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规范质量检查主要内容摘要
1.
GBJ 97-1987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2.
GB 50092-199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3.
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4.
CJJ 2-2008
《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
JGJ 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6.
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7.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
8.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9.
GB 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0.GB 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验收规范质量检查主要内容摘要
一、 GBJ 97-1987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1.
基层完成后,应检查强度和质量。基层强度应以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值或以黄河标准汽车测算回弹弯沉值作为强度检查指标,其值不得低于设计规定。
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基层质量检查允许误差
项目
|
允许误差
|
检验要求
|
检验方法
|
备注
|
回弹模量或弯沉
|
不小于设计要求
|
50m范围内/2点
|
现场实测
|
压实度以重型击实为准,石灰稳定土/工业废渣类为93%,水泥稳定砂砾和碎石为97%。
|
压实度
|
不小于规定要求
|
1000m2/1点
|
现场实测
|
厚度
|
±10%
|
50m范围内/1点
|
用尺量
|
2.
混凝土抗折强度检验每天或铺筑200m3混凝土应同时制作2组试件,龄期分别为7d和28d;每增加1000-2000
m3增做1组试件,用于检测后期强度,龄期不小于90天;当普通混凝土的7d强度达不到28d强度的60%时(矿渣水泥50%)应检查分析原因。
3.
混凝土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换算关系参考表
交通等级
|
轻
|
中等
|
重
|
特重
|
混凝土28天试件抗压强度 (MPa)
|
25.0
|
30.0
|
35.5
|
40.0
|
混凝土28天计算抗折强度 (MPa)
|
4.0
|
4.5
|
5.0
|
5.5
|
4.
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与小梁抗折强度的计算关系式,各地应通过现场试验取得。当无试验数值时,可采用下列计算关系式:
石灰岩、花岗岩碎石混凝土为:бb = 1.868 бc 0.871
(MPa) бb-混凝土小梁抗折强度
玄武岩碎石混凝土为:
бb = 3.035 бc 0.423 (MPa)
бc-钻芯圆柱劈裂抗拉强度
5.
基层的强度检查,是在基层完成后,在基层顶面用承载板实测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值;或用黄河JN-150汽车实测路段的回弹弯沉值。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Et与计算回弹弯沉值Io对应值
交
通
分 类
|
特重
|
重
|
中等
|
轻
|
当量回弹模量Et
(MPa)
|
120
|
100
|
80
|
80
|
黄河JN-150汽车计算弯沉值Io (mm)
|
0.95
|
1.14
|
1.41
|
1.41
|
上表的规定中,当量回弹模量值为按照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规定。黄河JN-150汽车的计算弯沉值,是参照上述规范推荐的基层当量回弹模量Et与黄河汽车测得的计算回弹弯沉Io
的相关公式换算而得: Et =
13739 / (Io
1.04)
Io—黄河JN-150汽车测得的计算回弹弯沉值(0.01mm)
二、 GB 50092-199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1.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全线以1-3km(公路)或100-500m(城市道路)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按本规范附录E表E.0.4或表E.0.5的规定频率,随机选取测点。
2.
对需要钻孔取样才能检查的厚度、压实度、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等,经主管部门同意,可利用施工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当需实测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时,其试样可合用一个评定路段钻孔的混合料。
3.
交工验收阶段检查与验收的各项质量指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表E.0.4或表E.0.5的规定。
沥青面层交工检查与验收质量标准(公路)
表E.0.4
路面
类型
|
检查项目
|
检查频率
(每一幅车行道)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试验方法
|
高速、一级公路
|
其他等级公路
|
沥青
表面处治
沥青贯入式路面
|
厚度①
|
代表值
|
每200m / 1点
|
|
表处-5mm贯入-5mm或-8%
|
挖坑
|
极值
|
每200m / 1点
|
|
表处-10mm 贯入-15mm
|
挖坑
|
平整度 标准差
|
全线连续
|
|
表处4.5mm 贯入3.5mm
|
3m平整度仪
|
沥青用量
|
每 1 km / 1点
|
|
± 0.5 %
|
抽提
|
矿料用量
|
每 1 km / 1点
|
|
± 5 %
|
抽提后筛分
|
沥青
混凝土
沥青
碎石路面
|
面层总厚度①
|
代表值
|
每 1 km / 5点
|
- 8 mm
|
- 5 mm 或 – 8 %
|
钻孔
|
极值
|
每 1 km / 5点
|
- 15 mm
|
- 10 mm 或 – 15 %
|
钻孔
|
上面层厚度①
|
代表值
|
每 1 km / 5点
|
- 4 mm
|
|
钻孔
|
极值
|
每 1 km / 5点
|
- 8 mm
|
|
钻孔
|
平整度
|
标准差
|
全线连续
|
1.8 mm
|
2.5 mm
|
3m平整度仪
|
最大间隙
|
1km10处,各连续10尺
|
|
5 mm
|
3 m直尺
|
沥青用量
|
每 1 km / 1点
|
± 0.3 %
|
± 0.5 %
|
钻孔后抽提
|
矿料级配
|
每 1 km / 1点
|
符合设计级配
|
符合设计级配
|
抽提后筛分
|
压实度② 代表值
|
每 1 km / 5点
|
95 %(98 %)
|
94 %(98 %)
|
钻孔取样法
|
弯沉③
|
全线每20m / 1点
|
符合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
|
贝克曼梁
|
全线每5m / 1点
|
符合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
|
自动弯沉仪
|
抗滑表层④
|
构造深度
|
每 1 km / 5点
|
符合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
|
砂铺法
|
摩擦系数摆值
|
每 1 km / 5点
|
符合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
|
摆式仪
|
横向力系数
|
全线连续
|
符合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
|
横向力测定车
|
|
|
|
|
|
|
|
|
注:①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面层除验收总厚度外,尚须验收上面层厚度。其他等级公路,当设计厚度>6cm时,以厚度的百分数计,≦6cm时,以绝对值控制;
②表中压实度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当以试验段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压实度标准采用括弧中的值;
③弯沉可选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试,测试时间由设计规定,无规定时实测记录;
④抗滑表层的摩擦系数摆值或横向力系数根据设计需要决定是否检测,测试时间由设计规定。
沥青面层交工检查与验收质量标准(城市道路)
表E.0.5
路面
类型
|
检查项目
|
检查频率
(每一幅车行道)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试验方法
|
城市快速/主干路
|
其他城市道路
|
沥青
表面处治
沥青贯入式路面
|
厚度①
|
代表值
|
每5000m2 / 1点
|
|
表处-8mm 贯入-15mm
|
挖坑
|
极值
|
每5000m2 / 1点
|
|
表处-8mm 贯入-15mm
|
挖坑
|
平整度 标准差
|
全线连续
|
|
表处4.5mm 贯入3.5mm
|
3m平整度仪
|
沥青用量
|
每5000m2 / 1点
|
|
± 0.5 %
|
抽提
|
矿料用量
|
每5000m2 / 1点
|
|
± 5 %
|
抽提后筛分
|
沥青
混凝土
沥青
碎石路面
|
面层总厚度①
|
代表值
|
每4000m2 / 1点
|
- 8 mm
|
- 10 mm
|
钻孔
|
极值
|
每4000m2 / 1点
|
- 15 mm
|
- 15 mm
|
钻孔
|
上面层厚度①
|
代表值
|
每4000m2 / 1点
|
- 4 mm
|
|
钻孔
|
极值
|
每4000m2 / 1点
|
- 8 mm
|
|
钻孔
|
平整度
|
标准差
|
全线连续
|
2.0 mm
|
2.6 mm
|
3m平整度仪
|
最大间隙
|
1km10处,各连续10尺
|
|
5 mm
|
3 m直尺
|
沥青用量
|
每4000m2 / 1点
|
± 0.3 %
|
± 0.5 %
|
钻孔后抽提
|
矿料级配
|
每4000m2 / 1点
|
符合设计级配
|
符合设计级配
|
抽提后筛分
|
压实度② 代表值
|
每4000m2 / 1点
|
95 %(98 %)
|
94 %(98 %)
|
钻孔取样法
|
弯沉③
|
全线每20m / 1点
|
符合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
|
贝克曼梁
|
全线每5m / 1点
|
符合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
|
自动弯沉仪
|
抗滑表层④
|
构造深度
|
每 100m / 2点
|
符合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
|
砂铺法
|
摩擦系数摆值
|
每 100m / 5点
|
符合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
|
摆式仪
|
横向力系数
|
全线连续
|
符合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
|
横向力测定车
|
|
|
|
|
|
|
|
|
注:①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面层除验收总厚度外,尚须验收上面层厚度;
②表中压实度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当以试验段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压实度标准采用括弧中的值;
③弯沉可选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试,测试时间由设计规定,无规定时实测记录;
④抗滑表层的摩擦系数摆值或横向力系数根据设计需要决定是否检测,测试时间由设计规定
4.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工程质量标准
表E.0.7
检查项目
|
检查频率
|
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
其他公路与城市道路
|
厚度
|
每100 m / 2 点
|
0-10 mm
|
|
挖坑用尺量
|
平整度(标准差)
|
连续测定
|
1.8 mm
|
2.5 mm
|
用3m平整度仪
|
平整度(最大间隙)
|
连续测定
|
3 mm
|
5 mm
|
用3 m直尺
|
压实度
|
每100 m / 2 点
|
96 %
|
挖坑量
|
三、 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试验,必要时应做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膨胀和膨胀量等试验。
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
表6.3.12-1
填方类型
|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
最小强度(%)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
其他等级道路
|
路床
|
0 - 30
|
8.0
|
6.0
|
路基
|
30 - 80
|
5.0
|
4.0
|
路基
|
80 - 150
|
4.0
|
3.0
|
路基
|
> 150
|
3.0
|
2.0
|
2.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其沟槽的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268-19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且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用压路机压实。
3.土方路基(路床)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6.3.12-2;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每车道、每20m
测一点)。
路基压实度标准
表6.3.12-2
填挖
类型
|
路床顶面
以下深度
|
道路类别
|
压实度(%)
|
检查频率
|
检验方法
|
重型击实
|
范围
|
点数
|
挖方
|
0-30 cm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
≥ 95
|
1000 m2
|
每层三点
|
环刀法
灌砂法
灌水法
|
次干路
|
≥ 93
|
支路及其他小路
|
≥ 90
|
填方
|
0-80 cm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
≥ 95
|
次干路
|
≥ 93
|
支路及其他小路
|
≥ 90
|
> 80-150 cm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
≥ 93
|
次干路
|
≥ 90
|
支路及其他小路
|
≥ 90
|
> 150 cm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
≥ 90
|
次干路
|
≥ 90
|
支路及其他小路
|
≥ 87
|
4.路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般项目):压实度应大于或等于90%(重型击实),每100m每侧各抽检1点(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检验)。
5.砂垫层处理软土路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砂垫层的压实度应大于等于90%(重型击实),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检3点(灌砂法检验)。
6.反压护道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压实度不应小于90%(重型击实),每压实层每200m检查3点(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检验)。
7.土工材料处理软土路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按进场批次,每批次按5%抽检,查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检。
8.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水泥的品种、级别及石灰、粉煤灰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检验报告)。按总桩数的1%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检,且不少于3处。(一般项目):强度(kpa)抽查5%,切取试样或无损检测不小于设计值。
9
石灰稳定土/三渣混合料基层及底基层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1
|
压实度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基层≥97%,底基层≥95%
|
每1000 m2 / 每层1点
|
环刀、灌砂、灌水
|
其他等级道路
基层≥95%,底基层≥93%
|
2
|
无侧限强度
|
基层/底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
每2000 m2 抽检1组
(6块)
|
现场取样试验
|
3
|
原材料试验
|
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
按不同材料进厂批次
每批检查1次
|
查检验报告、复验
|
4
|
颗粒级配
|
符合本规范第7.3.1条第3款的规定
|
按不同材料进厂批次
每批检查1次
|
查检验报告、复验
|
10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1
|
压实度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基层≥97%,底基层≥95%
|
每1000 m2 / 每层1点
|
灌砂法/灌水法
|
其他等级道路
基层≥95%,底基层≥93%
|
2
|
无侧限强度
|
基层/底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
每2000 m2 抽检1组
(6块)
|
现场取样试验
|
3
|
原材料试验
|
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
按不同材料进厂批次
每批检查1次
|
查检验报告、复验
|
4
|
颗粒级配
|
符合本规范第7.5.1条第3款的规定
|
按不同材料进厂批次
每批检查1次
|
查检验报告、复验
|
11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类基层及底基层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1
|
压实度
|
基层≥97%,底基层≥95%
|
每1000 m2 / 每层1点
|
灌砂法/灌水法
|
2
|
弯沉值
|
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
设计规定时
每车道/每20m/1点
|
弯沉仪检测
|
3
|
集料
质量及级配
|
符合本规范第7.6.2条的有关规定
|
按砂石材料进厂批次
每批检查1次
|
查检验报告
|
12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及底基层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1
|
压实度
|
基层≥97%,底基层≥95%
|
每1000 m2 / 每层1点
|
灌砂法/灌水法
|
2
|
弯沉值
|
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
设计规定时
每车道/每20m/1点
|
弯沉仪检测
|
3
|
集料
质量及级配
|
符合本规范第7.7.1条的有关规定
|
按不同材料进厂批次
每批次不应少于1次
|
查检验报告
|
13
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基层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1
|
压实度
|
≥ 95% (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
|
每1000 m2 / 1点
|
钻孔取样/蜡封法
|
2
|
弯沉值
|
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
设计规定时
每车道/每20m/1点
|
弯沉仪检测
|
14
沥青贯入式基层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1
|
压实度
|
≥ 95% (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
|
每1000 m2 / 1点
|
灌砂/灌水/蜡封法
|
2
|
弯沉值
|
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
设计规定时
每车道/每20m/1点
|
弯沉仪检测
|
15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1
|
原材料
|
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
本标准8.5.1条
|
查出厂合格证、
检验报告、复验
|
2
|
沥青混合料
|
应符合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技术要求
|
每日/每品种检查1次
|
现场取样试验
|
3
|
面层压实度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96% ;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 95% ; (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
|
每1000 m2 / 1点
|
钻孔取样/蜡封法
|
4
|
面层厚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0mm,-5mm)
|
每1000 m2 / 1点
|
钻孔或刨挖,尺量
|
5
|
弯沉值
|
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
设计规定时
每车道/每20m/1点
|
弯沉仪检测
|
16
沥青贯入式面层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1
|
原材料
|
符合设计及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
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
每批次1次
|
查出厂合格证、
进场复检报告
|
2
|
面层压实度
|
≥ 95% ; (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
|
每1000 m2 / 1点
|
灌砂/灌水/蜡封法
|
3
|
面层厚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5mm,-5mm)
|
每1000 m2 / 1点
|
钻孔或刨挖,尺量
|
4
|
弯沉值
|
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
设计规定时
每车道/每20m/1点
|
弯沉仪检测
|
17.
水泥混凝土面层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1
|
原材料
|
符合设计及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
本规范第10.8.1条
|
查出厂合格证、
进场复检
|
2
|
弯拉强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
|
每100m3取样≥2组,不足时按2组计;至少1组标养1组同条件
|
检查试件强度报告
|
3
|
面层厚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5mm
|
每1000 m2 / 1点
|
查试验报告,复测
|
4
|
抗滑构造深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
每1000 m2 / 1点
|
铺砂法
|
18.
铺砌式面层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面层类型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1
|
料石面层
|
石材质量
|
饱和抗压≥120MPa;饱和抗折≥9MPa;体积密度≥2.5g/cm3
磨耗率< 4%;吸水率<
1%;孔隙率< 3%;或符合设计要求。
|
每检验批抽样
|
砂浆强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任一组抗压强度最低值不低于设计的85%
|
每1000 m2
/1组6块
|
2
|
预制砼砌块
|
砌块强度
|
应符合设计要求
|
同品种/同规格
每1000 m2/1次
|
砂浆强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任一组抗压强度最低值不低于设计的85%
|
每1000 m2
/1组6块
|
19.
广场、停车场面层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面层类型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1
|
料石面层
|
石材质量
|
饱和抗压≥120MPa;饱和抗折≥9MPa;体积密度≥2.5g/cm3
磨耗率< 4%;吸水率<
1%;孔隙率< 3%;或符合设计要求。
|
每检验批抽样
|
砂浆强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任一组抗压强度最低值不低于设计的85%
|
每1000 m2
/1组6块
|
2
|
预制砼砌块
|
砌块强度
|
应符合设计要求
|
同品种/同规格
每1000 m2/1次
|
砂浆强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任一组抗压强度最低值不低于设计的85%
|
每1000 m2
/1组6块
|
3
|
沥青混合料面层
|
原材料
|
符合本标准8.5.1条的有关规定
|
按不同材料进场每批次1次
|
沥青混合料
|
应符合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技术要求
|
每日/每品种
检查1次
|
面层压实度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96% ;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 95%
;(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冷拌沥青混合料不应小于95%
|
每1000 m2 / 1点
|
面层厚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 5mm)
|
每1000 m2 / 1点
|
弯沉值
|
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
设计规定时每车道/每20m/1点
|
4
|
水泥混凝土面层
|
原材料
|
符合设计及本标准10.8.1条的有关规定
|
查出厂合格证、
进场复检
|
弯拉强度
|
每100m3取样≥2组,不足时按2组计;至少1组标养,
1组同条件,并应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
|
|
面层厚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5mm
|
每1000 m2 / 1点
|
抗滑构造深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
每1000 m2 / 1点
|
20.
人行道铺筑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面层类型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1
|
料石面层
|
压实度
|
路床与基层压实度应≥ 90%
|
每100m / 2点
|
石材质量
|
饱和抗压≥80MPa;饱和抗折≥9MPa;体积密度≥2.5g/cm3
磨耗率< 4%;吸水率<
1%;孔隙率< 3%;或符合设计要求。
|
每检验批抽样
|
砂浆强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
|
每1000 m2
/1组(6块)
|
2
|
砼预制砌块
|
压实度
|
路床与基层压实度应≥ 90%
|
每100m / 2点
|
砌块强度
|
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不宜小于30 MPa
|
同品种/同规格
每检验批1组
|
砂浆强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任一组抗压强度最低值不低于设计的85%
|
每1000 m2
/1组6块
|
3
|
沥青混合料
|
压实度
|
路床与基层压实度应≥ 90%
|
每100m / 2点
|
沥青混合料品质
|
应符合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技术要求
|
每日/每品种
检查1次
|
沥青混合料
(一般项目)
|
压实度
|
沥青混合料压实度应≥ 95% (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
|
每100m / 2点
|
厚度
|
允许偏差± 5mm
|
每20m / 1点
|
21.
钢筋混凝土人行地道结构质量检验标准(主控项目)
序号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1
|
地基承载力
|
符合设计要求
|
每个通道抽检3点
|
查压实度检验报告
或(触)钎探报告
|
2
|
压实度
|
填方地基≥ 95%
挖方地段钎探合格
|
每个通道抽检3点
|
3
|
防水材料
|
符合设计要求
|
同品种、同牌号每检验批1次
|
产品性能检验报告
取样试验
|
4
|
钢筋
|
应符合设计要求
|
按品种每批次1次
|
查试验报告
|
5
|
混凝土强度
|
应符合设计规定
|
每班或每100m3取1组(3块)
少于规定按1组计
|
查强度试验报告
|
四、 CJJ 2-2008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1. 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应优先选择闪光对焊。焊接接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有关规定;机械连接接头适用于HRB335和HRB400带肋钢筋的连接。机械连接接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的有关规定
2.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在在同条件下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300个作为一批(不足300个,
也应按一批计),从中切取6个试件,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也以300个作为一批(不足300个,也应按一批计),从中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当3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小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至少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以外,且呈塑性断裂时,应判定该批接头拉伸试验合格;
②
当有2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3个试件均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当接头试件虽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但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倍时,可按在焊缝或热影响区之外呈延性断裂同等对待)时,刚一次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
③
当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2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规定值的1.1倍时,应进行复验。复验时,应再切取6个试件。复验结果,当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3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规定值的1.1倍时,应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
冷弯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3个试件经冷弯后,在弯曲背面(含焊缝和热影响区)未发生破裂(当试件外侧横向裂纹宽度达到0.5mm时,应认定已经破裂),应评定该批接头冷弯试验合格;当3个试件均发生破裂,则一次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当有1个试件发生破裂,应再切取6个试件,复验结果,仍有1个试件发生破裂,应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
3.
钢筋焊接当采用搭接焊时,两连接钢筋轴线应一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得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得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4.
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在同条件下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机械连接接头,应以每300个为一批(不足3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抽取3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并作出评定。如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复验,如再有1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接头应判定为不合格。
5.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的规定检验评定,其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1次;
③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1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④ 每根桩在浇筑地点制作混凝土试件不得少于2组。
6.
抗渗混凝土应进行抗渗性能试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 82
的规定。检验数量:混凝土数量小于250 m3,应制作抗渗试件1组(6个);250-500
m3,应制作2组。
7.
预应力筋进场时,应对其质量证明文件、包装、标志和规格进行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钢丝、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筋检验每批不得大于60t;锚具和夹片应以不超过1000套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应以不超过500套为一个验收批。
② 硬度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夹片或连接器)且不少于5套,对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做硬度试验。
8.
砌体用石材同产地应至少抽取一组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每组试件不少于6个),砌体用砂浆强度等级每个构筑物、同类型、同强度等级每100m3砌体为一批,不足100m3的按一批计,每批抽取不得少于1次。
五、 JGJ 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07-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1.
钢筋焊接接头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
钢筋焊接类型
|
检测项目/检测数量
|
检测频率
|
焊接骨架
和焊接网
|
热轧钢筋
|
剪切试验(3件)
|
同牌号、直径及尺寸相同的每300件为一批,
一周内不足300件的亦按一批计算。
|
冷轧带肋
|
剪切(3件)纵向/横向拉伸(各1件)
|
闪光对焊接
头
|
闪光对焊
|
拉伸试验(3个) 弯曲试验(3个)
|
同规格300个为1批,一周累计300个按一批计。
|
封闭环式箍筋闪光对焊只做拉伸试验(3个)
|
同牌号规格600个为1批。
|
钢筋电弧焊接头
|
拉伸试验(3个)
|
①在现浇钢筋砼结构中,应以同规格300个接头作为一批;当不足300个接头时,仍按一批计。
②在房屋结构中,应在不超过二层中300个同规格接头作为一批;当不足300个接头时,仍按一批。
|
电渣压力焊接头
|
拉伸试验(3个)
|
钢筋气压焊接头
|
柱/墙竖向
|
拉伸试验(3个)
|
梁/板水平
|
拉伸试验(3个) 弯曲试验(3个)
|
预埋件钢筋T型接头
|
拉伸试验(3个)
|
同规格300个为1批,一周累计300个按一批计。
|
2.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检查验收与质量标准
检验类别
|
检测项目/检测数量
|
质量标准
|
检测频率
|
工艺检验
|
接头试件抗拉强度(3根)
钢筋母材抗拉强度(3根)
(应取自接头试件的
同一根钢筋)
|
I级接头
|
?0mst ≥
?0st
或 ≥ 1.10
?uk
|
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以500个为一验收批,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
|
II级接头
|
?0mst
≥ ?uk
|
III级接头
|
?0mst
≥ 1.35 ?yk
|
注: ?0mst —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
?0st —接头试件中钢筋实际抗拉强度值;
?uk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yk —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
六、 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
无结合料底基层质量控制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表9.4.3)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频率
|
质量标准
|
1
|
压实度
|
每一作业段或不大于2000m2/6点以上
|
≥ 96%
填隙碎石固体体积率≥
83%
|
2
|
塑性指数
|
每1000m2 /1次,异常时随时增加试验
|
小于本规范规定值
|
3
|
承载比
|
每3000m2 /1次,异常时随时增加试验
|
不小于本规范规定值
|
4
|
弯沉值
|
每一评定段(≤1km)/每车道40-50个点
|
95%(二级及以下)97.7%(高速一级)概率
|
5
|
含水量/级配/拌和均匀性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符合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2.
无结合料基层质量控制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表9.4.3)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频率
|
质量标准
|
1
|
级配
|
每 2000 m2 / 1次
|
在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2
|
压实度
|
每一作业段或不超过2000m2/6点以上
|
≥98% /中间层100% / 填隙碎石固体体积率≥ 83%
|
3
|
塑性指数
|
每1000m2 /1次,异常时随时增加试验
|
小于本规范规定值
|
4
|
承载比
|
每3000m2 /1次,异常时随时增加试验
|
不小于本规范规定值
|
5
|
弯沉值
|
每一评定段(≤1km)/每车道40-50个点
|
95%(二级及以下)97.7%(高速一级)概率统计评定
|
6
|
含水量/集料压碎值/拌和均匀性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符合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3.
水泥或石灰稳定土及综合稳定土质量控制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表9.4.3)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频率
|
质量标准
|
1
|
级配
|
每 2000 m2 / 1次
|
在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2
|
剂量测定
|
每 2000 m2 / 1次/至少6个样品
|
不小于设计值 -1.0 %
|
3
|
压实度
|
细粒土
|
每一作业段或不超过2000m2/6点以上
|
≥93%(二级及以下)
≥95%(高速及一级公路)
|
中粗粒
|
底基层≥ 95%(基层97%)
底基层≥
96%(98%)
|
4
|
抗压强度
|
每一作业段或每2000m2/6个(细)9个
|
符合本规范或设计要求
|
5
|
含水量/集料压碎值/拌和均匀性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符合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4.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质量控制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表9.4.3)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频率
|
质量标准
|
1
|
级配
|
每 2000 m2 / 1次
|
在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2
|
配合比
|
每 2000 m2 / 1次
|
石灰剂量不小于设计值 -1%(少于4%时为-0.5%)
|
3
|
压实度
|
二灰土
|
每一作业段或不超过2000m2/6点以上
|
≥93%(二级及以下)
≥95%(高速及一级公路)
|
含粒料
|
底基层≥
95%(基层97%)
底基层≥ 97%(98%)
|
4
|
抗压强度
|
每一作业段或每2000m2/6个(细)9个
|
符合本规范或设计要求
|
5
|
含水量/拌和均匀性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符合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5.
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应取钻件(俗称路面芯样)检验其整体性。水泥稳定基层的龄期7-10d时,应能取出完整的钻件。二灰稳定基层的龄期20-28d时,应能取出完整的钻件。
6.
土基回弹模量的调整:由于设计中采用的土基回弹模量计算值是针对不利季节的,而施工中的弯沉检验往往是在非不利季节进行的,因此需先将土基回弹模量计算值(E0)按E0’=
K1 E0调整到相当于非不利季节的值(E0’)。
K1—季节影响系数,不同地区取值范围为1.2-1.4,各地可根据经验确定。
7.
土基顶面的回弹弯沉计算值l0:按回归方程式l0 = 9308
E0’-0.938,这个值就是对土基进行弯沉值检验时的标准值,也即是土基应达到的标准值。进行弯沉检测后,路段的代表弯沉值应小于些标准值。
8.
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的强度和所能达到的干密度有明显的影响。延迟时间愈长,混合料强度和干密度的损失愈大;延迟时间4h,水泥砂砾混合料能达到的干密度只有2.18
g/cm3,仅为无延迟时间时的92%(2.37
g/cm3),其强度则从无延迟时间时的5.2MPa降到2.1MPa,降低了60%。
七、 JTG F80/1 -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1. 附录C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
混凝土弯拉强度试验方法应使用标准小梁法或钻芯劈裂法,试件使用标准方法制作,标准养生时间28d。检查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每工作班制作2-4组(日进度≥1000m取4组,≥500m取3组,<
500m取2组);
②
其他公路每工作班制作1-3组(日进度≥1000m取3组,≥500m取2组,<
500m取1组)。③ 每组3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一个统计数据。
2.
附录D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评定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标准养生28d龄期的试件为准。试件为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3个为1组,制取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浇筑一般体积的结构物(如基础/墩台等)时,每一单元结构物应制取2组;
②
连续浇筑大体积结构时,每80-200m3或每一工作班应制取2组;
③
上部结构,主要构件长16m以下应制取1组,16-30m制取2组,31-50m制取3组,50m以
上者不少于5组。小型构件每批或每工作班至少应制取2组;
④
每根钻孔桩至少应制取2组;桩长20m以上者不少于3组;桩径大、浇筑时间很长时,不少于4组。如换工作班时,每工作班应制取2组。
⑤
构筑物(小桥涵/挡土墙)每座、每处或每工作班制取不少于2组。当原材料和配合比相同、并由同一拌和站拌制时,可几座或几处合并制取2组。
⑥
应根据施工需要,另制取几组与结构物同条件养生的试件,作为拆模、吊装、张拉预应力、承受荷载等施工阶段的强度依据。
3.
附录E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系指喷射混凝土板件上,切割制取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生至28d,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乘以0.95的系数。双车道隧道每10延米,至少在拱脚部和边墙各取1组(3个)试件。其他工程,每喷射50m3-100
m3混合料或小于50 m3混合料的独立工程,不得少于1组。
4.
附录F
水泥砂浆强度评定
评定水泥砂浆的强度,应以标准养生28d的试件为准。试件为边长70.7mm的立方体。试件6个为1组,制取组数及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重要及主体砌筑物,每工作班制取2组;
②
一般及次要砌筑物,每工作班可制取1组。
③
拱圈砂浆应同时制取与砌体同条件养生试件,以检查各施工阶段强度。
④
同强度等级试件的平均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⑤
任意一组试件的强度最低值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
5.
附录G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强度评定
半刚生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强度,以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1d后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准。在现场按规定频率取样,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制备试件。每2000m2或每工作班制备1组试件:不论稳定细粒土、中粒土或粗粒土,当多次偏差系数CV
≤ 10% 时,可为6个试件;CV = 10%-15% 时,可为9个试件;CV ≥
15%时,则需13个试件。
6.
附录I
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
弯沉值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1km)检查80-100个点,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测定时的路表温度对沥青面层的弯沉值有明显影响时,应进行温度修正。当沥青层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时,或路表温度在20℃±2℃范围内,可不进行温度修正。若在非不利季节测定时,应考虑季节影响系数。
八、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 附录D
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
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2.
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3.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为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的调整。
九、 GB
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
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4.6.3-1和表4.6.3-2的规定
表4.6.3-1
刚性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
序号
|
项目
|
最低压实度(%)
|
检查数量
|
|
重型
击实
|
轻型
击实
|
范围
|
点数
|
1
|
石灰土类垫层
|
93
|
85
|
100m
|
每层每侧
一组
每组3点
|
2
|
沟槽
在路
基范
围外
|
胸腔部分
|
管侧
|
87
|
90
|
两井之间
或
1000m2
|
管顶以上500mm
|
/
|
87±2
|
其余部分
|
/
|
90
|
农田或绿地范围表层500mm范围内
|
/
|
3
|
沟槽
在路
基范
围内
|
胸腔部分
|
管侧
|
87
|
90
|
管顶以上250mm
|
/
|
87±2
|
由路槽
底算起的深度范围(mm)
|
≤ 800
|
主干快速路
|
95
|
98
|
次干路
|
93
|
95
|
支路
|
90
|
92
|
> 800-1500
|
主干快速路
|
93
|
95
|
次干路
|
90
|
92
|
支路
|
87
|
90
|
> 1500
|
主干快速路
|
87
|
90
|
次干路
|
支路
|
表4.6.3-2 柔性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
槽内部位
|
压实度
轻型(%)
|
回填材料
|
检查数量
|
范围
|
点数
|
管道
基础
|
管底基础
|
90
|
中、粗砂
|
/
|
/
|
管道有效支撑内
|
95
|
每100m
|
每层每侧
一组
每组3点
|
管道 两侧
|
95
|
中、粗砂、碎石屑、砂砾或符合要求的原土
|
两井之间
或
1000m2
|
管顶以上
500mm
|
管道两侧
|
90
|
管道 上部
|
85±2
|
管顶 500-1000mm
|
90
|
原土回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