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未都|古玩行的规矩(全)

 天宇楼33 2016-07-04




马未都简介:

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2014年12月10日,马未都主讲的文化脱口秀《都嘟》正式登陆广西卫视。2016年3月,马未都脱口秀精华放送《都嘟 第二季》出版。


“观复”事记

1996年10月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

1997年1月18日位于北京宣武区琉璃厂西街53号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面积400平米。

2001年1月18日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迁至北京朝阳区南小街竹竿胡同华智大厦,展出面积400平米。

2002年1月18日位于杭州河坊街胡庆余堂旁边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杭州馆正式开馆。

2004年6月18日揭晓的“首届中国收藏年度排行榜”中,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入选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

2004年8月北京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搬迁至位于朝阳区金盏乡金盏南路18号的新馆。

2004年北京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改为理事会制,目前有理事15人。

2005年10月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厦门馆开馆。

2007年8月为适应博物馆的发展和展出内容的多样性,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更名为——观复博物馆

2009年9月17日—2010年3月16日国庆六十周年--观复博物馆奉献特别展览

2010年6月9日,观复基金会成立仪式在银泰中心举行了盛大庆典。本次庆典由观复博物馆主办。

早期“观复”

博物馆二楼平面图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最早坐落在北京古老的文化街琉璃厂,展出面积约400平方米,陈列以明清传世文物为主;除长年展出的古家具之外,还定期地策划组织专题展览,并举办文化交流讲座等活动。馆内的布置温馨而典雅,客厅、书房、卧室、茶室的布置,打破了人们成见里的冷冰冰的博物馆形象。整个馆内只有十多个玻璃展室,不断地更换着新的展览。

馆内长年陈列中国古代传世精品文物,定期策划组织专题展览,举办文化交流讲座活动。

如今的“观复”

2004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迁至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总占地8亩,展览区及会员活动区2,800平方米;设有家具馆、陶瓷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工艺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实行会员制。

2007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更名为“观复博物馆”。马未都的心愿是使观复博物馆尽快社会化、规范化,形成良好的运营的机制,并最终完整地留给社会。做到这点不能只靠个人的力量,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完成。2007年,观复博物馆正式实行理事会制,100名理事一起为这项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观复博物馆为公益性独立法人,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

观复博物馆至今已举办了明末清初青花瓷器展、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展、明清箱匣展、宋辽金元古瓷展、观复小品展、海上怀旧展、食之美器——康雍乾青花瓷盘展、锤錾工巧——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展、中国古代门窗展、中国古建筑门窗及陈设展等十多个展览。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成立填补了建国以来私立博物馆的空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各地方台、香港卫视凤凰台、日本NHK、中国日报、人民政协报、报日人民海外版、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国文物报、香港大公报等百余家媒体给予报道,声援他的文化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