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脉知病之入门方法初探

 恒之中医养生 2016-07-05
        日前曾与本版版主trueamour私下通信提到过一位没有医师执照却诊脉如神的老先生,
        他在高雄冈山那边有个小场子,每周看二天病人,
        他的专长是治疗肠胃疾病。「治肠胃病有神效」,就是他的写照。
        同时,他单凭把脉就能得知病人身上有否肿瘤,不过,他自己说他是不治疗肿瘤的。
        老先生是福建永春第三代传人。
        他通常使用左手把脉,他坐在病患的右前方约四十五度角的位置,
        他的规矩是「男左女右」,也就是说,男生要先把左手,女生要先把右手。
        同时,他可以食指在寸、中指在关、无名指在尺,
        他也可以反过来,食指在尺、中指在关、无名指在寸,
        不过,他的三根手指头都是相互并排贴靠着的,
        把右手时,他的大拇指则轻置于病患的虎口附近,
        把左手时,他的大拇指则轻置于病患的大鱼际附近。
        这样说,大家应该可以把那个样子想象得出来。
        然而,他的「寸」与一般书本上所说的「寸」并不一样,他的寸比较靠近鱼际,
        甚至就在「鱼际穴」上面。
        其实他的寸关尺都蛮特别的,跟一般中医师的把脉部位有些不同。
        过去,他精力很好的时候,大概是二十年前,以及他前年刚复出、病人还不多的时候,
        他使用「站着把脉」的方式,就是「垂腕」,手掌会跟前臂呈几乎九十度直角,
        他五根手指都是伸直的,五根手指与手掌之间几乎呈直线。
        就这样,他可以食指在寸、中指在关、无名指在尺,
         也可以反过来,食指在尺、中指在关、无名指在寸,
        他的手臂都是悬空的,就跟古人写大楷毛笔字几乎一模一样那样「站着把脉」。
        最近,他因为七十余岁了,精力比较差,所以他把脉时都不像往常写大楷毛笔字
        那样「站着」了,但是取脉法大致如前所述。
        如果是初诊,病患的每只手大概会把二十秒到半分钟左右,
        如果是复诊,他就比较随兴了,病患的每只手大概会把十秒钟左右。
        如果病患怀疑自己身上有肿瘤,他就会开始认真把脉起来,
        这时候病患的每只手就可以把到将近一分钟,两只手大约费时两分钟。
        虽然他按脉时间偏长,但是,病患被他把脉的手却丝毫不会有什么血流不畅的感觉,
        因为他是「轻置于」病患的皮肤上。
        他把脉几乎完全无所谓「中取」与「沉取」。
        全部都是能让病患感觉手臂非常轻松的「轻取」,
        然而,他的轻取还是有轻重调整的,只是调整的幅度非常之细微,让人很容易忽略。
        这位老先生他不看舌头,面象也看得少,问诊也问的不多。几乎全部都是以把脉为主。
        这篇文章后面,要跟诸有缘分享的是那位老先生所口述的「诊脉入门方法」。
        姑且先由我这个「不成材、未入门」的麻瓜,说说老先生口授的『入门』的方法。
        也许,许多高人先进将来未必都能有机缘与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前辈学习,
        也许是因缘不具足,也许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许是其他种种原因,
        但是,如果能学会这种方法,也许未来能够超越那位老前辈也说不一定。
        正所谓:「男儿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
        注:以下内容,是经过小麻瓜自己消化吸收过的产物。
        如有其他疑问,请诸有缘「不远百里」去当面跟那位老前辈请益吧。
        一. 诊脉基本功:
        练法:1.准备动作:
        目标:全身放松、正坐椅面、统一身心。
        正坐于椅子上,双足平放于地面上,足尖平行,可有微微内八之势。
        当然,地板有寒气,可着拖鞋或置巧拼地毯,请大家自行注意。
        双腿平放于椅面上,切忌翘二郎腿,亦不可作小腿交叉之姿势,
        双膝微开、与肩同宽,双膝可有微微内扣之态势。
        背部不可贴靠椅背,背部松落,腰部放松,端坐于椅子上。
        双肩下沉放松,双手放松。双肩可微微内扣,有含胸之势,
        背部放松,尽可能作到太极拳那种「拔背」的程度,
        「含胸拔背」,目标是要放松全身,注意不要使自己紧张。
        同时,微微提肛,收会阴。
        双手可以结印,通常可以结「法界定印」,或称为「禅定印」,
        比较能统一身心而不散乱。
        「法界定印」:仰左手,并仰右手于其左手之上,两手拇指的指头相接
        ,左手置右手之上亦可以。
        通常,我们会把比较「好动」的手,例如右撇子惯用右手则右手好动,
        或者,另一家说法是,右撇子惯用右手、致使右手阳气较虚、
          故主阴,左手少用而阳气盛,主阳,则左手为好动。
        各家说法不一,总而言之,拿我们较「安静」的手放在下面,把较
        「好动」的手放在上面,用安静的手来制约好动的手。
        结印的手印可以置在大腿上,放在生殖器上方或前方,以舒适为度。
        结印与否并非重点,统一身心才是重点,不要本末倒置。
        舌头轻放,全身放松正坐。双目微张或闭,不拘。
        前面所言之:足尖微内八、双膝微内扣、双肩微内扣含胸、提会阴,
        重点都在于要达到「统一身心」的目标,切不可以过分使用「蛮力」,
        否则会弄巧成拙,反而不能放松。
        放松方法很多,各家不一,前面所言仅供参考,大家各自衡量取舍。
        重点在于要努力完成后面的「诊脉基本功」。
        2.诊脉基本功:
        目标:外息诸缘,专注呼吸,胸部无起伏,腹部达到极限胀缩,
        气息绵绵似无。
        闭上双眼,或者「垂帘」,也就是眼皮闭七分,目光留一点,
        「垂帘」之时,会有微微光线入眼,所以不容易「昏沉」,
        但是又无法看清楚前面,所以不容易「紧张」。
        「闭目」或「垂帘」不拘,放松是原则,统一身心是目标,要注意。
        闭耳。必须用意念令自己双耳不闻。
        鼻子吸气,吸气时小腹突出,感觉突出到极限,突出到不能再突出,
        吐气时小腹凹陷,用嘴巴吐气,而且要彷佛达到前面肚皮贴到后背脊骨,
        尽可能朝向「神阙穴」贴「命门穴」的那种目标迈进,
        彷佛「肚子跟一张纸一样薄」的那种程度。
        不论吸吐,都要渐渐朝向「细微柔匀」的目标迈进。
        吸要吸到腹部鼓到不能再鼓,吐要吐到彷佛「肚子跟一张纸一样薄」。
        胸部则不动,完全不使用胸部呼吸。而是使用腹式呼吸,或称之为
        「横膈膜呼吸」。
        如果在这当中会感觉气不足而觉得似乎要喘不过气来,可以「借气」,
        也就是说,肚子不动,维持原来吸吐的瞬间状态,
        然后用鼻子偷偷吸或偷偷吐一些空气,以缓和紧张,
        但是注意:不可以使用「嘴巴」借气,为什么呢?
        因为嘴巴是拿来检查自己的进度用的。
        怎么检查?
        每次吐气时,老先生要求我们要在放松的情形下,尽可能作到「圆唇」,
        也就是集中把吐出来的气体从一个「圆洞」中吐出。
        我们学过国中高中的数学,因此知道使用固定长度的直线要围出最大的
        面积,最后的结果就是「画圆」,我们要『轻轻』努唇呈现圆形小孔
        ,让所有进入胸腔的空气都能统一从该圆孔出去。
        此时,这个「最大面积」能造就最大的「空气流量」,
        「最大流量」的空气如果是温热的,
        表示它很接近我们的体温,表示我们吐气的速度太快;
        出去的空气如果是冰凉而接近室温,表示我们吐气的速度已经
        缓慢到「若存似亡」的程度,那样就接近合格了。
        换言之,诊脉基本功的重点,就是朝向全身放松,让自己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然而,放松是目标,却也是「困难点」。
        烦恼重的人,眼睛一闭、就眉心紧绷起来,或者,时常不自主咬牙磨齿,
        或者,昏沉想睡,或者,胡思乱想,或者,掉举乱颤,或者,.....
        虽然困难,但是老先生已经教我们检查的方法了,怎么检查?
        就是看自己的呼吸有没有办法作到「若存似亡」。
        -----------------------------------------------------------------------------
        总之,功力不足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室温二十八度时,尽可能作到正坐并放松,
        在嘴巴前面五公分处放置镜子,如果自己正坐十分钟了、
        而那面镜子却没有起雾,那就表示我们进步了。
        功力进步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室温二十度时,尽可能作到正坐放松,
        在嘴巴前面五公分处放置镜子,如果自己正坐十分钟了、
        而那面镜子却还没有起雾,那就表示我们进步了。
        功力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室温十度时,尽可能作到正坐放松,
        在嘴巴前面五公分处放置镜子,如果自己正坐十分钟了、
        而那面镜子却还没有起雾,那就表示我们进步了。
        ------------------------------------------------------------------------------
        二. 诊脉心法有二:
          练习诊脉基本功,是为了临床实际诊脉作准备。
          实际诊脉时,我们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 隐藏自己的呼吸。
          2. 意念专注于他处。
          换言之,在练习诊脉基本功时,我们要「闭目、闭耳、宁静放松、统一身心」,
        如前文所述,把意念专注于呼吸,就会比较容易成就。
        用吐气的情况来检查自己的程度,就会比较不容易出岔,
        因为老先生的教法接近于「禅定」的功夫,而禅定不当则易走火入魔
        ,所以要专注于吐气的状态,就不容易出偏、比较不容易走火入魔。
        然后,在实际临床诊脉时,我们却要开始把自己打开来接触外面的世界。
        因为打开了自己,于此同时,很容易「杂念纷呈」,呼吸比较容易散乱。
          所以,要保持自己的呼吸仍究绵绵似无,进而达成「隐藏自己呼吸」的目标,然后,
        我们才能渐渐地清楚观察到患者的呼吸、以及其他各种状态。
        临诊时,把一只手放在病人寸关尺上诊脉,
        (按脉方法各家不同,老先生还没有教我细节,只告诉我「男左女右」,
        就是男性病患要先诊其左手的脉象,女性病患则要先诊其右手的脉象。)
        另一只手,则摆在另一侧,如手持一张小抄那般,
          换言之,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左手或右手诊脉,
        如果是使用左手诊脉,就摆出右手拿小抄的样子,
        病人坐在医者左前方四十五度处,伸出手让我们把脉,我们伸左手按脉,
        我们的右手则伸出置于我们右前方约四十五度处,手掌轻握小抄,
        当然全身要放松正坐,此时,我们把意念集中在那个「小抄」上的某一点。
        总之,临床诊脉之时,切记不可以把意念放在诊脉的那只手上!切记!切记!
        如果有人能作到这两项目标,应该就可以去找他拜师了。
        那位老先生不轻易收徒弟,因为他单凭把脉就能知道你心中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不过,他讲话是很保守的,不会让别人难堪。
        只是,要当上他的徒弟,应该必须是有相当根器的人。我呢?我只是个不成材的麻瓜。
        那位老先生人很好,他的病人凡是超过八十岁以上都是免费,
        但愿他能早日把他的好东西传下去。让福建永春第四代传人能早日出现。
        或许,福建永春的第四代传人,在文字的传承之下,会出现几百个人、甚至几千个人呢。
        阿弥陀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