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不被重视的救命神器

 老沈阅览 2016-07-04
在中国不被重视的救命神器 

                    九哥   2016-07-04

   6291930分许,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下班回家途中猝死,虽然现场进行了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地铁工作人员也呼叫了急救车,但34岁的金波最终没能醒来。

   让人疑惑的是,在路上碰见有人突然晕倒,一般人到底有没有足够的知识判断这个人身体状况怎么样?该如何急救?低血糖、中暑、中风、心脏骤停等都会让人晕倒,先判断出是什么样的身体状况才能进行相应的急救。

天涯网的副主编金波的情况是心脏骤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CPR),或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视频教程_高清



AED是种怎样的存在

AED是一种急救设备,操作简便,就像傻瓜式照相机一样,它会给你语音提示,跟着做就行了。在发达国家,一般中小学都有相关的急救知识的培训,所以应用得很普遍,可以说几乎人人都会用。AED可以为心脏病突发的患者进行电除颤,帮助发生心室颤动的病人恢复心律。

全球每年心脏猝死的发病率达900万例,我国每年约1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及时除颤是迄今公认制止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四分钟”内,对患者进行AED除颤和心肺复苏,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挽救生命。

网友提供的资料


AED国内配备数量少,与发达国家差距大

   据一财网报道称,美国每年有约40万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成功率约10%。但在中国,每年大约有50万心脏骤停患者,在大城市中抢救成功率不到3%

   从2006年开始,北京首都机场开始配备AED,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三个航站楼共配有76台。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目前已配备的AED设备数目不超过1000台。除了首都机场之外,海口美兰机场配有15台,杭州在机场、车站、市民中心配备的AED共有15台,上海从2015年起在公共场所陆续配置了315台。




   在美国,政府每年提供3000万美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公共除颤计划,急救车5分钟内无法到达的公共场所全部依法设置 AED,目前社会保有量超过100万台,平均每10万人317台。

   在日本,每10万人配备AED的数字为235台。

   即使在香港地区,这一数字也达到每10万人10台。

丹麦的百货商场



丹麦的轨道交通车厢里


英国的学校里


美国的工厂里


日本的售卖机下面


日本的大巴上


韩国济州岛的机场里

急救贴士

新浪微博@急诊夜鹰,(认证为急诊医生,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给出以下贴士:

当发现突然有人倒地时应作出如下反应:

1、自己或者让他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般在初步评估后实施);

2、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后,再靠近评估患者;

3、判断有无意识: 大声叫他和用手拍他肩膀,看有无反应;

4、若无反应,则进一步判断有无呼吸,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即可判断;

经以上意识和呼吸的评估,可得出以下三种情况:

1、无反应无呼吸:则患者为心脏骤停,需要即刻心肺复苏。  对口人工呼吸有不卫生、怕传染病等顾忌者,也可持续单纯胸外按压,同样有效。

2、无反应,但是有正常呼吸:提示倒地者为昏迷状态,可能是脑中风,也可能是一过性晕厥等情况!此时应给予稳定侧卧位,不要喂水喂食喂药!密切观察呼吸情况,等待医护人员到达。若观察过程中发现呼吸停止,应即刻给予心肺复苏急救。

3、有反应: 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是否有颈背腰腿部疼痛,尤其是活动时疼痛,应该谨慎搀扶。由专业人员搬运。

   谨记,当心脏骤停时,4分钟内急救是“黄金急救时间”,超过10分钟才进行急救,生存机会渺茫。因此,当发现有人倒地,经判断为心脏骤停者,应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120,通过胸外按压维持心脑基本血液供应,为最终急救成功赢得时间。急救人员到达往往超过10分钟,若第一目击者不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则抢救成功率极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