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的白描技法——十八描

 道二十三 2016-07-04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不管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都少不了以线勾勒物象。古代画家把各种线描形式概括成十八种技法,称“十八描 ”,作为基本程式用于传授线描技法。一起欣赏吧!


       游丝描:又叫高古游丝描,其线条有起有收,流畅自如,细密绵长,富有流动性。这种描法,适合于表现文人学士、贵族妇女、仕女形象等。




       铁线描:其起笔转折时稍微有回顿方折之意,如将铁丝环弯,圆匀中略显有刻画之痕迹。这种描法体现了书法用笔中的遒劲骨力,是古代画家表现硬质衣料的重要技法。



  

       弦描:其线条比高古游丝描更为粗劲而有韧性,宛若中国古代弹拨乐器的丝弦,五代周文矩擅用此法。此法在行笔过程中运用中锋缓慢画出,其线型平直、挺拔,其目的是为了较写实地表现出丝裙的衣褶。



       行云流水描:宜中锋用笔,笔法如行云流水,活泼飞动,有起有倒,加上画中墨色浓淡的变化,使画中人物表现出圣洁出尘的风韵。



       兰叶描:线条粗细变化不可穷诘,以表现“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



       钉头鼠尾描:落笔处如铁钉之头,线条呈钉头状,行笔收笔,一气拖长,如鼠之尾,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



       混描:以淡墨皴衣纹加以浓墨混成之,故名。



       橛头钉描:运笔刚劲有致,质朴简率,秃苍老硬,强调骨力的表现,犹如钉在地上的细木桩,和钉头鼠尾描有相近之处而显短粗。


       曹衣描:其线条以直挺的用笔为主,质感沉著圆浑,线条细密工致,紧贴身躯,宛如刚从水中湿淋淋地走上来一样,所以又被称为“ 曹衣出水 ” 。



       折芦描这种描法所画衣纹线条起迄部分较为尖细,行笔至中间转折时由于压力增强,而形如折断的芦叶,故名。



       柳叶描:线条状如柳叶,而略短于兰叶描,轻盈灵动,阿娜多姿。



       竹叶描:因线条状如竹叶而得名。在人物衣纹的描法上,竹叶、柳叶、芦叶这三者叶子从外形上看都很相似,只有依靠描绘时手腕下笔的轻重、刚柔与长短等变化来加以区分。


  

       战笔描:又叫战笔水纹描,宋《宣和画谱》上有这样的记载:「周文矩,金陵句容人也,……善画,行笔瘦硬战掣。」其中的「瘦硬战掣」一语,可视为战笔水纹描的原始依据。



       减笔描:这是一种行笔速度快,线条简约的画法。其特点是侧锋行笔,画出的线条既概括简练,又富于变化,行笔速度快时尤显其笔力强劲。



       枯柴描:与减笔描在用笔上并无多大区别,只是前者渴笔较多,后者干湿并用。


       蚯蚓描:这种描法要求把篆书笔法融于画法之中,似篆书般圆匀遒劲的笔法,以外柔内刚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衣纹。



       橄榄描:用笔起迄极轻,头尾尖细,中间沉著粗重,所画衣纹如橄揽果实,故而得名。



       枣核描:虽与橄榄描相似,但线条节奏较之更柔和,其运用大笔挥洒,中间转折顿挫圆浑,呈枣核状,枣核描较适宜表现麻布的质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