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情趣,是在荷包里熏茶,在轮胎上养花

 温柔的TIGER 2016-07-05
  情趣,是在荷包里熏茶,在轮胎上养花文|《读者》微信专栏作者江徐
  朋友圈是生活的一个缩影。
  微信里的人一多,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借助一个虚拟平台产生交集。闲下来的时候,翻一翻朋友圈,看看远处的陌生人在做什么,怎样过日子,其实也算一件有意思的事。
  朋友圈里各种晒。晒娃,晒自拍,晒宠物,晒美食,晒旅游,晒奢侈品标志……对于这一类,犀利的人就会说这么一句:愿你的生活过得像朋友圈一样美好。除此之外,自然还有各路微商、各种拉票、各类集赞……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朋友圈越来越乏善可陈。
  在这些繁杂之中,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所在。这一类晒的内容,与生活有关,与情趣有染。
  在《浮生六记》中,有这样一个生活细节: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这是芸娘的细巧心思,也是她的生活情趣。
  我一直以为,从前慢,现在快,当下社会应该没有人有这种举动。所以,当我在的朋友圈看到作家马国福的一条相关动态时,不能说不感动。
  学生时代,经常在《读者》等各类报刊杂志上读到马国福老师的美文。那时候,在我心目中,他就是写文章很牛逼的代表,我的偶像。后来有一年,去南京参加省作家读书班活动,与马老师有过近距离接触。好喝酒,品茗茶,有一股西北汉子的爽气与豪迈,这是他给我的印象。
  从朋友圈看到,马老师有一缸养了五年的荷花。入了夏,陆陆续续看到关于荷花的动态,今天第一朵荷花开了,明天又一朵荷花开了……为泥沙俱下的朋友圈送来一阵难得的清新。
  六月初,马老师发了一条文字动态,还配了相关图片——含苞待放,为了庆祝荷花即将盛开,我决定喝兄弟赠的宜兴乾红早春红茶。我是不是该向芸娘学习,弄块纱布,包一撮茶叶晚上放进荷包里,明天清晨取出来泡茶喝?
  没过数日,马老师又发一条动态,依然关于荷花——学习芸娘好榜样,宜兴红茶有荷香。古有东施效颦,今有马俗效芸。文字下面是四张“马俗效芸”的步骤图片。
  怎样算有趣的男子?
  作家庆山有这样一段描述:
  真正有趣的男子,他应知道怎么修理草坪,耐心种一盆花,养活一缸鱼,手工做一个木书架,或下厨煲出一锅汤。这一切远胜过在酒吧呼朋唤友,左拥右抱。他应是安静的,不多话,多话的男人多有孩童的幼稚心态。但他又保留有童真,那是对自我的一种认同和坚定,不受世间标准的界定,来去自如,生性逍遥。
  能够深入生活的肌理,运用万事万物的美妙之处,装点日常,使寻常日子在柴米油盐的长期浸淫中显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调。
  这样的人,不论男女,想必都称得上是有生活情趣的人。
  在我微友中,还有一个人,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从她朋友圈晒的内容就不难看出,同样很有生活美学的一个人——
  在海螺壳里种兰草;将废弃的轮胎挂在墙上,然后养上藤蔓植物;就连做一道凉拌番茄,也要滴上几滴蜂蜜,挤上柠檬汁,尔后撒上几粒桂花……
  有人在路上随手采回紫茉莉的种子,栽在自家庭院;
  有人用桂花自制花香,而后静静封存让时间沉淀它的气息;
  有人随缘拾起随雨水飘来的小木块,涂上色彩与石头一起当镇纸;
  ……
  蔡澜说,女人最让人爱的地方是哪里?是真实吧,还有自由,还有独立,礼貌,善良,理智,情趣。
  之前看过一期金星秀,说到怎样的女子会让人觉得有情趣。
  金星分享了一个细节。她说,曾经参加真人秀节目,有一次,经过男女老少的忙里忙外,七荤八素萝卜青菜逐一端上饭桌,等着数十张张吃货的嘴巴大快朵颐。大概经过半天奔波与劳碌,大伙儿的目光与心思全都高度集中在美食上,倒是歌手曹格的妻子,走去门外,摘了数片树叶,轻巧卷起,再用牙签穿过,若干个DIY筷枕就此速成,小巧别致,瞧着煞是可爱。
  就是这样一桩小事和细节,给主持人留下深刻印象,让她对这位女子暗自刮目相看。这真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女人呀!
  我跟金星一样,对这个会生活、有情趣、怀灵巧心思的女子顿生好感。
  情趣,并非表现在能言善辩的嘴皮子上,说一口华丽动人的漂亮话,也是不仅仅能够利用丰沛富足的物质展现高贵优雅,走到哪都是自带旖旎风光。
  真正的情趣,有一颗化腐朽为神奇的玲珑心,能够因材制宜,可以信手拈来,懂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道理。
  情趣是学古人在荷包熏茶,别出心裁在废弃轮胎上养花。
  情趣是因地制宜,精心布置一个房间,使之素朴之中见淡雅。
  懂得情趣的人,必定热爱生活,亲近自然。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乃至一蔬一果,一沙一石,一针一线,途径她(他)的灵心巧手,总能被充分挖掘和散发它们原有的美感。
  愿你懂得生活情趣,愿世间每一朵花,每一片叶,甚至邂逅的一只废轮胎,一一块小木头,也能在你那里重新获得一片春天。
  江徐专栏作者,80后女子,自由写作者。喜静,爱自由,有时闭门读书,有时出门云游。个人原创公众号:江徐的自留地(ID:jiangxv08)
  本文系《读者》微信公众号独家稿件,如需转载,务必在文首注明:“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作者 江徐。申请白名单,请在“读者”微信后台留言“转载”获取转载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