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伙伴型家长,而非统治型家长

 bbbo 2016-07-05

 
做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伙伴型家长,而非统治型家长

彭晓芸

   

      对城市中产阶层或准中产阶层的父母而言,今天的家庭教育,空间比过去大了,选择比过去多了。今天的家长群体,有了自主选择学校的空间,这些选择的背后,承载的是家庭关于教育的观念性抉择和决策。

 

作为高考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家长,我们的学生时代并无多少选择,学校基本上只有一种类型。今天,我们的孩子幸运得多,如果家庭对素质教育有着更高的期待,可有非公办学校作为选项。

 

那么,是不是在选完学校之后,教育的使命就从家庭移交给学校了呢?显然不是。选择一所价值观契合的学校,是减少了家庭和学校之间不必要的观念冲突,尤其避免把成年人的价值摩擦转嫁给孩子承担,令孩子在不一致的教育观当中无所适从,甚或一味对抗学校,进而对学习本身失去兴趣。

 

有了“家—校”教育理念的高度契合,给了家庭以施展的空间,家庭就有更多精力致力于与学校形成互补关系的个性化教育。

 

人格养成,运动习惯养成,阅读习惯养成,甚至细微到孩子会不会沉迷电子游戏,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是不是还具有发明各种天然游戏的童真,孩子好奇心是不是得以很好的呵护而不是敷衍打发,家庭都是极为关键的基础环节。

 

城市中产家庭,教育的大方向已日趋明晰——人格健全、富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造力还能更具独立性、更具批判性思维,能发展出内生动力,兴趣盎然地求知,自主地探索何为幸福人生与好生活……当我们谈论这些,几乎没有家长会对这样的培养目标表示异议。

 

困扰我们的,往往是:我们都不是完美的家长,我们的家庭教育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于是,亲子关系实践的操作细节分享和社区教育互助,成为了家长群体很重要的一部分生活,尤其是那些好学而对家庭教育充满热忱的妈妈们。当然,如果爸爸们能加入这样的社区互助团体,那是再好不过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超级爸爸越来越多,一旦他们把对事业投注的研究热情投入到家庭教育、家校共建,能量也是巨大的。

 

我曾经调侃过,我所在社区的孩子,即便是独生子女,也过着“事实多胎”的生活。除了在学校的活动,孩子们放学后仍玩在一起。

 

一位生了二胎的妈妈对我说,“生了老二,都没怎么管老大了,我家老大都把你家当第二个家了”。我笑谈,这不正好,俩孩子凑在一起,我家孩子也过上了“事实多胎”的生活。这位妈妈又说,孩子自从去你家玩,回家不再迷恋电子游戏了。我发了孩子们多样玩法的几个视频给她:有玩健身器材的,有户外游戏的,有孩子们在家里自编自导自演乐高戏剧的……玩法多样的孩子,很难只玩电子游戏,你让他们连续玩很久电子游戏,他们还不干呢。其实,多数孩子都有发明玩法的天然游戏力,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

 

那么,孩子的游戏天性如何保护呢?我说了个细节,我的孩子直到现在(小学以后)还保留着自言自语、用各种声音扮演不同角色的儿童戏剧习惯,他进入这样的状态时,我从不打扰也不惊讶更不嘲笑,而是习以为常地走开,保持距离,给他安全的自我沉浸空间。



 

有一回,我的朋友来玩,看见孩子趴在沙发上自言自语,很关切地靠过去,问他你在干什么,孩子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停下来,说我在玩呀。朋友大概觉得惊讶,他没有什么玩具,自言自语原来是在玩啊。事后我解释了一番我惯常的处理方式,就是不惊不扰。他开始渐渐理解,原来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蕴含着成年人对儿童世界的大惊小怪,也往往容易破坏孩子的童真和游戏力——如果我们按照成年人的生活框架来看,一个人自言自语经常被视为是“有问题的”,“缺根筋的”。儿童的世界不一样,角色扮演是他们最自然不过的习惯了,我们成年人也在进行各种角色扮演,只不过通常是以默默脑补的方式过把瘾,甚至,我们的这种能力已经泯灭。

 

这大概就需要来自家长的一点点共情敏感和细致处理能力,尽可能地呵护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的童真持续更长时间,以抵御来自大众文化和大众娱乐方式单一化、成人化的趋势。

 

没有完美的家庭教育,也没有完美的家长。

 

除了尽可能地保护孩子的童真和好奇心,我们大概还需要一点欣然接受孩子嘲笑的率真之气。儿子经常调侃我:“妈妈,你该学点科学知识,不要老是看你的哲学啦,只要你肯努力,你还有机会成为科学家的。”他还四处宣布:“我妈妈是不会做菜的妈妈。”小朋友们到家里来,跟着儿子一起嘲笑我:“阿姨,听说你不会做菜,我妈妈做的蛋挞可好吃了。”我说,“能不能蹭你家的蛋挞吃一吃啊?”大家笑作一团。

 

儿子打电子游戏,不亦乐乎,我没有反对,只约定时间规则,他还规劝我:“妈妈,如果你能打一打游戏,就更有魅力了,因为女性很少有能打游戏的。”我虚心地表示努力学习打游戏,“争取对帅哥更有吸引力。”儿子听罢,欢快地讲解起游戏的门道来。如此一来,孩子非但不会沉迷游戏,而且把玩电子游戏和阅读、写作业等等事务平等看待,没有产生对电子游戏的饥渴需求。


传统的家庭教育,很看重家长威权,父母过于习惯扮演全能家长。随着孩子见识的增长,他们一旦发现家长并非那么全能,会有强烈的心理落差,当家长生怕失去家长权威而勉力遮掩、维护时,往往容易产生代际冲突。与其如此,不如及早打破幻象,与孩子建立真实而宽松平等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反哺父母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力和自律责任感。

 

当然,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需要建立在我们并不是当真“自甘堕落”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之上?? 。作为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家长,我们需要保持不断的自我更新和学习能力,而自嘲则是积极的“防卫”和前瞻。我们深知,孩子终究在见识和信息获取能力方面超越我们,而这种超越,恰恰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历史性机遇:在这个时代,家长的能力短板,将最大可能地通过学校、社区互助、互联网技术和全球化趋势得以弥补。

 

因此,可以说,重要的不是做完美家长,提供完美家庭教育,而是敞开怀抱,打开视野,做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伙伴型”家长,而不是“统治型”家长。这个过程,家校共建、社区互助以及孩子们之间的协作,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封闭的家庭教育模式将不适应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也不利于家长自身的“系统升级”和智识更新。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