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旧时佳作再重温
2016-07-03 | 阅:  转:  |  分享 
  
之前发过两篇关于古董表的文章,发现大家对亨利慕时古董表的机芯很感兴趣,特此找到一枚慕时家族于大约1905年为俄罗斯市场而制作的小三针怀表与君
分享。这枚怀表外壳采用18K黄金材质,直径56mm,并用猎表式的设计,与常见开面式怀表不同的是它有一个额外的表盖来保护表镜,打开才
能看到时间显示。盘面是时分秒显示的小三针,宝玑小时刻度,金质指针有蓝钢四叶草装饰,白色珐琅质表盘。其实珐琅在怀表时代是表盘的标配,
相当普遍,不光有好的光泽质感,并且可以耐久保存。而现在由于表盘制作工艺的提升和多样化,制作成本高昂的珐琅盘反而在当代的手表中极为少
见了,身价自然也不菲。它有两层底盖,内盖是专门用于保护机芯的,可以防尘防潮,这也是怀表的通用做法。由于后盖铰链设计在六点位,这样打
开外盖就可以将怀表立在桌上当小型台钟使用,很方便。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枚机芯,它的处理很德式,采用三分之二夹板,黄铜镀金(镀金能够防
止铜的氧化),表面做了磨砂处理,而机芯几颗重要的红宝石轴承也有黄金套筒,摆轮夹板有很古典的雕花装饰,虽有岁月的痕迹但保养得不错。金
色的夹板,有着磨砂哑光的质感,散发着极为特别的内敛和华贵。虽然如今在高级制表中夹板装饰几乎都是日内瓦条纹的天下,磨砂的做法很难在诸
多大品牌的机芯中看到,但是不少独立制表人依然对它青睐有加。其实亨利慕时的当代作品也是偶有呈现,最好的例子就是其代表作endeavo
urperpetualCalendar的HMC341万年历机芯,就曾有过磨砂版,值得注意的是其表层不再是镀金,而是整枚机芯夹板
都是用18K金制成然后表面再做出磨砂的质感,不光有古董机芯的神韵,细节与修饰也更加精美。今年的SIHH更进一步,亨利慕时将这枚机芯
用在大放异彩的万年历经典Heritage限量上,在诸多细节上沿用怀表的设计,珐琅镶钻的雕花外壳配上白色珐琅表盘美得摄人心魄,金制的
磨砂机芯更是增色不少,我想假如换成常见的日内瓦条纹,岂不少了这番古雅味道。仔细的读者是不是对于这款怀表的盘面签名好生奇怪,为什么不
是H.MOSER&CIE.,而是CHRONOMèTRE,这才是本文的重点。这枚表有一颗堪称豪华的心脏,且看它的擒纵部分。雕花
摆夹板之上的鹅颈微调可以提升机芯装壳后微调的精度,硕大的开口式摆轮是采用可以抗温差补偿的两种金属制作,并有多颗螺丝进一步微调。它的
擒纵结构(图片未能呈现)并没有用传统的瑞士杠杆擒纵,而是采用更加古典的冲击式擒纵(PivotedDetent),常常出现在航海天
文钟上,其传导结构摩擦更小、动力传输效率更高,同时可调整的部位更多,因而可以调得更加精准。当然缺点也显而易见,更加依赖制表师的人手
调校。如今随着零件加工精度的大幅提升,杠杆擒纵成为主流,只有极少数的技艺高超的独立制表师还依然钟爱这一古老的擒纵结构。此外,从图中
我们还能比较清楚的看到它的蓝钢游丝,并非常见的平游丝或者宝玑游丝,而是采用圆柱游丝(helicalbalancespring,
也可叫灯笼游丝),这种更加立体的游丝有更好的同心性和等时性,但是对制表师的调校要求也更高,所以即便是在当代圆柱游丝也是只会在极少数
的高复杂手表机芯中偶尔出现。以上的种种不同,加上有经验的制表师的装配与后期精准调校,造就了这枚天文台级的怀表。当时也只有获得瑞士天
文台的认证,才有资格在表盘上写上CHRONOMèTRE这个单词。这个天文台认证和现在大家熟知的COSC瑞士天文台认证是完全不一样的
两个概念,水准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当年,可以获得CHRONOMèTRE的认证,不光需要优异的结构和精良的制作工艺,更需要大师的后
期完美调校,可谓是顶级精准机芯的代名词。但是像这样只写CHRONOMèTRE却不写品牌名的做法,在古懂表世界里不算常见(亨利慕时品
牌签名刻在了这枚怀表的表壳和内盖上)。但是假如联想到去年那枚没有品牌名没有刻度仅有大三针的ConceptWatch,是不是有种品牌基因一脉相承的感觉呢?
献花(0)
+1
(本文系兜兜转转10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