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人生过多的琐事整天烦恼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许多小事情看得过于重要。一个一贯的尖子生会为自己一次偶然的考试成绩第二而失声痛哭;大人会因为孩子不经意间冒出一句从外面学来的脏话而声色俱厉;一个羞怯的女孩也许会因为自己穿了件不合时宜的裙子而忐忑不安;家庭主妇会因为提前售出股票少赚几百块钱而叹息数周;甚至一个过于小心健康的人也会为一阵突如其来的牙疼而惊恐不已!其实这些不过都是些琐事,我们本来不必为此烦恼。 歌德曾经说过:“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那“一瞬之间”指的是你做事的态度、做事的方法。愚蠢的人为了无谓的小事而浪费光阴,聪明的人却善用每分每秒,山不转路转,完成一件事的方法永远不只一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有如下经历: 过节时,先生接到了昔日恋人发来的一条祝福短信,你便忐忑不安,继而大发雷霆,指责先生对你不忠,用情不一。尽管先生一再向你解释,你还是不依不饶,先生只好更换手机号码,而你还是不能完全相信,除了每晚检查他的手机外,还不定时地对他进行跟踪。虽然没发现任何疑点,但你还是在心里常生闷气,有时还无端地指责先生的女同事。一段时间后,先生终于忍不住反抗了。于是,原本和睦的一个小家庭便常常发生“战争”,而引发“战争”的导火线,便是你没完没了地生气,生气就是自寻烦恼。 在上班的途中,车堵得厉害,交通指挥灯仍然亮着红灯,而上班的时间眼看就要到了,你烦躁地不时看着手表上的秒针。当绿灯亮起时,你前面的车子却没有迅速启动,因为开车的是位新手,你愤怒地按响了喇叭。那个新手因为紧张,仓促地挂上了一挡,而你却在几秒钟里因为生气而把自己置于不愉快的情绪之中。 生气会使人失去理智,生活中很少有因为生气就使问题得到解决的;相反,常常生气把事情搞得更复杂了。因此,控制自己的怒气,不被小事牵着鼻子走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关键。 清朝的林则徐一生中信奉着这样的一句座右铭:制怒。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身边的几个随从见了,赶忙拿来扫帚,准备把碎片扫走。林则徐见后,意识到自己又生气了,便立即谢绝了随从的代劳,自己挽起袖子,亲自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之意。后来,林则徐为了随时提醒自己莫生气,便书写了“制怒”二字,高悬于公堂之上,以此告诫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才能更理性地处理好事情。 当然,控制自己的怒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是一个人以理智战胜情绪激动的过程。因此,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绪,除了遇事要冷静、要理解别人之外,还更需要有宽阔的胸怀,去容纳难容之事。正如清人石成金在他所作的《莫恼歌》中所唱的那样: “莫要恼,莫要恼,烦恼之人容易老。世间万事怎能全,可叹痴人愁不了。任何富贵与王侯,年年处处埋荒草。放着快活不会享,何苦自己寻烦恼。莫要恼,莫要恼,明日阴阳尚难保。双亲膝下俱承欢,一家大小都和好。粗布衣,菜饭饱,这个快活哪里讨。富贵荣华眼前花,何苦自己讨烦恼。”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分是非曲直、动辄生气的人,肯定不会受人欢迎。而且,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也会损害自己的健康。因此,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生气,不动怒,会让自己受益终身。不要为生活中的琐事生气,因为生气带给你的只有烦恼。不为琐事烦恼,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是宽容处世的美德。 生活中琐事颇多,许多事并无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如果我们这样一时想不通,不妨换个角度那样去思考,或许就能豁然开朗。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若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随时保持良好的个人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处处拥有一份好心情,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生活琐事千千万,天天为琐事烦恼永远达不到快乐的港湾。何不保持良好的心态,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呢?为琐事烦心就会与开心远离。 感悟;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哲学,不是在书本上,而是在生活中,在人心里。有人曾问孔子的弟子子贡:“谁是你老师的老师?”子贡说:“文王武王的道理,没有遗失在地上,而是藏在每个人心里,只不过,聪明的人得到大智慧,普通人得到小智慧。谁不是我老师的老师呢?他又哪有固定的老师呢?”在日常生活中探求人生智慧,在日常交往中探求做人道理,在自己的内心中探求人性的本源,这是最好的学习。解脱是一种心态,它能使你乐观豁达;能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能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解脱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心态决定命运,只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人生处处是春天!文/单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