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对了,事就成了——曾国藩遇到穆彰阿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贵人相扶如天助”的说法。在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中,除了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能力外,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一个能够在背后默默给予你巨大帮助的人。俗话说“店里有人好吃饭,朝里有人好做官”,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单靠自己艰苦奋斗固然重要,但是事实上还远远不够。所谓贵人圈子,就是能够为你的梦想插上翅膀的人,这些人不仅能够让你更为便捷地走向成功,而且还能帮你打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晚清位极人臣的曾国藩的经历,也正说明了贵人相扶的重要性。
曾国藩,汉族人,率兵剿灭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早在太平天国事件之前,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官至二品。其实在当初满汉之争白热化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声名显赫,如此一个出身贫寒而且出身于汉族的小小文官也绝对不可能被当时的朝廷委以重任。而这一切都源于穆彰阿所赋予他的机会。
当初的曾国藩曾参加过三次会试,可第三次殿试过后,因为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很是心灰意冷,但在同伴的劝说下,还是准备了朝考。当时的穆彰阿是担任会试的总裁,在看到曾国藩的试卷后,特别调阅了他的试卷,并作了最后审批,当即取为一等第三名。朝考结果呈皇上审核时,穆彰阿还在道光帝面前特意把曾国藩的文章称赞了一番。在穆彰阿的极力推荐下,皇帝甚至觉得曾国藩的说理与文风更好,于是又把曾国藩调升为第二名。这样,曾国藩的成绩就由殿试的三甲第四十二名,一跃成为朝考一等第二名,这个结果令关注此次朝考的人甚至曾国藩本人都觉得非常意外。
后来在穆彰阿的提携下,曾国藩在翰林院果然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并且经过穆彰阿的一番巧妙安排,觐见了皇上,由此获得皇上的好感,立刻被擢升为内阁大学士,官居二品,连升数级。这样的好事,在此之前的汉臣是从未遇到过的。曾国藩对穆彰阿的知遇之恩永世不忘。此后的岁月,曾国藩对穆彰阿一直执弟子礼,不论是在京任职,还是出外做官,曾国藩必到穆府问安。穆彰阿去世后,曾国藩还照常到穆府探望其家人,不忘贵人知遇之恩。
张朝阳在创业初期受阻时,碰上了尼葛洛庞蒂这个贵人,有了他的相助才走上了如今的辉煌之路。有句俗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在攀上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了贵人相助,不仅能替你加分,还能增加你的筹码及成功概率。尤其对于一个想跨过创业初期艰难的商人来说,一定得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脉的资助。
生活中,我们通常所说的“贵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仪欲模仿的对象,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几乎无一不是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比你略胜一筹的人。而且有了他们的相助,对你的事业或工作无疑是极其有益的。不难发现,那些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无论他现在的事业有多大,都100%地曾受贵人相助或提拔。
中国自古就有成大事者必有贵人相助之说,对于创业者而言,更是少不了贵人的帮助。没有贵人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倾心扶持,巴菲特不会成为取代比尔·盖茨世界首富位置的“股神”;没有贵人余蔚的投资,江南春的分众传媒恐怕无法摆脱困境;没有贵人宁高宁,牛根生也许难以走出“三聚氰胺”等事件带来的阴影。
由此推断,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表面上看来,它不是直接的财富,可没有它,就很难聚敛财富。不是吗?即使你拥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还具有雄辩的口才,却不一定能够成功地促成一次商谈。但如果有一位关键人物协助你,为你开开金口,相信你的出击一定会完美无缺,百发百中!
假设你打算创业,若是和同样身为上班族的朋友讨论时,得到的反应想必多数会是“太累人”、“风险太大”或“如果失败了怎么办”。不过,如果你是与“创业圈子”的朋友讨论,得到的一般是“创业比上班轻松”、“风险并不大”或“要行动就该趁早”之类的答案。所以,对于你来说,“创业圈子”就是一个能鼓舞你自信力量的群体。
感悟: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世间上一些人和事,当你无法改变的时候,就需要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如果不想处处碰壁,你就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掌握一些交际礼仪和沟通技巧,适时宜地“来事”,灵活地处世。文/单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