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拒绝也是一门艺术

 虹72 2016-07-03


学会拒绝也是一门艺术


   “拒绝”是一门生活必备的艺术,却很少有人能将它做得很好。不懂得拒绝会使自己被迫做一件不感兴趣的事而愤愤不平;更糟糕的是有时这样反而使别人误会,耽误了事,必然是两败俱伤。而造成这种后果最大的原因,还在于——我们不懂如何拒绝别人。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惟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

    拒绝的本质是一种丧失,它与温柔热烈的赞同相比,折射出冷峻的付出与掷地有声的清脆,更需要果决的判断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你拒绝了金钱,就将毕生扼守清贫。你拒绝了享乐,就将布衣素食天涯苦旅。你拒绝了父母,就可能成为飘零的小舟,孤悬海外。你拒绝了师长,就可能逐出师门自生自灭。

    拒绝不是一种罪过。由于我们有以上或者是其他的顾虑,使得我们身体与心理,都承受着无比的压力,即使我们想要拒绝别人,我们都很难开口,而在不情愿的状态下接手的工作,即使是我们能做得很圆满,但对双方而言,这样的结果也不是圆满的。

    前面不断的提到“拒绝”,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在提倡“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或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观念,而是想要提醒大家,适当的说“不”,并不是一种罪过。

    当然,从另一方面而言,我们也应该有雅量,尊重别人“拒绝的权利”,人际关系才不会因“拒绝”而被破坏。

    中国人的社会,最可贵之处,就是在于浓郁的人情味。人与人守望相助,患难相扶持,固然是我们必须要发扬和保持下去的美德;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体会,适当的说“不”,也是一项我们生活中必备的艺术。
   
 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独自完成,所以免不了求助他人,于是,我们也会有被求助的时候。当别人有求于你时,切记要考虑清楚,不能一概满口答应。但是面对他人的要求,现代人似乎都很难开口说“不”。
   
 朋友之间,真诚为重。大家越来越觉得“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好哥们、好兄弟难得求你一回,要是拒绝了,就显得太不仗义了,以后又怎能在朋友面前抬得起头呢!朋友相求,似乎很难说“不”。
   
 与人相处,和睦为重。人在职场,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最好和同事们保持融洽的关系。谁知道张三是不是老总的外甥呢,又或者明天李四提升当经理也说不定,就算是无权无能的人,也有可能造谣生事。仔细想想,得罪谁都够自己受的。同事相求,似乎容不得你说“不”。
   
 有的人虚荣心作祟,帮助别人是为了显示自己具有更多的资源或更多的能力,觉得自己是“救世主”,接受不了无法帮助别人的事实。同时,许多人为了满足别人的要求而忽略了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与其勉为其难地答应,不如坦然地拒绝。想做个有求必应的“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并不容易,人们的要求永无止境,如果你不好意思说“不”,轻易承诺了无法履行的请求,将会带给自己更大的困扰。
   
 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天子。一次,朱元璋召著名画家周玄素入宫,要求他在宫殿墙壁上描绘明朝的江山地理图。
   
 周玄素深知朱元璋的为人,生怕出什么纰漏,有没有赏赐倒是小事,要是惹得皇帝不高兴,掉了脑袋可就糟了。思虑再三,周玄素伏地请命:“臣不曾遍走天下九州,孤陋寡闻,未敢受此命,奉请皇上先给出个草图,待臣再依此描绘润色,不知皇上意下如何。”就这样,周玄素巧妙地拒绝了朱元璋。
   
 如果周玄素直接拒绝朱元璋,那下场是可想而知的。周玄素这样做,既保住了自己的脑袋,又维护了皇帝的自尊和面子,同时又显示了自己的谦恭和才华。同样是拒绝,不同的拒绝方式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拒绝能让人接受和理解,而有的拒绝则使人反感和仇视,从而影响人际关系。拒绝不仅是一门艺术,也需要有更高的学问。
   
 如果对方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并且曾多次向你提出过分的要求,那你就得当心不要让自己重蹈覆辙。即使自己的时间、能力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也要拒绝。因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生活都是最宝贵的,不能因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妨碍了自己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拒绝他人的态度也很关键。如果决定拒绝,态度就应当温和而又坚定。模棱两可的回答会产生误会,坚定而明确的回答可以减少很多烦恼。此外,有建议的拒绝是最有效的,而且能避免双方变得疏远。你拒绝对方的要求时,可以针对对方的情况,建议他如何通过其他方法达到目的。若是建议或替代方案有效可行,对方一样会感激你。拒绝对方之后,隔一段时间还可主动关心对方情况。让对方觉得你虽没能帮他,但仍很关心他。

    生活中有和我一样的人,出于种种本意,我们中的许多人在无数场合中应该说不的时候,却委曲求全。殊不知,这样的委屈求全,并不会达到自己理想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学会拒绝,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婉拒法:哦,是这样,可是我还没有想好,让我好好考虑一下再说吧! 

     谢绝法:谢谢,不过这样做可能不合适!因为我最近身体不舒服,真的不好意思。

     幽默法:啊!对不起,今天我还有事,只好当“逃兵”了。 

     无言法:运用摆手,摇头,耸肩,皱眉,转身等身体语言或否定的表情来表示自己拒绝的态度。 

     缓冲法:我再和朋友商量一下,你也在想想,过几天再决定好吗? 

     拖延法:用不着点头或者摇头,而只是让来请求你的人迟些再来。

     严拒法:有礼貌拒绝,但要坚决。一句简单的“不,我现在实在无能为力”就够了。

     借力法:你问问他,他可以做证,我从来不干这种事!

     补偿法:真对不起,这件事我实在爱莫能助,不过我可以帮你做另一件事! 

     回避法:今天我们先不谈这个,还是说说你关心的另一件事吧......

     自护法:、你为我想想,我怎么能去做没有把握的事?你让我出洋相啊! 

      总而言之,拒绝是人生中的一门艺术,一个人若学会了拒绝的艺术,既可减少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又可使自己表现出人格的独立性!
    
 拒绝是门艺术,需要技巧,更需要真诚、信心及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学会拒绝可以使你的生活变得有效,就像喜剧大师卓别林说的:“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

     每个人都会被拒绝,也会拒绝人。其实是使得相互之间保持一种距离,故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之说。然而,这种拒绝实是一门艺术:你一下子把推得太远,就会遭人忌恨;你要是推拿不开,你也就会被缠得焦头烂额。可见,这种拒绝的艺术说到底是一种恰到好处地掌握距离的艺术。   对于不同的事,距离大是一种恰当,距离小也是一种恰当。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在这种考验中,若能始终做到恰到好处保持一种距离,在处理各种关系上,你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在人生的旅途上,你也就会一路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感悟:待人处世虽然有特定的规则可以遵循,但是,因时、因地、因境、因场合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每个人都明白,待人处世是一门很难的学问,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做个受欢迎的人。然而,我们往往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使人际关系不和谐而陷入苦恼和惆怅的境地。待人处世是一门学问,它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待人处世的好坏常常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