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圆内方 善于融通

 虹72 2016-07-06


外圆内方 善于融通


     要做到外圆内方,善于融通,那么首先就要做到水的柔弱和不腐。
     柔是道家很重要的一项处世哲学,其伦理意蕴在于崇尚“谦下”、“不争”之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的性格,是道家“灵”与“柔”精神的生动体现。水性柔顺,明能照物,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正因为如此,那些有道德的人便以水的柔性效法,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奢望报答。
     水处柔弱,柔能克刚;水处流动,流水不腐。水处卑下,善于迂回,知迂回则无损;水善于忍让,善于融通,善于渗透,在一派柔弱之中,得以流畅,充满活力,这才是具备了真正的力量。
      水除了自己流动以外,水流还不时带动其他物体,促使或者帮助其他事物行动;水遇到阻力或障碍时,水力即随之相对增加,它放出全部能量,与障碍物进行冲击。水的循环周而复始,无论如何变化,都永不消失自我。
     水的运动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保持思想开放。唯有开放才能处于与外界不断交换与流动之中,吐故纳新,新陈代谢,才能保持活力之源。
     水流无处不到,虽然有时非常细微,可也能滴水穿石。水流润物细无声,时常涤荡着污垢,水经河流,注入大海,蒸发为云,降落为雨,滋养大地。水的融通理念启示我们,要能够容忍异质文化存在,唯有容百川才能强大。各种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价值。
     水的特性体现了方圆结合、善于融通的道理。历史上,有很多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春秋时期郑国的宰相子产在执政过程中,就很好地运用了方圆结合之道,善于融通之法。在振兴农业和建设军队上,他制定了刚硬严厉的政策,而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则表现得非常宽容。因为他深知:如果君主严刑峻法,过于苛刻,就会使人们畏而远之;如果太宽松,就会使臣子骄纵跋扈,不易驾驭。      所以必须恩威并济,把握好火候和时机。可以说,他的执政之道就在于刚柔并济,把握住了高压和怀柔两种政策的最佳尺度。正因为他深知方圆结合、善于融通是行之有效的处世手段并给以积极的运用,才收到了很好的治国效果。
来源:文柯《做人要方处事要圆

感悟: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一辈子无非是两件事:做事和做人。多少人一辈子都在哀叹做人难,难做人。铜钱是内方外圆就是中国辩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事要方,做人要圆。做人能做到“方”“圆”十分艰难,也很难完全做到!能为了“方”“圆”去承受牺牲的是小成功、小境界;不愿牺牲也做不到“方”“圆”的是不成功。如果截然相反,做事是圆,只要有利,不择手段、什么都敢干;做人是方,刁钻古怪,锋芒毕露,心狠手辣的话,那这个人一定会糟糕透顶,不能容于天下了……/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