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孙无忌集团的覆灭其实是李治的一个局?

 青梅煮茶 2016-07-04

2016-07-04 高成 时拾史事

十年前

那是在贞观二十三年的夏天,唐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噩耗传来,李治悲痛欲绝。这一年他21岁,按照古人二十而冠的说法,刚刚成年而已。因为是父皇一手带大的,禁不起丧父之痛,于是抱着舅舅的脖子嚎啕大哭,几乎不能自已。长孙无忌一边擦干眼泪,一边鼓励外甥:“主上以宗庙社稷付殿下,岂得效匹夫之唯哭泣乎!”你爸把江山传给你,怎么能就知道哭呢!先帝驾崩于行宫,京城局势不明朗,充满了不确定性,万一有人想铤而走险呢?当务之急是确保皇位的顺利交接。

于是在长孙无忌的谋划下,翠微宫这边秘不发丧,太子李治在飞骑、旧将的护送下先行回京,皇帝车马、侍从紧随其后,与往常似乎没有什么区别。顺利进入长安城后,在太极殿发丧,宣读遗诏,新帝顺利接班。不久,“以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太尉是三公之一,地位很高,永徽初年另外两公可都是由皇子担任的,长孙无忌的地位已经可以匹敌皇子了。三省六部制总共就三个省,现在全都归长孙无忌管了,真是位极人臣,莫大的恩宠。就连长孙无忌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低调、低调,于是坚决推辞掌管尚书省,李治准奏。

长孙无忌集团的覆灭其实是李治的一个局?

十年后

显庆四年,又是一个微风吹过的夏天,这一年,李治31岁,早已告别昔日的青涩。时间是把杀猪刀,在舅舅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也让外甥变得更为成熟,可是,他们的关系没能经住时间的考验,“下诏削无忌太尉及封邑,以为扬州都督,于黔州安置,准一品供给。”李治下旨削夺长孙无忌的官职,发往穷山恶水的黔州养老,只保留正国级待遇。数月后,派大理正袁公瑜奔赴黔州,重新调查长孙无忌谋反一事,并逼迫其自尽。儿子长孙冲,除名,流放岭南;从兄长孙安世的儿子、刑部尚书长孙祥,杀。族弟长孙銓,流放巂州,后被县令奉旨杖杀。近亲皆流放岭南为奴。

从百官之首、荣耀至极,到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整个过程只需要十年,不知是该说长还是该说短。长孙无忌和他的家人体会了一次真人版的“红楼梦”,最终“籍没全家”,白茫茫一片真干净。那么问题来了,长孙无忌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幕后推手又是谁?毫无疑问,“主谋”就是唐高宗,武则天、许敬宗等人友情客串“帮凶”,在权力斗争面前,亲情不值一提,也没有什么好人坏人之说。

长孙无忌集团的覆灭其实是李治的一个局?

(长孙无忌墓)

为什么是长孙无忌?

李治刚刚登基的时候,皇位还没坐稳,他年轻、阅历少、功劳少,因此非常仰仗太宗留下的顾命大臣,其中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生前早已内定的百官之首,唐太宗为什么这么信任长孙无忌呢?因为他是个“三有人士”

有背景: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儿时的发小,两人有四十多年的交情,关系非常人可比。加之又是李治的舅舅,在贞观末年的党争中,始终是李治的铁杆。既是发小又是亲戚,所以忠诚这个问题,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有能力:常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之变前,长孙无忌看准时机,请求李世民先发制人,将李建成、李元吉置于死地。贞观元年,以其功劳第一,封齐国公。贞观十七年,画功臣像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又排第一。李世民曾说,我封长孙无忌当大官,不是因为裙带关系,而是类似于汉武帝与卫青,“盖取其才行耳。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公等所知,朕故委之台鼎。”临终前,唐太宗还对褚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有时间:贞观年间,担任宰相时间最长的是房玄龄,但在选择未来的宰相时,李世民不会再考虑房玄龄了,因为他已年近古稀,还不一定能活过自己呢!长孙无忌虽然比自己大几岁,五十左右,但身子骨还算硬朗,辅佐李治几年,帮他稳定政局绰绰有余。

矛盾渐显

李治依照先帝遗诏,对长孙无忌委以重任,登基之初对长孙无忌表现出高度信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永徽元年,洛阳人李弘泰告发长孙无忌谋反,李治听说后,连调查都没调查,下令直接将李弘泰斩首,古代的斩首一般都是秋后进行,此时正是春季,万物复苏,不适合处决罪人,但李治就要求这么做,目的是杀鸡给猴看,向外人展现对舅舅的绝对信任。后来于志宁劝谏,以为不可,觉得还是照制度办更好。李治看宣传效果已经达到,舅舅应该知道我对他的心意了,因此对行刑时间也不强求。为了继续施恩于长孙无忌,李唐皇室又把衡山公主嫁入了长孙家,亲上加亲。

长孙无忌果然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成功扮演了打手的角色。借高阳公主案,对昔日的魏王余党进行清洗,同时还株连了李恪、李道宗、执失斯力等人,消除他们对皇位的威胁,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分别是在世的高祖庶长子和太宗庶长子,他们的死亡能够震摄皇族,打破他们的非分之想。史书记载:“无忌与褚遂良同心辅佐,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对这两人礼遇有加,姿态放得特别低。“无忌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不管舅舅说什么,李治都照办,这不禁让外人浮想联翩,皇帝到底是舅舅呢还是侄子呢。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年龄都是李治的两倍多,属于老同志、老江湖了,人生阅历丰富,宦海沉浮多年,资格老,还是先帝的顾命大臣、自己的长辈,在他们面前,李治年轻,没多少功劳,就像是个小屁孩,并不被他们真正认可,更别说视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了。

长孙无忌集团的覆灭其实是李治的一个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坐稳,业务逐渐熟练,李治不禁觉得这皇帝当的真没劲。上班的时候,顾命大臣倚老卖老,表面上得客客气气,心里巴不得他们尽早“人走茶凉”;下班后,本来想到后宫放松放松,结果自己的皇后天天板着个脸,一点意思都没有。更让李治无语的是:这两伙人竟然走到了一起。在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令柳奭的奔走活动下,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要求立陈王李忠为太子,为什么是李忠呢?因为李忠是李治的长子,母亲是个宫女,出生低贱,王皇后又不孕不育,如果皇后把李忠扶上太子之位,在皇子中就有了支持者。以后李忠要是继承了皇位,肯定对皇后感恩戴德,后半生能有个依靠。相反,要是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当了太子,皇后之位很有可能不保。

柳奭这么积极是因为他的官职很大程度是因为皇后而来,贞观末年王氏成为太子妃,柳奭被提拔为兵部侍郎;永徽元年王氏成为皇后,柳奭又升为中书侍郎:他的仕途与外甥女的地位几乎亦步亦趋,既然是皇后的舅舅,李治理所当然把他视为自己人,区别于顾命大臣一派。永徽元年,褚遂良因事被贬同州刺史,李治连忙任命柳奭为中书令,接替褚遂良,希望他能发挥作用。可是眼见皇后地位不稳,柳奭又果断跟长孙无忌等人勾搭在一起。

顾命大臣们坚决要求立李忠为太子,迫于压力,李治也只好点头,但他的心里并不认同。他对皇后非常不满意,现在李忠被立为太子了,以后废皇后的难度就提升了。皇后换了,子以母贵,太子势必也要一起换,动摇国本。册立皇后、太子是一个皇帝最基本的权力,可李治都做不到,心情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李治的心思都放在了武则天身上,陈王李忠是永徽三年七月被立为太子,也就是同年,武则天与唐高宗的长子李弘诞生于皇宫,李弘是个皇子,武则天美丽又富有魅力,性格与皇帝互补,更难得的是,还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因此很受李治宠爱,这可都是取代王皇后的优势呀。也许,突破口就在这里。武则天野心大,非常想上位,看准皇帝有废后的心思,千方百计为皇帝建言献策。包括收买皇后的身边人,监视皇后的一举一动,想方设法把皇后搞臭,为废除王皇后提供事实依据,否则师出无名,无法服众。这个过程中甚至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宰相的面孔

虽然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到永徽五年,宰相团队中已经没几个李治的人了。我们不妨看看李治任用过哪些宰相。

长孙无忌:顾命大臣一派的首领,皇帝的舅舅。长孙无忌年幼时,因为父亲去世,和妹妹一起被赶出家门,从小由舅舅高士廉带大。这一段被人驱逐的经历使他从小对权力有着很强的渴望,他想掌控权力,把命运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不被他人主宰。贞观初年,长孙无忌担任尚书左仆射,因为权力欲太强,被人秘密告发“权宠过盛”,妹妹长孙皇后替家族未来着想,陈情李世民解除哥哥在尚书省的职务,树大招风,祸福相倚,外戚更应当谨慎。唐太宗同意了,可是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再到李治成为太子,长孙无忌再度被启用,他的权力欲依然爆表,并没有收敛的迹象,终于,和李治不可避免地出了矛盾。

褚遂良:同位顾命大臣,与长孙无忌站在一边,李世民驾崩前,曾特意叮嘱褚遂良,让他保护长孙无忌:“尔辅政后,勿令谗毁之徒损害无忌。若如此者,尔则非复人臣。”李世民不愧当了这么多年皇帝,有先见之明,知道长孙无忌肯定会和李治闹矛盾,不可避免的。但问题是,褚遂良实力还不如长孙无忌呢,怎么保的了?所以唐太宗对褚遂良的期望应该是做个调解人,弥补舅舅与外甥关系上的伤痕,使他们相安无事,至少得保住长孙无忌的性命。遗憾的是,褚遂良非但没成为愈合伤痕的良药,更糟糕的是,还往上面撒了把盐。

长孙无忌集团的覆灭其实是李治的一个局?

(褚遂良楷书)

于志宁:贞观年间为太子詹事,辅助李承乾,因为多次提出劝谏,令太子很是不满,必欲除之而后快。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太子秘密派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潜入于志宁家,要他脑袋,两人摸进去后,瞬间碉堡了:于老师好歹也是个官,竟然住在茅草屋里,如此清贫,官场实在罕见。思考片刻,他们不忍心下手,惭愧而去。等到李承乾谋反案败露后,被太子记恨的事迹就变成了护身符,李世民对他依旧信任,东宫属官,除于志宁外,全部获罪。李治成为太子,于志宁又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继续教导李治,后又成为宰相。此人政治倾向相对中立,坚守制度,可能是看透了党争。

李勣:三大名将硕果仅存的一个,李世民早已内定的军方一号人物。他知道自己的军人身份,平时不大愿意参与到政治斗争中。

高季辅:贞观十七年,任太子右庶子,辅佐李治,多次获得唐太宗嘉奖。二十二年,因为是太子属官,升为中书令。但在永徽二年因风疾病逝。

张行成:曾任李治的太子少詹事,跟高季辅一样是其心腹,李治登基时,就是张行成与高季辅侍候李治在先皇的灵柩前继位,并被提拔为侍中、刑部尚书。永徽四年,张行成因年老请求退休,李治恋恋不舍,哭着说:“公,我之故旧腹心,奈何舍我而去?”皇帝把话说到这份上,张行成没有办法,只好接着干,得给皇帝面子。当年九月,病故于尚书省。

高季辅、张行成都是李治的人,可惜到永徽五年都已离世,中书令柳奭原本也可以算李治的人,但变成了对立面,给托孤大臣暗送秋波。还有一位宰相宇文节在高阳公主谋反案中被清洗,宰相之中,除了对立派,就是不怎么发表意见的中间派。令李治更苦恼的是,新提拔上来的两位宰相:来济、韩瑗,也都是长孙无忌的人,韩瑗的妻子是长孙铨的姐妹,上面有人,所以上位了。顶替高季辅的崔敦礼年老,多次要求退休,心有余而力不足。宰相班子里几乎找不到公开支持李治的人。

每次开会,群臣都看长孙无忌的脸色,他不说话,大家也都不怎么说话。这让喜欢纳谏的李治纳闷了,连话都不说一句,还怎么纳谏?有一次他对五品以上官员发表重要讲话,发泄愤懑:“顷在先帝左右,见五品以上论事,或仗下面陈,或退上封事,终日不绝;岂今日独无事耶,何公等皆不言也?”以前我爸在的时候,国家大事可以从早说到晚,官员们都积极踊跃,怎么轮到我当皇帝,个个鸦雀无声,是不是现在天下太平啊!可见: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皇帝也要走后门

随着对王皇后的印象越来越坏,高宗已经下定决心立武则天为皇后。这可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如果皇后换了,太子肯定也要换,因为武则天有李弘这个儿子,按理来说,太子应该由嫡长子来担任,当初李治被立为太子,嫡子这个身份就给他加了不少分,现在也一样。与此同时,李忠能够当上太子,是柳奭联合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坚持的结果,这些人就是王皇后、李忠在外廷的势力,如果要动皇后、太子,长孙无忌等人能同意吗?他们会善摆甘休?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情形就是保证现有政治态势不变,因为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所以顾命大臣们八成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个结果的,介时肯定要爆发大规模人事变动,上层很有可能要洗牌,甚至地震。

但在硬碰硬之前,李治还是希望顾命大臣们能够识相点,主动接受组织安排。于是他和武则天亲自来到长孙无忌家里做客,舅舅是百官之首,擒贼先擒王,把他搞定了,其他都好说。酒宴开始后,觥筹交错,大家都很开心,席间,李治主动示好,任命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为朝散大夫,成为官二代,这还不够,同时送了十车珠宝给舅舅。长孙无忌自然很高兴,笑纳了。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因此,李治趁机说王皇后没有儿子,武昭仪有……谁知长孙无忌装糊涂,说今天天气真好啊……顾左右而言它,直接糊弄过去,你的心思我不懂。如此不识抬举,李治和武则天都很生气。后来武则天又派母亲前往长孙家游说,结果碰了一鼻子灰;礼部尚书许敬宗又去游说,直接被骂出来了。权力问题可不是钱能解决的事,只要一直有权,别说十车,一百车珠宝也不是难事呀。

长孙无忌集团的覆灭其实是李治的一个局?

皇帝放下身段走后门,给大臣送礼,最后还办不成,什么世道啊!这对李治自尊心的打击应该是相当之大,皇后暂时当不了,那就退而求其次,封武则天为更高等级的妃,可让人失望的是,后宫已经没有编制了,要当的话,只能考虑当临时工。因此李治就提出,新设宸妃,让武则天担任,结果又被韩瑗、来济顶了回去,理由是没有先例,不符合制度。他们已经铁了心要阻止武则天的前进,其实质是保证他们这个集团的利益,顾命大臣的权力是太宗赋予的,他们不想被高宗收回去。

决战一触即发

敬酒不吃吃罚酒,软的不行只好来硬的了,首先收拾柳奭。永徽六年,武昭仪诬陷王皇后和其母魏国夫人厌胜,阴谋诅咒皇帝,唐高宗当即下旨将柳奭贬为逐州刺史,等到柳奭走到扶风,连三辅地区都没出,整柳奭诏书2.0就来了,贬为荣州刺史,缘由是“岐州长史于承素希旨奏奭泄禁中语”,岐州长史迎合旨意告发柳奭泄露机密,迎合谁的旨呢?当然是唐高宗的。柳奭原本不属于顾命大臣一边,整他的理由也充分,长孙无忌他们没什么说法。

清理了柳奭,接下来就要啃褚遂良这帮又老又硬的骨头,可是李治又觉得有点孤立无援,之前他也看到了,朝堂上的群臣都缄默不言,万一跟长孙无忌摊牌,没人支持我该怎么办?那会有多少胜算?会不会真成为孤家寡人了?突然,看完一份刚呈上的奏书,不由得大喜过望,此人主张废王立武,真是难得的忠臣呀,再看作者:李义府。连忙召见,关心关心小李同志的生活。

长孙无忌集团的覆灭其实是李治的一个局?

(开元通宝钱,始铸于621年)

一番谈话后,小李说他有难处,恐怕无法为陛下尽忠了,因为长孙无忌看他不爽,即将贬他为壁州司马。李治说这有何难,你留下吧,难得有支持朕的人,还去什么壁州呀!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李义府当年还是刘洎、马周推荐上来的人,站错过队,有污点,要知道刘洎可是支持魏王李泰的人,李治敢用吗?李治敢,只要现在李义府站在皇帝这边就行了。除了李义府,还有卫尉许敬宗、御义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愿意跟皇帝干,从官职就可以看出,都是些不怎么得志但有上进心的人。

双方的终极决战即将上演,一场赶尽杀绝即将来临……

(未完待续)

长孙无忌集团的覆灭其实是李治的一个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