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三大误区 这些错误你犯过吗

 我的书海601 2016-07-04
加载更多+

昨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昌弋进行一场名叫《走出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的讲座,他从寻常事件入手,剖析身边的教育误区,帮助家长走出经验和惯性约束。家长不妨对照这些案例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影子。

误区一 轻视孩子心理感受

一些孩子不爱说话,和家人吃饭只爱看手机,周末宅在家里也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这些情况,很多家长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种现象太普遍了,现在小孩都这样。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杨昌弋说,现在的家长很少关心孩子心理状况,很少主动了解孩子内心的困惑、焦虑、渴望。少有家长主动关心孩子在学校和同学老师相处如何,是否受到大家欢迎等等。

杨昌弋称,现在的孩子希望父母无条件爱着他、永远相信他,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说“如果考得好,我就给你买部手机”这样带有条件的话,这有可能让孩子认为爱是有条件的。当孩子做错事,父母也不要立即贴上“作弊”、“偷懒”这样的标签。当他们犯类似错误时,家长要引导并相信他以后不会再犯错误。

孩子会偶尔跟父母争吵,很多父母会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认为“孩子怎么可以跟大人吵”。但杨昌弋说,家长也应适当理解孩子偶尔的小情绪,不与孩子过分较劲。

误区二 轻视孩子自主意识

杨昌弋指出,家长在很多时候总是显得很自信,认为自己有绝对的权威性,有足够能力规划孩子的成长,往往忽视孩子的想法。

以“择校”为例,杨昌弋说,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主城名校就读,不少家长还有攀比情绪,不管成绩怎么样,硬要往名校挤。这部分家长其实是把子女当成了自己实现愿望的工具。如果孩子学习跟不上,甚至可能变得自卑。

除了满足自己的想法,不少家长还没有帮助孩子实现一次他的愿望。杨昌弋举例,一群江北区玉带山小学的小学生仅参加两年DI(青少年创新大赛)就获得非常优异的成绩。“这群参赛的小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工薪阶层,他们得到了老师、家长的支持,有机会到美国参赛,还参观了哈佛大学。”这是孩子们一辈子宝贵的财富。实现孩子的愿望,比满足家长的愿望更重要。

误区三 家长轻视自我克制

很多家长要求孩子时,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但自己却没有做到。比如家长自己都是手机不离手,看到孩子耍手机就大声呵斥,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差。杨昌弋说,家长言行不一,给孩子的印象会很坏。

他认为,家长首先要明白,家庭教育说给孩子听,远远不及做给孩子看有用。如果家长自己看电视、玩手机不加节制,那么当家长规定孩子看电视、休息时间时,孩子心里就会很抵触很反感这种要求。还有家长抱怨,孩子不爱看书、学习也不专注。杨昌弋认为,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首先自己就要做到。家长回家就打开电视机、或者把孩子带进书店自己却在玩手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家长有良好阅读习惯,那么孩子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习惯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