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本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竹叶清香茶 2016-07-04

一.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叔本华认为,幸福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感受。因为现实生活,亦即当下经历的每时每刻,都有两部分组成:主体和客体,面对完全一样的客体时,不同的主体构成的现实完全不同。最美最好的客体和呆滞、低劣的主体相互结合只能产生出低劣的现实。正如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意识……仆人、士兵、王侯将相之间的区别只是外表的,在表象之下的内核都是一样的:他们都不外乎是可怜、痛苦、烦恼的戏子。各人的内在幸福并不会因为外在角色的不同而产生对应的区别。同时,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愉快的脾性……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

而人的主观感受的基本划分又来自三个方面:人的自身、人的财产和人的表象。 

1、人的自身与幸福。

叔本华认为,能给人带来最大幸福的是人的自身。对人的幸福起到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即健康的身加上健康的心。

对人自身幸福的最大两个威胁,是匮乏和无聊这两个极端。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他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而能免除人类这种痛苦的手段,莫过于拥有丰富的内在——即丰富的精神思想。因为处于痛苦的另一极端的人,一旦匮乏对他的控制稍微放松,给他喘息的机会,他就拼命寻找消遣和人群……他这样做的目的不为别的,只是为了逃避他自己。因为独处的时候,每个人只能返求他自身,这个人自身拥有的就会暴露无疑。

2、人的财产与幸福。

叔本华认为,拥有财产的限度应当以能保障人的自由为标准,从而丧失享受精神快乐的机会。缺乏必要的财产会陷入为生计而奔波,而为了不必要的占有欲而追逐财产同样会丧失自由。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拥有足够的财产,能够享有真正的独立自足,那就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优越条件,每天早晨他可以说上一句:“今天是属于我的。”如果一个人继承了遗产,但却又不曾做任何事情,这个人就是一个可耻的无所事事者。

3、人的表像与幸福。

很多人是为了人的表象(即我们在他人眼中的样子)而非自己而活的,而叔本华认为应当尽量降低我们对待别人意见的敏感程度,否则只能成为他人看法和意见的奴隶。隐居生活之所以对我们的心绪宁静有一种特别良好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不用生活在别人的视线里。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对生活的平和与满足。如果不与别人做比较,我们就会为我们所得到的感到快乐。如果因为别人比我更幸运而感到不安,那么我们将永远不会快乐。因此,要增进我们的幸福,主要依赖我们平和与满足的心情——再没有比限制人的这种冲动(比较的冲动)更好的想法了。因为虚荣是源自人类本性的愚蠢。和骄傲相比,虚荣是从外在获得自己以为的尊重,而骄傲则是内在的直接的自我尊重。而对于名声,我们也不必刻意的追求,因为 每个人都只能欣赏与其自己本性相呼应的东西,而名声到来越迟则维持的时间就越长久,因为任何优秀的东西只能慢慢的成熟。并且具有价值的不是名声,而是借以获得名声的东西——名声只是一种偶然意外而已。

二、横向幸福观:如何在社会生活中达到上述的幸福。

1.理解真正的幸福。

在常人的理解,幸福就是所追求的一切能够得到实现。而叔本华却认为,这正是痛苦的来源,因为它把幸福和意欲联系在了一起。理性人所追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因为常人所追求的幸福是意欲得到满足,而意欲得到满足的本质是受到压制的意欲得到了释放从而获得快感。但由于每一种快感都持续相当短暂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要把目光盯着追求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上面,而是应该尽可能的避免生活中数不胜数的祸害。快乐只不过是一场梦,而痛苦却是真正是在的。如果一个人总想着得到比自己已经拥有的更美好的东西,那他就是相当盲目的,更好是好的敌人。叔本华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牺牲欢愉以避免痛苦,那我们肯定获得收益。如果因为错过了机会享受一番而感到痛惜,则是肤浅、狭隘的,甚至是可笑的。叔本华形象的写到:“我们好像总是受到一只邪恶魔鬼的诱惑,它用欲望的幻象引导我们舍弃没有痛苦的状态。其实,没有痛苦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要避免很不幸福的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为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直平和、知足的心态,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要求,因为这样我们幸福所依靠的基础就变得太广大了,这样的幸福是很容易崩塌的,因为遭遇变故的机会增多了,而变故无时不在发生。我们要时刻记得“在这世上有着很多令人羡慕的东西,我们只能得到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在理解幸福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换一个角度看待不幸。叔本华对人生的态度建立在悲观主义的基础之上,要时刻记住人的生存大致来说是一种悲惨、可怜的宿命。我们应当把不幸的发生看做必然,而不应当把幸福的实现看做必

然。那些难以放松自己心情的人,必须以命运论的观点安慰自己……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持有命运论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如果我们的轻率、鲁莽要为我们的不幸付上部分责任,那么我们可以吃一堑长一智,这对以后将来都大有益处。理解了幸福和不幸,我们就能更坦然的面对得到和失去。用失去的钱,“我们直接买回了聪明。

2.如何对待现在和未来。

要想获得幸福,还必须懂得平衡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活在将来,也不能沉溺于现在。太过于沉溺于现在,这些是无忧无虑、漫不经心的人。更多地活在将来,他们则是谨小慎微、忧心忡忡的人。叔本华认为,对待未来可能的种种不幸,有必要的防范是正确的,但是应该把牢想象力的楼阁……更要小心不要夸大想象那些只是有可能发生的不幸,以免受到无谓的惊怕。对于微不足道的烦恼,如果我们脑子里老是想着他,老是以强烈的色彩夸大地描绘这一烦恼,就会膨胀成为可怕的巨物。如果把细小的物件放置的太靠近眼睛,我们的视野就会受到限制,就无法看到其他别的东西。

所以,与其惊恐与将来,不如抓住现在。尤其要抓住每一个早晨,我们不应该贪睡和晚眠而缩短了早晨的时光。如果我们抓住了每一个早晨,就抓住了每一天。每一天都是一段短暂的人生:早晨起来就是诞生,晚上睡觉就是死亡和结束。

3、如何对待社交。

叔本华认为,有限制的社交能够促进我们的幸福。所有局限与节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范围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越多,原因就在于意欲受到的刺激越少,我们的痛苦也就越少。他进一步指出,泛滥的社交会降低人的精神快乐,因为我们为了与他人相像、投契就只能放弃绝大部分的自我……我们获得了别人的好感,但是……这根本就是一桩得不偿失的买卖。

为了避免社交带来的烦恼,我们必须学会独处。青年人首上的一课,就是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他甚至认为,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为我们无法独处……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与人交往,我们平静的心境——它对我们幸福的重要性仅次于健康——会随时因为与人交往而受到破坏。所以节制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心灵平静。

为此我们要学会用精神生活来弥补社交生活,快乐和痛苦取决于我们意识的内涵,纯粹的思想智力活动能带来更多的快乐,而实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总是变幻不定,于此紧密相关的就是人的心旌摇动和精神折磨。

但是由于必要的社会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过分的独处也是要避免的,长期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我们的情绪变得敏感异常。我们应当学会在社交当中的独处,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不要太过当真…… 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或者思想上。他甚至这样评价社交活动,众人集合的地方,也就是无赖集会之处,尽管人们胸前挂满勋章。真正优秀的聚会无论在哪里都必然是相当小型的,辉煌、热闹的喜庆场面大都只有空洞的内核。

4.如何对待他人。

每个人对人生和幸福的理解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上述幸福的真谛,因此与他人以客观的方式相处我们才能获得幸福。在这一点上,叔本华似乎始终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说,我们应当把一个人视成为既成事实和无法改变——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变自己的真实个性。一个人会忘记一切,绝对所有的一切,但却不会忘记他的自我。性格是绝对无法改正的。把一个人性格中的劣性忘掉就跟扔掉了我们千辛万苦挣得的金钱一样。他多次强调这一点,并形象的比喻到天性被叉子赶跑,但她还是要折回头。

既然人的本性无法改变,我们就要学会认识人的本性并正确的对待它。无论如何,对一个我们刚刚认识不久的人,都应当注意不要评估太高。否则十之八九我们都会失望、羞愧,甚至招来祸殃。要学会从小事认识他人,一个人会在细节小事上疏于防备,从而表露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在识人中增长经验,把现实生活中或者书本中遇到的人的纯粹特性视为人的特性的某种标本,把它记录下来。就像一个矿物学家偶然发现了某种矿物的典型标本。在学会认识人的本性的基础上,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应当是:生活,让别人也生活。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

除了认识他人的本性外,我们也要学会通过他人认识自己的本性。叔本华认为,他人是一面镜子,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他人……他除了看到他自身的低级缺点以外,不会还有别的东西。因此,当我们对他人抱有偏见的时候,我们首要想到的是这种偏见首先折射出的是自身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客观的看到别人。有时候为了客观的看待自己,不妨仔细思考敌人的批评与指责,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以此更多的了解自己。

除了抱有客观的态度看待他人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也应当保持必须的客观。 人们尤其不能忍受别人需要他们。一旦认定别人需要他们,必然的结果就是他们将变的傲慢、无理。因为适合与我们深交之辈非常稀有,我们应该小心注意不要与低级、下流之辈太过亲近。

5.如何看待命运。

人生中难免经历命运的起伏,正确的对待命运能让我们获得幸福。对此,叔本华把人生比作一条船的航程,运气扮演着风的角色,它可以加速我们的航程,也可以把我们推回老远的距离,我们的努力和挣扎只是发挥桨橹的作用。

叔本华虽然承认命运的不可抗拒,但他的这一论点仅在告诫我们坦然的面对人生的起伏,并非主张消极的度过一生。相反他的人生态度相当进取,在这世上,我们只有挺着剑才能获得成功,一个人如果看见天空出现了乌云,就沮丧气馁、怨天尤人(人们总是对政府、法律和公共机构深感不满,但这主要不过就是把本属于人生的可怜苦楚归咎于政府、制度等),那这个人就是胆怯、懦弱之辈。面对命运的挫折,绝对不能畏惧,因为更多时候毁灭我们的是畏惧本身,“畏惧本身是畏惧的理由。就算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只要它的结局仍然悬而未决,只要存在一个更好结局的可能,我们就应该努力抗争。但是,就是抗争失败,也不知道沮丧,因为这本来就是命定的——而我们将收获勇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