不妨先表达出你的关心,然后委婉地陈述你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指出问题,这样会使对方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
    
 私下提意见叫补台,当众提意见叫拆台。在给他人提忠告时要试着多为对方着想,唯有如此,才能不受其弊;也唯有如此,才能使你所不愿看到的状况得到改善。
    干部“能上能下”,似乎“能下”才是问题,“能上”从来就不是。如无明显过失,因名声不好、能力不强、履职不佳而被劝免的干部,极少。往往是换个岗位,或者挂个虚职,养着。“费厄泼赖”始终是不成文的规矩,“能下”,更多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这是问题的一面。

    其实,“能上”同样是个问题,而且可能比“能下”更突出而又更容易忽视。

  上,意味着职务提升、事业成功、社会肯定等等,身心俱爽,无比欣喜,岂有不能之理。正像吃白面饺子,总是比吃糠咽菜来得惬意,吃得顺溜。人往高处走,怎么都舒坦。

  然而,事物变动不居。正如,盈与亏、浮与沉、聚与散、用与藏、泰与否等等,往往相反相成,所以上与下,是不确定的。“下”,有时是“上”的准备;而“上”,可能是“下”的开始。所谓一帆风顺、青云直上,迹近于鬼话,信不得;倒是突然从上位跌落的各色    人物实在太多,且“上宾”到“下囚”转换之快,不可思议。有人说,为官乃是高危职业;这恐怕也是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但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有的干部德薄才浅,本不够“上”的条件,七弄八弄地混上来了。这样的人眼看着玄玄乎乎,多半还得下去,弄不好就得出大事。有的干部对“上”压根就没有正确认识,上得越快,爬得越高,就愈悬。被重用时,就已铸成大祸。

感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出自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意思是说,真正弄懂了世上任何一件事情的本质,就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在这个经济腾飞、知识爆炸、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年代里,许多人都在哀叹着“做人难”。面对不测的人生,面对无常的生命,的确有不少人畏惧了,退缩了。难道做人果真如此难吗?同样为人,在人际关系中,为什么有的人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却呼吸困难?有的人游刃有余,而有的人却举步维艰?有的人一次又一次戴上了成功的花环,而有的人却一次又一次跌入了失败的深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那些人不懂人情世故。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