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往今来的证券化

 zsfruyi 2016-07-03

古往今来的证券化

金岩石

中国商业的鼻祖有两个 人,一个是春秋时代的范蠡,另一个是孔子门下的子贡。古代有一幅:“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对联。陶朱就是范蠡,端木就是子贡。范蠡当年做的是实业,开门 店,开工厂。子贡做什么生意呢?孔子对他的评价是“每亿则赢”,亿就是预测的意思,子贡总是在预测什么事情会发生,然后提前做好准备,事后就获利了结,又 去孔府修身养性。从证券是经营预期的意义上讲,子贡的业务模式很像美国当年的JP摩根,而范蠡则是当年的范德比尔特或者洛克菲勒。子贡的业务模式是预测未来,经营风险,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证券化。

JP摩 根的原始积累来自于欧洲的几次大战,当大家都认为某个国家会战败的时候,该国债券应声下跌,摩根赌的是该国反败为胜,结果他赌赢了,低价买入的债券在捷报 传来后应声暴涨。很多人以为他是在豪赌,其实不然,背后有一个人在帮他,这个人就是罗斯柴尔德。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是靠这个东西发财,他们家养了一群信鸽, 总是用信鸽报信提前知道前方的战况。当市场还没有做出反应的时候,他们低价收购跌价的债券,等到战报传来时脱手卖出。后来JP摩根豪赌的时候,每次都拉着罗斯柴尔德家族,但当时的罗斯柴尔德不愿意再赌了,不过,把信鸽借给JP摩根。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JP摩 根也好,罗斯柴尔德家族也好,孔夫子门下的子贡也好,都是在经营预期,在经营预期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改变自己的市场地位。这个模式放到市场上,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市场趋势是不可测的,但只要你进了场就要不断预测各种走势,这是一种职业习惯,谁也不能百分之百准确,但谁都不会放弃预测。证券市场交易 的就是预期,人们根据预期做出判断,再根据判断做出的决策,这个过程在中国古代有,在古代欧洲有,只是美国第一次把它文书化变成了证券,成就了现代金融 业。

经营预期,就是经营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同时也在经营着人的惰性,每天看盘就能赚钱,而且还能暴富,这样的好事谁不想?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闲钱越多,用钱来赚钱的动机就越强,证券市场就是满足这种生理需求产生,所以说经济的高速成长必然产生证券化的需求。

股市走向其实并不反映 经济运行,直接原因是由于经济成长提高了现金流的流量,使每个人手里都能摸着钱了。这些钱可能是赚的,可能是借的,也可能是“截”的,由于能摸到钱的这一 段时间有可能赚钱,逐利的冲动就产生了牛市现象,这并不纯粹是由于经济成长创造的价值会在证券市场上实现。另外的解释是人的天性希望用钱赚钱,用小钱赚大 钱,用闲钱赚快钱,用别人的钱为自己赚钱,这都是人的天性。

经济成长的速度越快,能够摸到钱的人就越多。不仅能摸到自己的钱,而且能摸到别人的钱。在某个时点大家都能摸到钱,又都想投资股市的时候,资金的总量就迅速放大,股市就开始繁荣。并不是原来市场上的价值突然间被什么人发现了,其实价值早就存在,只是没有钱去推。

牛市心态来源于资金的 流动性需求,结果在牛市心态下,好消息是好消息,坏消息是好消息,最好的消息是没有消息。因为没有消息的时候,乐观的投资人都自以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因而“股市在欢乐中升腾”。在这种状态下,牛市循环开始传递各种不确定的信息,在不确定的信息组合中形成了各种预期。

当市场转跌的时候,现 金的流动放缓了,资金链断裂让许多人突然摸不到钱了,原来预期是三年的钱,偏偏变成三天,三个星期,三个月的时候,大家开始产生恐惧,恐惧心态中的预期就 是:好消息是利好出尽,坏消息自然是坏消息,没有消息就是最坏的消息。这是一种市场心理的循环,在这种循环中,每个牛市吸引的资金都会超出它的真实流量。

人们都希望找出一个标 准的估值方法,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任何股票的估值标准都要放到三个周期之中来检验,第一是市场的心理周期,市场的心理周期处在哪个阶段?第二是经济的循环 周期,经济周期处在哪个阶段?第三是产业的成长周期,在这个时点上所持有的股票所对应的产业是否处于上升期?这三个周期的循环构成了股市波动的基础。在这 种情况下,散户想要把握牛市的投资机会,最好不要去想长期。

本文首发于2007年第一期《国企》杂志

本文出处金岩石博客: http://jinyanshi.blog.sohu.com/

分享到:
  最后修改于 2007-02-09 11:48    阅读(1974)评论(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