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古兵书残句

 无不利 2016-07-03

1、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君不择将,以其国与敌也。

2、所谓论除谨,动静时,吏卒办,兵甲治,正行伍,连阡陌,明鼓旗,此尉之官尔(尉官,司马);前后知险易,见敌知难易,发斥不亡遗,此侯之官尔(侯,军之虞侯);隧路塞,行辎治,赋物均,处军辑,井灶通,此司空之官尔(军司空,主善治);收藏于后,迁舍不离,无浮舆,无遗辎,此舆之官尔(舆,军之后殿者)。然此五者之于大将也,若车之有众材,各司其任,未足以宰制一车之用也。

3、恭胜怠则吉,怠胜恭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恭谋无旷,恭事无旷,恭吏无旷,恭众无旷,恭敌无旷,是之谓五无旷,然后可以为天下之将而通于神明。善用兵者,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岂有败者哉?

4、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此不习勒卒之过也,其法百不当一。

5、夫战,固有当击、当避、当纵者,击其微静(懈怠无备面静),避其强静(攻收有备,闲处而静);击其倦劳,避其闲窕(劳倦者疲困,闲窕者暇逸)。

6、天下以战为国者,五胜者亡,四胜者祸,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

7、兵法要曰:一曰要之于险,二曰以整击乱,三曰以日之暮。

8、故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异用。若乃逆敌始至,乘乱击虚,追败离结,邀前蹑后,断敌粮道,掠其辎重,攻其关津,绝其桥梁,掩其不备,击其未整,攻其懈怠,出其不意,烧其积聚,掠其市里,空其田野,俘其子弟,此十六者,骑之所长也。

9、师行以近敌境者,大将必谨视山川原隰之形,心预计之,为伏兵之地。

10、以众攻众,众存不攻;以食攻食,食存不攻;以备攻备,备存不攻。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脆,释难而攻易。

11、夏后氏誓众于军中,欲人先成其虑也。商人誓众于军门之外,欲人先意以待事也。周人将交刃而誓之,以致人意也。

12、军志曰:止则为营,行则为阵。

13、然则正者,行阵也;奇者,无方以用变也。奇不得正,虽锐而无恃;正不得奇,虽整而无功。

14、候望所及,阻壑分川,可以纵弓矢;深苇奥草,可以施风火;左右俱高山,则长翼而进;后高前下,则锐冲而进;历渐泽,则整队而亟过;居平陆,则前死而后生;丘陆,则必处于阳而右背之;堤防,则必据其阴,左向之。

15、夫水攻者,所以绝敌之道,沉敌之城,漂敌之庐舍,坏敌之积聚。百万之众,可使为鱼;害之轻者,犹使缘木而居,县釜而炊【备注:此疑似孙武兵法中失传的有关于水攻相关篇章的章句】。

16、兵不精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斗而不勇,与无手同。其法五不当一,然则五兵者,三军所以恃而为勇也,可不谨乎?

17、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将卒吏民,动静如身,乃可以应敌合战。

18、易则用车,险则用骑,涉水多弓,隘则用弩,昼则多旌,夜则多火,晦冥多鼓,此善为设施者也。

19、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独知者,知人所不知也。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

20、将欲内明而外暗,内治而外浑,所以示敌之轻己者也。

21、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战而必胜,胜而不死,得地而国不败。为此四者若何?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者,计数得也。战而必胜者,法度审也。胜而不死者,教器备利,而敌不敢校也。得地而国不败者,因其民也。

22、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善用兵,若声之与响,若镗之与鞈,眯不给抚,呼不给吸。当此之时,仰不见天,俯不见地,手不麾戈,兵不尽拔,击之若雷,薄之若风,炎之若火,淩之若波。敌之静不知其所守,动不知其所为。故鼓鸣旗麾,当者莫不废滞崩阤,天下孰敢厉威抗节而当其前者!故淩人者胜,待人者败,为人杓者死。

23、故上将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乃行之以机,发之以势,是以无破军败兵。及至中将,上不知天道,下不知地利,专用人与势,虽未必能万全,胜钤必多矣。下将之用兵也,博闻而自乱,多知而自疑,居则恐惧,发则犹豫,是以动为人禽矣。

24、甲子合阳九之数也,卦象出师众之法,出师以律,动合鬼神,顺大应时,而用鬼神之道也。

25、故将军之心,滔滔如春,旷旷如夏, 湫漻如秋,典凝如冬,因形而与之化,随时而与之移。

26、必死不如乐死,乐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义死,义死不如视死如归,此之谓也。故一人必死,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死,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死,千人不能待也;千人必死,万人弗能待也;万人必死,横行乎天下,令行禁止,王者之师也。

27、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允当则归,知难而退。有德不可敌,逐寇如追逃。

28、虽有石城千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无粟,弗能守也。

29、黄帝曰:先神先鬼,先稽我智。

30、贵之而无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无隐,危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动也,犹壁玉之不可污也。

31、非文无以平治,非武无以治乱。善用兵者有三略焉:上略伐智,中略伐义,下略伐势。

32、故曰:“深草蓊秽者,所以遁逃 也;深谷阻险者,所以止御车骑也;隘 塞山林者,所以少击众也;沛泽杳冥者,所以匿其形也。”

33、夫帝王处四海之内,居五千里之中。焉能尽专其利,是以分建诸侯,以其利而利之,使食其之毛,实役其人民之力,故赋税无转徙之劳,徭役无怨旷之叹矣。”

34、今夫国家之事,一日更百变,然而不亡者,可得而革也。逮出兵乎平原广牧,鼓鸣文流,虽有尧、舜之知(智),不能更也。”

35、将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是故智以折敌,仁以附众,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故折敌则能合变,众附则思力战, 贤智则阴谋利, 赏罚必则士尽 力,气勇益则兵威令自倍,威令一则惟将所使。”

36、人效死,而上能用之,虽优游暇誉。”

37、。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38、兵以正合,以奇胜;奇正还相生,如循环之无端。

39、阵间容阵,足曳白刃;队间客队,可与敌对。前御其前,后当其后;左防其左,右防其右。行必鱼贯,立为雁行,长以参短,短以参长。回军转阵,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奔进,退无速走,四头八尾,敌冲其中,两头俱救。

40、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41、兵不刑天,兵不可动;不法地,兵不可措;不法人,兵不可成。参于天地,稽之圣人。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圣人之功,时为之庸,因时秉宜,是必有成功。圣人不达刑,不襦传。因天时,与之皆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天固有夺有予,有祥福至者也而弗受,反随以殃。三遂绝从,兵无成功。三遂绝从,兵有成功者,不飨其功,还受其殃。国家有幸,当者受殃。国家无幸,有延其命。茀茀阳阳,因民之力,逆天之极,又重有功,其国家以危,社稷以匡,事无成功,庆且不飨其功。此天之道也。

42、储库藏兵之国,皆有兵道。世兵道三,有为利者,有为义者,有行忿者。所谓为利者,见生民有饥,国家不暇,上下不当,举兵而诛之,虽无大利,亦无大害焉。所谓为为义者,伐乱禁暴,起贤废不肖,所谓义也。义者,众之所死也。是故以一国攻天下,万乘之主兼希不自此始,鲜能终之,非心之恒也,穷而返矣。所谓行忿者,心虽忿,不能徒怒,怒必有为也。成功而无以求也,即兼始逆矣。非道也。道之行也,由不得已。由不得已,则无穷。故丐者,摭者也;禁者,使者也。是以方行不留。

43、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嬴缩转化,天节固然。

44、有国之效与民之情效,曰,爱喻,信结,威立,士用,阵固,备应,兵中其用。

45、《军志》云:失地之利,士卒疑惑,三军困败。饥饱劳逸,地利为宝。

46、大刑用甲兵,而陈诸原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