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修天宁寺万佛阁记

 文化龙乡 2016-07-03
重修天宁寺万佛阁记
【简介】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刊。《汾阳县金石类编卷五·碑记类》载:“碑髙五尺许,宽二尺四寸,共十八行,每行三十九字,正书,径六分,无题额。” 原存汾阳东关天宁寺。
【碑文】
       重修天寜寺萬佛閣記
       天寕寺爲汾郡一大叢林,其寺莫知所起,盖自隋唐之間。在唐爲太子院,道一禪師居之;在宋有善昭禪師住持此寺,亦名太子院。時善昭建大法幢,闡明無上正直之法,參學之徒霧擁雲集。有六大士聽法而來,偈曰:“胡僧金錫光,爲法到汾陽;六人成大器,勸請爲敷揚。”是也。是時,地以人勝,故稱汾陽門下西河師子,而寺益以彰矣。入國朝,號天寜寺,二百年間,雖有修葺,然未至弘備。嘉靖甲子之歲,居民有信心者,始募化工資,悉心興理。廣殿、長廊、門牆等項,皆易朽爲新,煥然改觀。寺後萬佛閣,別爲一院,傑爽靜深,雕臺秀樹,曲楹迴廊。踏閣遐觀,世界寥廓;憑欄俯眺,山水蒼茫。雖處寰中,實居塵外。余嘗謂“天香玉宇,云乃居民。”於此脩飾倍加工力,金碧朱丹,繪畫塗塑,莊嚴巨麗,實輪焉奂焉之兼羙也。乙丑秋落成,適分守大參知東越承山宋公,登覽稱善,題“太虛勝覽”四字,扁其閣,又集黃華老人書,爲五七言各一絕,以記其游。州守昌黎齊君宗堯,並勒碑板,取鎮山門。余宦游海內,轍迹幾半,見空林古刹得留名,稱於天下後世者,未嘗不由髙僧之住持、名公之題詠也。唐時有青龍寺,一長安尋常梵宇耳,因曇璧上人住持,王右丞題詠有“深居僧坊,傍俯人里。高原陸地,下映芙蓉之池;竹林果園,中秀菩提之樹。”數語,至今流傳,以爲絕境。今蘭若重新,而上公來賁;香林再啟,而翰墨垂華。卽其因緣際會,豈非斯宇之大助哉!其年風雨調順,五穀蕃熟,衆謂神人協和之應。夫文德旁通,玄感幽贊,亦理之所必至也。余記焉及之,尚冀其師有如道一、善昭者,主盟其中,俾法幢永建,寶刹長標焉。因刻石樹櫚下,於以彰往而察來。
       嘉靖四十五年春三月上日
       退默愿侗懷玄履素玉涔樵隱金庭羽客前河南布政左使孔天胤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