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虹72 2016-07-0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典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经典妙句,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方才有真朋友。这8个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恕道”,一个“恕”字,道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就在于要将心比心。
   
 自己不想做的事,没必要强加给别人去做,凡事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条退路,就是给自己设计好了出路。

    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将心比心不失为一条良好的交往准则。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将心比心,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想想,那么和谐就很容易。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不渝的法则呢?”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的“恕”是凡事替别人着想的意思。其意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这句话可视作待人处世的基本修养,如能做到这一点,在交往中,你会给自己和他人都留下进退的余地,这样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也是深谙人情世故的一种表现。
   
 战国时魏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魏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事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趁夜无月色,偷跑过去把魏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
   
 魏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说:“这样做显然是很卑鄙的!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你们这样做的时候,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魏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过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魏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既感到十分断愧又十分的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魏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魏王,既以示自责,亦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宋就显然比那些亭卒更懂得人情世故,正是因为他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道理,才使两国化敌为友。
   
 宽恕别人也是宽恕自己。这样可以造成一种重大局、尚信义、不计前嫌、不报私仇的氛围,以及成就双方宽广而又仁爱的胸怀。降至日常生活的处理,又何尝不是这样?尤其是对初涉世事的青年来说,由于对一切茫然无知,总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想找出人事上的参照物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这种反应当然是正常的。但殊不知有时以此处世,反而会导致初衷与结果的南辕北辙。因为在每个人的眼中,自己的位置是各不相同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提供给你。
   
 所以,不妨就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则往往会有皆大欢喜的结果。反求诸己,则易人情,由情人理,自然会生羞恶之心而知义,辞让之心而知礼,是非之心而知耻。自私自利之人,往往不懂得推己及人的道理,总是毫无顾忌地损害他人的利益,把苦转嫁到旁人身上。以这种方式处世,走到哪里,便会被人骂到哪里,真正是既损人又损己。

有时候我们遭遇如此误会,更应该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化解,正因为道理一说都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吼出来,理直气壮是对的,可是在待人处事时,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在当时的气氛下,“理直气壮”是否可以解决矛盾,将心比心,别人有错的时候,和气、委婉地指出来,给人留一个台阶下。如果在当时本就紧张的气氛下,还大声地给以反驳,最后让对方难堪,这样更加深了矛盾。

在生活中,多为别人想想,别人也在为自己着想,多一些将心比心的感悟,人与人之间便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这点,人际关系一定会更加和谐。

感悟:一个人若光有很好的学问,却不会"处世",在社会上未必有很大的成就。待人处世是生存与生活的大学问,它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待人处世的好坏常常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懂待人处世学问的人,一定会被各种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所困扰。许多人很想知道,有什么处世的妙法,可以使我们给人很好的印象?其实,任何一种“方法”,都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待人的法则,并不是什么“方法”,乃是“品德”。培养美好的属灵品德作为处世的法则,就是最好的成功秘决了!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