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天童老僧 2016-07-06

       从定义上来讲,标准镜头的焦距应是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以135规格相机传感器对角线长度43mm为例,标准镜头的焦距也应为43mm。不过40mm~55mm的视角都颇为接近标准镜头的视角,因此在这个焦距范围内的定焦镜头都被称之为标准镜头。本刊编辑搜罗了目前市面上在售的10支大光圈标准定焦镜头,这些镜头的焦距涵盖45mm到55mm,镜头最大光圈从F1.2到F1.8。其中既有佳能一门三杰和尼康的新老“人类光学精华”,也有索尼FE卡口的蔡司55mm和最新推出的G型50mm标准镜头,副厂新锐腾龙SP 45mm及黑科技名将适马50ART亦在本次对比阵容之中,最后还有永诺出品的第一支国产自动对焦镜头YN 50mm 1.8(尼康卡口)。编辑将逐一体验这10支镜头,从镜头外观做工到对焦操控性能,最后通过实拍效果对比,对这10支镜头进行深度点评。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自动对焦的“夜之眼”— Canon EF 50mm F1.2L USM

EF 5 0mm F1.2L USM作为一支最大光圈F1.2的定焦镜头,体积还是颇为庞大的,镜头采用典型的L级镜头外观设计,前组镜片的镀膜也非常迷人。对焦采用前组移动的方式,在无穷远和最近对焦距离时,第一片镜片处在不同的位置。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从结构图不难看出,EF 50mm F1.2L USM是比较典型的改良双高斯结构,6组8片的结构和经典的6组7片结构非常相似,只是最后一组镜片采用了非球面镜片,用于提升成像质量。它的前辈最大光圈F1.0的老款镜头采用的8组11片的设计同样也是双高斯的徒子徒孙,不过采用了更多的镜片、更复杂的结构。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佳能大光圈标头历史源远流长

除了这支号称135单反自动对焦镜头中光圈最大的EF 50mm F1.2L USM外,佳能在标准定焦领域,还推出过不少大光圈镜头,例如为L39卡口设计生产的50mm F0.95这样的惊艳之作。不过称EF 50mm F1.2L USM为光圈“最大”的自动对焦镜头需要加一个“在售”的前缀,因为它的上一代产品是非常稀少的EF 50mm F1.0L USM,最大光圈达到了惊人的F1.0。

梦幻×锐利×妖艳

EF 50mm F1.2L USM是目前市面上仅有的两支最大光圈达到F1.2的自动对焦镜头之一,另一支是EF 85mm F1.2L Ⅱ USM。EF 50mm F1.2L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F1.2的超大光圈,虽然实际T值在1.5左右,但是仍然营造出了无与伦比的虚化效果,拥有朦胧如薄雾般的焦外表现。虽然景深极浅,但是主体的合焦位置仍然比较锐利。清晰的主体马上会被晕染开的焦外过渡所包围,氛围感极佳。在暗光、弱光条件下,稍微冷调的暗部层次烘托的画面更加有味道。同时这支镜头的发色非常艳丽,不管晴天还是阴天,画面色彩饱和度都较高。

不只是虚化,氛围感也很重要

虽然EF 50mm F1.2L USM是当下暗光条件下最为优秀的自动对焦镜头之一,但是“夜之眼”“夜神”一类的名号却从来没有挣得,颇为可惜。这支镜头常被许多摄影师诟病跑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景深太浅,这对对焦系统判断合焦位置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从纸面数据来看,EF 50mm F1.2L USM在色散控制、分辨率以及便携性上表现得都并不突出,但是EF 50mm F1.2L USM独特的氛围营造能力,是许多高解析力镜头无法企及的。如果你想选择一支性能均衡的标准镜头,或许它不是你的菜,但是如果你追求梦幻的焦外效果以及优秀的氛围感,那么非它莫属。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Canon EF 50mm F1.4 USM

EF 50mm F1.4 USM的外观和EF 85mm F1.8 USM非常相似,作为中档镜头,它拥有景深标尺窗,虽然没有红圈加持,但是镜身也围绕了一圈金色的线条。镜头体积适中,虽然和EF 50mm F1.8 STM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在F1.4规格的镜头中,还算小巧玲珑。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这支镜头的结构继承了典型的改良双高斯6 组7片的设计,没有采用特殊镜片,双高斯特有的像场平坦均匀的特性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对边缘画质和色散的校正即便镜组结构复杂一倍也没有多大用处。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成像清澈、体积轻便—符合标准的标准镜头

经过实拍,对比其他镜头,EF 50mm F1.4 USM的表现属于中间水平,或许恰如官方给它的定位。在F1.8和F1.2之间,做了一个完美的过渡,如果F1.4的表现过于抢眼,那么F1.2就要成为脸红尴尬的存在;如果表现过于顽劣,那么就毫无存在的必要。EF 50mm F1.4 USM解析力不错,锐度和反差都表现适中,成像风格比较中性。在画质虽然不突出但是完全能接受的前提下,EF 50mm F1.4 USM是F1.4规格标准镜头中体积控制得最为合适的一支,没有比EF 50mm F1.8 STM大出许多,比适马及腾龙的F1.4/F1.8标头又紧凑许多。如果你只是日常使用、扫街,不吹毛求疵于镜头分辨率,EF 50mm F1.4 USM其实既符合你的要求,也符合你的钱包。

征战沙场20年,F1.4略显尴尬

EF 50mm F1.4 USM其实在佳能庞大的EF镜头群中非常尴尬,也是相同规格受到副厂镜头冲击较大的一支原厂镜头。在F1.2的规格中,佳能独占鳌头,即便副厂镜头的光学素质同样优秀,但是苦于没有F1.2的梦幻大光圈,稍有不敌。而F1.8的规格中,佳能“小痰盂”“铁痰盂”等昵称稍显不雅的镜头系列作为入门标头是所有摄影师绕不过的门槛,只有这支EF 50mm F1.4 USM的身影,幽怨又尴尬。

第三代“痰盂”现已登场-Canon EF 50mm F1.8 STM

新一代的入门级标头从外观来看做工提升了不少,镜身漆面比上一代高级了许多,手感出色。镜头体积依旧紧凑小巧,镜头后组的卡口从塑料材质改为金属材质,耐用性有一定提升,总之这支镜头从外观看,并没有什么廉价的感觉。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对比老款小痰盂二代,铁痰盂的光学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沿用了比较成熟的5组6片设计,不过结构没有大调整的前提下,镜头镀膜技术进一步进行了数码优化。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昵称依旧尴尬,步进式马达改善对焦

相比尼康入门级标头“人类光学精华”这样高大上的昵称,佳能用户将50mm F1.8系列的标头称之为“小痰盂”。经历了EF 50mm F1.8、EF 50mm F1.8 Ⅱ之后,佳能新发布了EF 50mm F1.8 STM。由于镜头卡口部分一改往常廉价镜头塑料材质的本色,采用了金属卡口,被大家赋予了“铁痰盂”这样的爱称。虽然昵称略有不雅,但是这支镜头的表现却很快博得了许多摄影师的喜爱,编辑也认为这支入门级标头的更新非常到位。老款的EF 50mm F1.8 Ⅱ其实在光学素质方面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劣势或者缺点,镜头锐度、解析力、颜色倾向都属于表现优秀的项目,只有对焦速度分外令人诟病,对焦时拉风箱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次新更新的EF 50mm F1.8 STM采用了步进式马达,不管对焦速度快慢与否,拉风箱的现象是绝对看不到了。

全面升级的“铁痰盂”兼顾视频领域

STM步进式马达的加入首先提升了它的对焦性能,其次较为安静的STM步进式马达在视频拍摄时也非常有用,对焦时不会产生非常吵闹的对焦声响。对于前代的提升自然不止于STM马达的改进,“铁痰盂”的做工也提升了不少,虽然还是采用的塑料材质镜身,但是手感要比前代好出太多。焦外部分由于光圈叶片采用了7片设计,比起老款的5片光圈,焦外过渡更加柔和,二线性状况减轻了许多。

新一代“人光精”— Nikon AF-S 50mm F1.8G

典型的G型镜头外观,镜身漆面很有尼康风格。体积比D型50mm镜头要大一圈,毕竟加入了机身马达。重量依旧很轻盈,毕竟大量采用了工程塑料,但镜头后端卡口采用了金属材料。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经典的6 组7片结构,不过加入了一片非球面镜片提升成像质量。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尼康第一支F1.8规格G型镜头

当下,尼康旗下NIKKOR镜头1.8G军团已经是大名鼎鼎,拥有20mm、24mm、35mm、50mm、85mm五支性价比超高的定焦FX规格镜头,而这个系列的第一支镜头,就是发布于2011年的AF-S 50mm F1.8G。相比起老旧经典的AF 50mm F1.8D,AF-S 50mm F1.8G从参数型号即可看出新镜头采用了AF-S镜头马达设计,对焦速度进一步提升。整体改进了镜头外观,镜头从D型升级为无光圈环的G型,外观也采用了新式设计,体积略微增加。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标头中性能最为均衡的一支

AF-S 50mm F1.8G采用了典型的改良过的双高斯结构,6组7片的结构中还有一片非球面镜片,像场平坦,锐度优秀,球差极小。成像素质比老款AF 50mm F1.8D有明显的提升,不过镜头锐度柔和了许多,焦外效果有着极大的进步,虚化的光斑过渡细腻,焦外二线性现象较弱。操控性能上采用了SWM马达,在迅捷对焦的同时,对焦声音非常轻微,绝不存在老款AF 50mm F1.8D对焦像狗叫”的现象。色彩清淡,很多人喜欢老款镜头暗部偏冷的发色表现已经在这支G型镜头上看不到了,独特的味道消散在均衡的光学素质中。如果说非要吹毛求疵找出一点缺点的话,只能说7片光圈叶片让它的焦外不够完美,如果是9片圆形光圈叶片就再好不过了(后续发布的尼康F1.8规格G型镜头大多采用9片圆形光圈叶片)。

人类光学精华-Nikon AF 50mm F1.8D

和许多D型镜头相比,AF 50mm F1.8D的外观也比较另类,不过这支镜头突出的优势就是非常紧凑,是参与点评的这10支镜头中体积最小的一支。不过这支镜头没有镜头马达。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典型的改良5组6片双高斯结构,在尼康的光学工程师手中,发挥出了极大的威力,光学素质令人称道。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人类光学精华的本质是双高斯

在摄影器材圈,粉丝吹捧自己手中的器材有太多的谄媚用语,有些成为了笑柄,有些是戏谑,有些则沉淀下来,成为一支镜头的称号,那就是“人类光学设计精华”—AF 50mm F1.8D。作为一支D头,AF 50mm F1.8D很好地延续了D型镜头那令人发指的锐度和反差表现,光圈收缩至F2.8至F4阶段,锐度非常之高,物体的边缘清晰可辨,画面中心分辨率可以接近4000线的极限水平。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同样作为入门型标准镜头,尼康AF 50mm F1.8D获得了这样的称号,其实让其他品牌的粉丝非常不满,不过要细究起来,所谓的人类光学精华的本质,其实就是它所采用的双高斯结构,像场平坦、畸变小、反差高这样的优势在AF 50mm F1.8D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双高斯结构有着上述优点的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镜头结构较为简单,不需要许多奢华的非球面、低色散镜片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对焦并不慢,焦外二线性明显

作为一支D型镜头,对焦速度一定程度上是由机身马达所控制的,在有机身马达的尼康单反相机上使用这支镜头,对焦速度并不慢,甚至摄影师在实际使用时会觉得D型镜头的合焦更为坚决,速度之快许多摄影师称对焦声音为“狗叫”,不过在实际拍摄时还是会出现合焦拉风箱的现象,另外一个不爽的地方在于对焦时对焦环会打手。这支镜头除了锐度是一显著特征之外,二线性也是其非常著名的“特点”,在拍摄强烈虚化的照片时,如果处于有树叶、线条的场景,虚化后的背景特别容易出现焦外二线性,焦外的过渡比较生硬。这款镜头在早期还可以买到铭刻着Made in Japan的日产镜头,不过后期已经全部是国内生产。

存在即合理 — Sony FE 50mm F1.8

这支镜头的整体外观是FE卡口索尼G型镜头的典型外观,由于定位的原因,并没有加入景深标尺窗口。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FE 50mm F1.8采用了典型的改良双高斯结构5组6片的设计,结构虽然老旧,但是经典,双高斯的战斗力依旧爆棚。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FE卡口性价比最高的大光圈定焦镜头之一

α7系列全画幅系统一直缺少一支廉价的标准镜头,光学素质优秀的FE 55mm F1.8 ZA虽然备受摄影师的喜爱,但是定位仍然不是“年轻人的第一支标头”,因为作为挂机标头的定位来说,FE 55mm F1.8 ZA的价格还是稍显高昂。直到伴随着今年索尼FE卡口镜头井喷,千元级别的FE 50mm F1.8发布,让EF卡口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入门级标头。许多索尼信众欣喜若狂,甚至由于FE 50mm F1.8 的发布导致二手市场上的FE 55mm F1.8ZA一时泛滥。不管光学素质如何,FE 50mm F1.8有着廉价的先天优势,必定能博得不少摄影师的青睐。

对焦不应该是弱项

这支镜头的色散控制、解析力基本都符合千元标头的水准。焦外略微生硬,色散控制可以接受。美中不足的有两点,其一采用了双高斯结构的FE 50mm F1.8光圈全开时的解析力并不是巅峰水平,需要收缩2~3挡光圈,在F4~F8阶段,画质才能称得上锐不可挡。其二,搭配α7全系列机身,对焦速度并不令人满意,起码相比FE 55mm F1.8 ZA来说差距较大。FE 50mm F1.8对焦精度不成问题,但对焦速度让人牙酸,作为一支备受期待的入门级标头,对焦速度成为制约它表现的门槛,实属不该。

德味 — Sony FE Sonnar T* 55mm F1.8 ZA

这支镜头的整体外观延续了ZA镜头的造型,现代化的风格设计和FE卡口的其他ZA镜头高度统一,比较显著的优势是这支镜头的直径并不大,体积较为小巧。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这支标准镜头既不像主流设计采用变形改良的双高斯结构,也没有追求极致地采用Distagon结构,而是采用了色彩表现优秀的Sonnar结构。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光圈全开已有超高解析力

FE 55mm F1.8 ZA是现代光学的杰作,也将现代镜头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该镜头MTF曲线被称为“死人心电图”,光圈从F1.8全开时,中央和边缘解析力就非常之高,并且在进入后半段没有明显的衰减,全程光圈都属于可用光圈。超高的解析力搭配α7RⅡ无低通滤镜高像素机身使用,完美地迎合了数毛党”的趣味。这支镜头除了拥有高解析力的优点之外,焦外表现也非常讨喜,过渡适中,边缘偏硬,能够较为生动地营造出立体感。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F1.8是对体积的妥协

许多摄影师拿到这支镜头之后,在对它优秀的光学素质赞不绝口的同时,总是念念叨叨一支如此昂贵的镜头,最大光圈仅有F1.8。不过FE 55mmF1.8 ZA的F值和T值非常接近,严格意义上可称为真正的F1.8,许多镜头虽然标称F1.4,但是实际T值在F1.5至F1.7左右。同时FE 55mm F1.8 ZA虽然光圈没有达到F1.4的标准,但是焦段比起主流的50mm要略长一些,增长的焦距也会提升焦外的虚化效果。最后编辑认为FE 55mm F1.8 ZA是搭配α7系列最恰当的几支定焦镜头之一,因为FE 55mm F1.8ZA的体积实在是可以称得上小巧玲珑。FE 55mmF1.8 ZA、FE 35mm F2.8 ZA、FE 28mm F2这三支镜头搭配α7系列全画幅机身是真正能体现其优势的组合。

惊艳的黑科技-SIGMA 50mm F1.4 DG HSM | Art

这支镜头的体积除了直径略逊佳能50L一筹之外,重量和长度都超过了佳能50L,是50mm焦段F1.4规格镜头中体积较为庞大的一支。镜头外观是适马Art系列的造型风格,从外观即可看出镜头的做工优秀,手感一流。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Distagon结构的标准镜头,8组13片的豪华设计显然不是双高斯可以承受的。3片低色散镜片和1片非球面镜片的加入体现了适马在追求极限光学素质上的决心。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采用Distagon结构的标准镜头

只要没有原厂情结,大多数摄影师都会承认,这支镜头是可自动对焦的F1.4规格镜头中最完美的一支。即便是有原厂情结的摄影师,也不得不承认,适马50mm F1.4 DG HSM | Art的光学素质、性价比都非常出众。在编辑的眼里,这支镜头的对手绝不是原厂一众F1.4规格镜头。50mmF1.4 DG HSM | Art并没有选择主流的双高斯或变形双高斯结构,而是采用了8组13片的Distagon结构,编辑推测和蔡司那支光学素质逆天的Otus55 F1.4一样,适马50mm F1.4 DG HSM | Art在保证画面中心解析力的前提下,设计的镜头像场要完全大于135画幅,因而“边缘”的解析力也非常之高。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光学素质论英雄

将Distagon结构应用在这支镜头上带来了优秀的解析力表现以及极小的球差、场曲,在此基础上,适马50mm F1.4 DG HSM | Art使用了3片低色散镜片和1片非球面镜片,在色散控制上也做得非常到位。实拍过程中适马50mm F1.4 DG HSM | Art的光学素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一支各方面都可以给出满分的镜头。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支镜头的确是现代镜头设计的杰作,也是“传统光学设计”的掘墓者。在适马大开金手指、黑科技产品频现之后,新发布的镜头很少能看到在光学素质方面略有欠奉,但在镜头风格上非常独特的产品了。

不走寻常路-Tamron SP 45mm F1.8 Di VC USD

SP 45mm F1.8 Di VC USD采用了腾龙新一代的镜头外观设计,外观更加简洁,现代风格更浓郁。作为一支标准镜头,SP45mm F1.8 Di VC USD的镜头长度略长。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受到双高斯结构全开光圈画质不佳、边缘球差难以校正的影响,并且电脑辅助光路设计的进一步成熟,许多镜头厂家在标准镜头结构上已经抛弃了双高斯结构。腾龙的这支4 5mm镜头就采用了非双高斯结构的8组10片设计,首片镜片内凹,一片非球面和一片低色散镜片加持,力图在全开光圈时就获得绝佳的成像效果。

防抖加持,焦段独特

这是一支45mm的标准镜头,这是一支8组10片结构的标准镜头,这是一支带有防抖机构的标准镜头,总的来说,这是一支颇为特殊的镜头。首先45mm焦段视角比起50mm略广一些,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镜头焦段。其次这支镜头采用了8组10片结构,从结构图来看这支镜头的结构和双高斯是八杆子都打不着的,同时首片镜片内凹设计也比较标新立异。这支镜头加持了腾龙VC防抖系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最大光圈只有F1.8的不足,在夜景手持拍摄时,防抖系统要比光圈大半挡更加实际。整个镜头体积不小,不像是F1.8规格的镜头,拿在手里颇有高级镜头的手感,但是未免有些不够便携。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全开超锐利,各方面表现均衡

这支镜头的实拍结果比较符合腾龙光学的一贯水准,全开光圈下的画面就非常锐利,并且不是傻锐”,完全不需要收缩光圈就有非常出色的解析力,锐度和反差都非常适中。焦外的过渡也对得起10片镜片的复杂结构,虚化自然,层次氛围感很强。镜头色彩倾向比较保守,表现略为清淡。分辨率表现出色的SP 45mm F1.8 Di VC USD色散控制差强人意,尤其是全开光圈时紫边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点需要尤为注意,毕竟这支镜头全开时表现就非常出色,为了消除色散而收缩光圈未免暴殄天物。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在性价比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的国产镜头-YONGNUO YN 50mm F1.8

从外观来看,这支尼康F卡口的镜头和原厂的AF-S 50mm F1.8G非常相似,除了铭文和LOGO不同,乍一看会以为是一支原厂镜头。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可自动对焦的国产镜头

当下投身光学事业的国内厂家并不少,许多已经陆续推出了各类镜头,但是推出自动对焦镜头的厂家,目前还只有永诺一家。YN 50mm F1.8作为尼康卡口镜头,搭载了镜头马达设计,尼康用户使用无机身马达的机身也可以搭配使用。光学结构是看起来非常眼熟的5组6片结构,滤镜尺寸58mm。镜头的做工并不显得廉价,这支尼康卡口版的镜头后卡口还采用了金属设计,镜身外观采用了仿皱漆设计,连景深标尺窗口都非常有尼康风味,尼康用户看起来应该会非常熟悉。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你可以买到的最便宜的标准镜头

永诺YN 50mm F1.8的光学素质超出及格线许多,镜头解析力、焦外、色散控制表现都不错,和尼康AF 50mm F1.8D及AF-S 50mm F1.8G相比,盲测是分辨不出哪支镜头是国产镜头的。焦外二线性并不明显,F1.8光圈时的虚化也非常强烈,不过散景有些散乱。搭配尼康D800系列机身自动对焦比较可靠,没有出现拉风箱的情况。综上所述,这支售价不足500元的标准镜头的表现完全对得起它的价格,可以称得上便宜量足,毕竟这是你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标准定焦大光圈镜头!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虚化效果对比

作为标准定焦镜头,虽然对虚化的要求不及长焦镜头那么强烈,但是优秀的虚化效果和焦外表现仍然是其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编辑选择同一场景,选取同一位置,统一采用索尼A7系列机身转接10支镜头进行拍摄,对比镜头在全开光圈、F2.8、F4、F8四挡光圈下的不同虚化效果。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佳能EF 50mm F1.2L USM:全开光圈F1.2的虚化效果自然不同凡响,虚化效果非常明显,浅景深营造出非常细腻的氛围。不过全开光圈时有明显的口径蚀,收缩至F2.8时基本不可见。口径蚀是大光圈镜头很难避免的一个问题。

佳能EF 50mm F1.4 USM:虚化效果非常通透,清澈的点光斑虚化轮廓较为明显,过渡略显生硬,有轻微的焦外二线性。全开光圈时点光源虚化并不能呈现完整的圆形,有轻微的口径蚀。

佳能EF 50mm F1.8 STM:由于采用了7片光圈叶片设计,“铁痰盂”的虚化效果尚可,但是焦外效果就不能称得上优秀了,焦外轮廓非常明显,前代“小痰盂”的二线性问题也没有得到明显改进。

尼康AF-S 50mm F1.8G:虽然没有了D型镜头上那么明显的二线性,但是F1.8的最大光圈,虚化效果仍然不够令人心醉。过渡虽然不够细腻,但是不显杂乱,虚化背景效果出色。

尼康AF 50mm F1.8D:虚化效果非常独特的一支镜头,焦外轮廓生硬,全开光圈时焦外二线性非常明显。

索尼Sonnar T* FE 55mm F1.8 ZA:这支镜头的虚化效果非常出色,虽然同为F1.8规格镜头,但是焦外过渡层次细腻,光斑圆润,二线性问题并不突出。

索尼FE 50mm F1.8:焦外效果平庸,由于没有采用多片或圆形光圈设计,全开光圈时虚化光斑较为杂乱。

适马 50mm F1.4 DG HSM | Art:虚化效果出色,全开光圈时口径蚀问题非常轻微,虚化光斑非常圆润,过渡表现也较为细腻,复杂的光学结构派上了用场。

腾龙SP 45mm F1.8 Di VC USD:45mm焦段F1 . 8 的虚化能力并没有比50mm焦段差,虚化效果不分伯仲,腾龙的这支镜头焦外并不显得杂乱,过渡还算有层次感。

永诺 YN 50mm F1.8:表现生硬的焦外表现,继承了5组6片结构未经优化的焦外二线性,虚化效果尚可,焦外有些杂乱。

色散控制对比

在当下标准镜头的色散控制手段中,增加特殊低色散镜片、提升镀膜工艺、采用保守设计都是设计师可以采用的招数,但是具体到不同的镜头中,各项参数必定有所取舍、妥协。例如追求最大光圈设计,那么色散控制就会非常艰难。想要大光圈也有优秀的色散控制,那么镜头价格就会较为高昂。下图10支镜头各挡光圈下的色散表现仅供参考(无遮光罩)。

:拍摄时安装遮光罩,可以起到减轻色散发生的作用,推荐在任何场合使用遮光罩。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佳能EF 50mm F1.2L USM:F1.2的超大光圈拥有优秀的焦外,但是色散控制却非常吃力,这支镜头全开时紫边非常严重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即便装上遮光罩,对紫边的出现也有心无力。

佳能EF 50mm F1.4 USM:全开光圈时难以避免前紫后绿的色散问题,收缩至F2.8后大幅度减轻,到F4时基本不可见。要注意的是,收缩光圈至F1.8,色散控制仍不如“铁痰盂”的表现。

佳能EF 50mm F1.8 STM:令人惊喜的是虽然焦外生硬被人所诟病,但是色散控制表现出众,全开时紫边问题就已经很轻微,如果配以遮光罩,完全可以应对白天各个角度的拍摄任务。

尼康AF-S 50mm F1.8G:G型镜头的色散控制完全优于D型镜头,全开光圈时紫边问题非常轻微,推荐搭配遮光罩使用。

尼康AF 50mm F1.8D:D型镜头的色散问题在数码机身上表现突出,虽然最大光圈是F1.8,但是前紫后绿的问题仍有出现,导致焦外效果非常杂乱。

索尼Sonnar T* FE 55mm F1.8 ZA:T*镀膜和蔡司光学在焦外的表现上非常优秀,但是全开光圈时仍有明显的色散问题,收缩至F2.8还有一定的残留,F4时基本消除。

索尼FE 50mm F1.8:在F1.8规格的标准镜头中,它的表现称不上出色,全开光圈时紫边较为明显,收缩至F2.8时色散问题减轻,F4时仍有残留。

适马 50mm F1.4 DG HSM | Art:全开光圈的紫边问题难以避免,不过有大量特殊低色散镜片加持,收缩1~2挡光圈后,前紫后绿的情况基本消失,F2.8时紫边已经非常不明显。

腾龙SP 45mm F1.8 Di VC USD:全开光圈时较为严重的紫边令人大吃一惊,紫边现象收缩至F2.8 稍弱,但减轻得

不明显,F4时才基本减轻。

永诺 YN 50mm F1.8:全开光圈时紫边问题较为明显,收缩1~2挡后基本消除。

镜头参数对比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总结:

标准镜头起点即终点10支全画幅标准镜头点评

臧否镜头,不宜套用一个标准

各个光学厂家经典的50mm焦段的镜头非常之多,往往会有数代版本,而细论当下在售的50mm大光圈定焦标准镜头,也绝非只有这10支镜头,如果算上非全画幅等效50mm镜头及手动镜头,摄影师可挑选的余地就更大了。在数量繁多的镜头种类中,摄影师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挑选合适的镜头,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一支镜头,得出的结果也必然不同。如果是对画质有极高要求的职业摄影师,选择高分辨率镜头才是理智的选择,不论原厂、副厂,挑选反差高、解析力高的那一支即可,不可拘泥于原厂情节。光学物理的特性决定了光学素质综合表现能力优秀的镜头,体积重量一般都无法非常称心如意,自古素质体积难两全。另外,要注意除了镜头理论光学素质中的分辨率、解析力、色差控制表现之外,镜头层次、焦外类型、镜头色彩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同一支镜头应用在不同的机身上,对焦性能也有较大差异,如果考虑转接至其他卡口,除了对焦之外,边缘画质劣化及眩光问题也有可能存在。因此,在评价相同规格的多支镜头时,套用一个标准下结论,无疑是走向了“键盘摄影师”的极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