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中的第一批星系是怎么形成的?

 红豆居士 2016-07-03
宇宙中的第一批星系是怎么形成的?

宇宙中的大多数事情在我们看来都发生得太慢:像太阳一样的恒星需要数千万年才能形成,而环绕它们的星系运动一周需要数亿年,而碰撞中的星系则需要数十亿年的时间来合并。

然而,我们对宇宙中的所有这些事情的发生有一个非常不错的了解。因为在可观测的宇宙中这些事情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不同地方观测到类似事件的不同版本。因为光线传播到达这里需要时间,我们所看到的不同距离的地方处于不同时间。

从中我们可以将信息片段拼凑在一起来了解恒星是如何诞生与死亡、星系是如何演化和相互作用等等。这就像如果你只有十分钟来研究人类是如何成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是无法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全过程,但通过观察世界上不同年龄的人类,你就能很好地了解人类生活是什么样子。

宇宙中的第一批星系是怎么形成的?

两个碰撞中的星系

然而,第一批形成的星系是非常小而暗的,使得我们使得我们对婴儿星系是如何诞生的理解远不如对它们后来的行为与相互作用的理解。我们目前的认知是,在恒星形成之前的早期宇宙,一切事物都只是弥散的气体和暗物质(暗物质是不与除引力外的事物相互作用的物质,所以我们称之为暗,因为我们不能看到它,关于暗物质可以看下这篇文章《关于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科普》)。

引力会造成稍密集的暗物质区域互相吸引成团,然后再吸引一些气体直到自身足够致密来发生引力坍缩并开始热核聚变。恒星逐渐一颗颗诞生。恒星团及其相关联的暗物质互相吸引并合并,然后这些成团成团的物质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些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遥远以及最久远的星系。

但我们尚不清楚暗物质和气体团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多久形成;以及在成团和聚集过程中第一批恒星是何时点燃;以及是否有一个所需最小暗物质团尺寸来吸引足够多气体来形成恒星;以及第一批星团究竟是否有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它们可能很小并且很脆弱,它们会被其中的恒星爆发成超新星而吹得四分五裂,因而第一批星系实际上很可能是诞生于第二批的气体与暗物质团以及来自爆炸的尘埃。

宇宙中的第一批星系是怎么形成的?

哈勃深空场:最古老的星系

说实话,我们对于什么是星系甚至没有一个足够好的定义,不清楚什么时候称之为星团而又在什么时候称之为星系。我们所知道的是如今在我们的宇宙中有上千亿个,它们都是在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因此所有星系都一定有个婴儿期:被暗物质团所围绕的气体大婴儿。

在两年后的2018年10月左右,NASA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即将发射升空来继任哈勃太空望远镜,对红外波长尤为敏感,这是来自婴儿星系发出的光到达太阳系时被拉伸的结果(红移),所以天文学家非常期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投入使用,以此来更多地了解到在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和星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