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誉为“当今画梅第一人”,却自称只算艺坛“一朵花”!

 lemon0520 2016-07-05



不动便没有画。

艺坛百花齐放,我算一朵花。

——关山月


关山月(1912年—2000年),
原名关泽霈,生于广东阳江。
著名国画家、教育家。
是“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弟子,
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代表画家。



红梅图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
关山月禀承高剑父所倡导的
“笔墨当随时代”、
“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
他的画不仅具有岭南画派的共性,
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

 


墨梅图

 

关山月于山水、花鸟、人物皆能,
尤其擅长画梅。
他先后出版有《关山月画集》
《关山月、傅抱石东北写生选》
《关山月作品选》
《井冈山》等作品。

 


报春图

 

自小与梅结缘

 


峭壁雪梅图

 

  关山月出生的村里种有红梅和白梅,附近又有一片老梅林,他常随父亲一起到梅园灌溉、写生,领略了“暗香浮动”和“疏影横斜”的意境,体会了傲寒的品格和沁人心脾的清香,梅花“凌厉冻霜节愈坚”的性格和“神清骨冷无尘俗”的气质。就这样,他从小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报春图


机缘巧合拜高剑父为师



迎春图


  关山月在广州裱画店看到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的作品,特别喜欢,这是他第一次知道高剑父,也第一次有了想拜高老为师的念头。听说高剑父在中山大学有兼课,但只有中大学生才能听课,关山月只好借了学生证,冒名顶替去听课。



墨梅图

 

  一次,高剑父要同学们临摹他的一幅画,专门走到关山月面前并停下看他画,询问他是哪个班的学生,关山月结结巴巴,将冒名顶替如实告诉了老师,心里十分害怕,可怎么也没想到,高剑父对他说:“你明天不用来了,到我的春睡画院学,免收学费,包吃包住。”从此,关山月成了高剑父的入室弟子,并有了“关山月”这一艺名。

 


1984年作 红梅双雀


和妻子喜结连理,相濡以沫

 



  1935年,24岁的关山月与17岁的李秋璜结婚。关山月任教93小学,李秋璜是班里最大的学生,成绩优秀,但交不起学费,透露出轻生之意。关山月耐心劝慰,还请求学校食堂负责她三餐。李秋璜感激,就经常上门帮忙打扫清洗。

 


红梅雏鸡图


  两人越走越密,终于在工友的撮合下结成连理。关山月的收入拮据,一席简单的婚宴还是工友们捐助。在婚宴上新娘却迟迟不肯露面:因为家里只有两件破旧衣衫,洗一件,穿一件,没有得体的衣服,新娘不敢上酒席,那次婚宴就只有新郎参加。此后,两人相依相随逾半世纪,李秋璜都为关山月操劳。

 


迎春图


  1943年,关山月携李秋璜赴敦煌临摹壁画。在幽暗的洞窟中,关山月成功临摹了80幅珍贵的壁画,都是李秋璜一路举着油灯来照明。1993年,李秋璜病逝。亲友担心83岁的关山月动情,不让他参加告别仪式;关山月就在画展中临时增加了几幅敦煌壁画摹本,以纪念妻子“不尽的恩情”。



迎春图

 

不为画梅而画梅,自创“关梅”



雪里见精神


  关山月最爱画梅花,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所画的《梅花》别有韵味,不论是红梅、白梅或墨梅,都枝繁花茂,错落有致,色调饱满,繁花灼灼似火焰,枝干粗壮如铮铮铁骨,一洗前人疏枝瘦萼、孤傲绝尘的清冷低迎之气。

 


梅花图


  他画的梅花,因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跳出了前人画梅套路的一大突破,既体现了时代精神,更形成了他的个人风格。他认为“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在画梅时完全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梅花之中,使人一见便知是他画的梅花,所以有人索性把它们称为“关梅”。

 


红梅寿石图


  其实,在细心的观察、反复的写生下,他早已将梅花的形态与特征印在脑海里,梅花的生命也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在他笔下,梅花万种风姿,或疏朗瘦健,或俊俏孤傲,或明艳繁茂,或坦荡大气,鲜红的花瓣与浓淡勾勒的枝干相互映衬,白雪压枝与生机盎然的冲天新枝更是形成了强烈反差,堪称一绝!

 
墨梅

 

  关山月为人也如他笔下的梅一样,正是“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他不论画巨幅还是画小品、不论为国家还是为朋友作画,都非常认真,二三十年来创作梅花无数,为人们认可和称道。他还最喜欢“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种性格。


  他把梅花看做良师益友故称之为“梅师”、“梅友”,创作的大量梅花题材作品堪称是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人艺术技巧完美结合的典范,为新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胭脂香雪图


关山月一生爱梅,
他画的梅花有思想,
也有他的喜怒哀乐。
他不执意于“为画梅而画梅”,
正所谓“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双梅图


  除了梅花,曾经关山月也画过玫瑰,还有这么一故事:


  1942年,关山月在成都举办画展,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大为称赞。著名艺术大师张大千解囊认购了画展中标价最高的一幅画。此消息顷刻传遍成都,参观画展的人与日俱增,买画的人也争相而至。可是画展结束后,关山月却欠下了一大笔画债。由于画展上展出的一幅《玫瑰花》的画上,贴了二十几张要求重画的订件的红条子,关山月不得不天天依样画葫芦,临摹自己的那幅作品《玫瑰花》。


  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在追求艺术,而是在为金钱进行简单的机械劳作。于是,他停止继续复制,收拾简单的行装,离开成都,北上经兰州到敦煌去写生作画。从那时起,他就发誓永不画玫瑰花,绝不为追求钱财而出卖自己的灵魂。所以此后,人们再也未见关老画玫瑰花了。


  在关山月看来,艺术并不是为了金钱,他不反对卖画,但画画绝不是为了卖画。从此,他便静下心来绘画创作。

 


墨梅图


文革时因画梅而触“霉”头

 


1978年作 报春图

 

  关山月喜画梅,并以画梅著称,其作多为巨幅作品,气势磅礴,构图险而气势雄,与传统画梅不同。



三清图 82×96厘米

 

  关山月在1963年所作的《报春图》,用倒挂的梅枝与冰峰雪岳形成视觉冲突,结果在文革中受到批判,被诬为“攻击社会主义倒霉(梅)”;《东风》中三只燕子逆风而飞,为“反骨毕露”;有人更是找出了竹画中的“介”,解读成“蒋介石”…… 因此关山月被安排住进了广州美术学院的猪栏。后又下放到三水等干校,改造5年。

 


三友图 镜心


  与其一同下放的学生陈金章后来追忆:


  “到处都有人监视着,谈(画)都不敢谈……”他记得,老师是“获政策照顾”,被安排到田间放牛。 不过,女儿关怡提起此事,大鸣不平:“‘照顾’其实是将他和大众隔离开来,单独批斗,更为屈辱……”

 

  据介绍,当时让关山月看管的是头缺鼻、好斗的公牛,根本无绳可牵。专案组又另下规定:每夜都必须按时将公牛带回;若公牛与其他牛发生争斗,或是踩到河田,都将视为“政治错误”处理。


  七十年代复出后,关山月作品中的梅枝全部向上。直到八十年代后才重新开始艺术探索,达到新的高峰。对此关山月曾在1987年作的《天香赞》题跋中题诗:“画梅不怕倒霉灾,又遇龙年喜气来;意写龙梅腾老干,梅花莫问为谁开。”

  


1988年作 墨梅 立轴

 

一生中三个阶段,不断突破创新

 


雪里见精神

 

  关山月一生致力于传统技法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关山月继承了中国写意画中水墨为主与古代壁画中人物画的方法,也明显地吸引了西画的写实手法。



1974年作 雪梅图 


  第二个阶段,包括50年代到70年代的约30年间。关山月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以饱满的热情,用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描绘了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

 


红梅积雪图 立轴


  第三个阶段,从80年代至今。他由“形”转“神”,笔墨意趣大为加强,用笔泼辣、奔放、恣肆,对画面构图处理更加精妙,意境更幽深。

 


1991年作 梅雀图 


  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因而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而且,关山月在中国画中融入了写实成分,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实境感,这是对岭南画派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墨梅 立轴

 

  不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关山月的创作都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既是对传统中国画的拓展,也使得中国画在新的时代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他在半个多世纪孜孜不倦的探索、创新及发展中,所取得突出的成就让他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上不可缺少的人物。

 

部分作品欣赏:


悬挂在人民大会堂迎宾厅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画面的近景是江南青山绿水、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还有长城则贯穿整个画面。画中的东侧,一轮红日照耀着祖国的锦绣大地,气势磅礴。整个画卷气势恢宏,象征着祖国的强大和江山的美好。这幅画,关山月负责画前景的松树和远景的长城雪山,而流水瀑布则由傅抱石来画。



《绿色长城》  中国画  144.5×251厘米  1973年


  这幅画是参加1973年“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的作品,是新山水画的又一范本。明朗的阳光下,南国海岸一片郁郁葱葱,海水卷起一层层浪花。沿岸是绿色的防护林,高耸的木麻黄被风吹动成一道道波浪,与海浪互相呼应。题目定为《绿色长城》以寓长城既可防沙,又可防风,还可以防敌人,是一个绿色的铜墙铁壁,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龙羊峡  立轴 1978年作


  画面中的山崖高耸入云,铁锁桥在云雾中隐约可见,这些都彰显了山崖的高,气势的壮。为了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突出重点,关山月细致刻画了山崖的关键部位,水电站就建立在山崖顶部,看起来十分微小。

 


黄河水车 43×33厘米



黄浦江上的早晨 42×31厘米



积雪 43×32厘米



金山寺一角 42×31厘米



祁连牧居 41×33厘米



石上泉声带雨秋 69×138厘米



石上松 92×138厘米



长河颂 28×16厘米



水仙 64×134厘米



春光 53×26厘米



1998年作 冬雪傲梅



《进攻海南岛》  133x96厘米  1950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



《今日之教授生活》  116x64.3厘米  1944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



《凤首一弦琴》  36.7x27.8厘米  1943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



《人间存正气》  137x68厘米  1986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


责任编辑:艾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