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瘀、毒与糖尿病肾病

 小岩巴巴 2016-07-0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大多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继之出现蛋白尿,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发展为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

 
 

 
可归属于中医“消渴”“水肿”“尿浊”“溺毒”等范畴。该疾病已成为当代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痰、瘀血、毒三方面探讨糖尿病肾病。
 
1、痰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因素
 
景岳全书》曰:“消渴病……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人少有也。”说明膏粱肥甘厚味皆生痰湿,脾失健运,阻塞气机,痰湿化热内生,煎耗津液,津液失于输布,机体失于濡养而发为消渴。
 
历代医家认为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脏腑亏虚、久病失治都会引起脾运不健,机体津液输布失常,进而都可以导致痰的形成。痰既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又可以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脾为后天之本,又为生痰之源,脾气健运才能保证机体津液正常输布。若脾运不健,则津液不化,反聚而为痰,导致上不能濡养肺脏,反为痰饮而干肺;下不能助肾以制水,肾阳则被肾中水寒之气所遏制。

说明了若脾失健运,必然会出现机体津液输布失常而产生痰湿等病理产物。张景岳提出“见痰休治痰,而治生痰之源”的治痰思想,认为治痰必求其本,不要一味的看表象,其源头都要归属肝、脾、肾等脏受损这个根本病机。



糖尿病肾病久病致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塞脉道,甚至阻于肾络,在整个病程中章真如(1)认为,治疗原则应以理气化痰、调中涤饮为主,使气机条达,水津敷布,痰散饮消。祛除痰邪贯穿始终,所以治疗上重视顾护脾肾。
 




2、瘀血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因素
 
灵枢·五变》中提出:“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因情志失调,肝气不疏而致气滞血瘀,气滞日久,郁久生热,耗伤津液,形成消瘅。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亦有阐述:“病人胸满……脉微大来迟……口干而渴……是瘀血也。”揭示口干渴与瘀血有关。《诸病源候论·消渴篇》提到:“小便利则津液竭,津液竭则经络涩,经络涩则营卫不行。”

血证论·瘀血》提到:“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为渴,名曰血渴,瘀去则不渴矣。”
 
经络被瘀血阻碍,导致气机不通,气机不通则津液运行不畅,营卫不和无法滋养全身而导致糖尿病。

消渴病久而久之多导致肾元亏虚,许多医家认为导致血瘀的病机包括,一是情志不畅,肝气失于疏泄,气机不通,而气滞血瘀;二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而致瘀。

三是久病多耗阴津,因津血相互化生,阴虚津液不足,多使血行涩滞而生瘀;四是阴津不足,阴虚阳亢,煎耗营阴,脉道失于濡润而成瘀。总结糖尿病肾病属久病耗损正气,正气虚弱,血液运行缓慢而生瘀,或者久病入络,营卫运行受阻,经络不通而生瘀。
 
“瘀”既是糖尿病肾病的致病因素,又是发病的病理产物。瘀可加重糖尿病肾病,致使血行不畅、脉络瘀阻,反之,血行不畅、脉络瘀阻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导致临床症状反反复复,病情难以控制。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微循环障碍以及遗传背景都与中医瘀血凝阻于肾络相吻合。

高血糖会引起糖尿病肾病的微血管病变,长期的高血糖会引起糖尿病肾病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甚至呈结节状肾小球硬化。

长期慢性高血糖会激活血浆中凝血物质,使得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现代医学一般在治疗糖尿病肾病多采用降血脂、降血糖、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方法,这与叶天士提出的“久病入络”,络脉瘀阻的病理改变一致。

糖尿病肾病患者几乎都有瘀血的病理状态,有一些肢体麻木、肌肤甲错、舌质紫暗临床表现,因此在治疗上多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为主。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扩血管,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以及抗血栓形成,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强调“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的络病理论,为后世运用活血化瘀法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中医学习
 
3、毒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的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糖尿病患者病变日久或失治误治,会导致素体肾虚,痰湿郁热各种病邪不能化解,郁而化热,郁久化毒,毒邪随经脉血液入肾,损伤肾络,发为糖尿病肾病。

痰、瘀诸毒既是糖尿病肾病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诱发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因素。糖尿病肾病中的毒,代表着一种病势缠绵、顽固不愈的病因病理概念,导致肾脏的生理功能失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糖尿病肾病病程比较漫长,历代医家多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及肾”。

络脉受阻,血行涩滞成瘀,郁而化热,郁久化毒,毒邪阻络,阻滞气机运化,毒、痰、瘀互相交夹,脉络阻滞。中药大全

在糖尿病肾病中毒邪产生的病理基础是痰饮、瘀血、郁热阻滞络脉,缠绵不愈。毒邪损伤肾络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以此病机为依据,确立了补肾解毒通络法。在临床上多采用解毒、排毒法,运用生大黄等中药,开展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4、结论
 
糖尿病肾病是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是其根本,标实多为痰凝、血瘀、湿阻、水停、浊毒内生等。

痰瘀毒既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痰瘀毒致病广泛,引起的并发症众多,所以在后世的治疗中不可单纯拘泥于痰或者瘀或者毒。

应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及体征的不同进行辨证,分清痰、瘀、毒的程度,找出痰瘀毒辨证规律,以达到辨证论治,使更多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改善症状,延缓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第28卷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