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南通班 2005年7月10日 第1期 实时报导 7月8日,南通、无锡两地的150多名学员相继来到南京,参加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省级研修班。在华达宾馆报到现场,学员们受到了教科院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他们的微笑服务,热情周到的安排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旅途劳顿,但工作人员的热心服务使学员们如沐浴春风,一身轻松。 也许是会务组的热心感动了上天,有火炉之称的南京在报到当天凉风习习,阴凉舒爽,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在会务组的安排下,学员们分别促进了宾馆宽敞的亮的两人标准间或三人间。 学员报到时,每人都拿到了一份《培训班学员须知》。在《须知》里,首先是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然后是培训方案简介,包括指导思想、培训目标、选用教材、培训管理措施及其他相关事项,最后是授课教师的简介。通过《须知》,学员了解了本次研修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为了保证本次研修能优质高效地达成预期的目标,会务组邀请了课程组的核心成员及知名教授担任授课教师,师资阵容不亚于国家级研修班,使学员们有机会一睹大师们的风采,领略课程专家的教育智慧。学员们纷纷表示,将认认真真地完成本次研修,转变观念,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实施通用技术的教学。 7月9日上午,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兼教授作了《高中新课程:机遇与挑战——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的精彩报告。刘教授主要从近十年课程发展回顾,普通高中课程结构、评价与考试改革、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刻阐述,使全体学员对新课程改革有了全面地认识。7月9日下午,南师大教科院教育系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永军教授作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及其评价》的报告。吴教授从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高中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新观念、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教学及其评价作了阐释。吴教授的报告使学员们了解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及其评价方法。 7月10日上午,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南师大教科院副院长顾建军博士、教授作了《通用技术课程理念与实施》的专题报告。顾教授首先解读了技术课程标准,然后从课标研制的过程、课标的主要内容、通用技术的理念、通用技术的实施等进行了精僻的论述。顾教授的报告使学员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和变化。7月10日下午,“通用技术”课标组核心成员,山东教育学院常初芳教授对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Ⅰ》进行了解读。常教授主要从模块的目的与价值总体应实现的目标、模块的内容(主题)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技术与设计Ⅰ》模块的知识内容。学员们从常教授的解读中掌握了《技术与设计Ⅰ》模块的教学实施方法及过程。 (南通一中 田雪林) 感受新课程 1 走进新课程——通用技术研修班心得体会 几天来的研修班学习,我们要说的是不虚此行。从最初的满腹“?”到如今的“!”,我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它毕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有许多的事情要实践、探索,而这些探索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来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和我们一起走进新课程。 积极推进新课程是我们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更是一种民族的责任,民族尊严,否则,以色列会肆无忌惮地扣留我们的无人驾驶飞机吗? 这次新课程的亮点——通用技术更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程。我们需要领先的科学,更需要与科学相匹配和协调的技术。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民族的未来和尊严。 (南通班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 沈明) 2 准确把握“课标”精髓,为开好通用技术课做好准备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课程进入中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作为从事通用技术教育的第一批拓荒者应从普通高中的性质、特点、任务出发,以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进行目标定位,确定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学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海安高级中学 彭春华) 3 新理念、新方法——对通用技术课程研修感悟 通过这几天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研修充分认识到技术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关注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通过技术文化教育的渗透,可以增进学生对文化的多元性以及文化需要传承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技术教育,从而激发受教育者学习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设计、绘图、制作等各项运用技术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成为“产品”的创造者。通过技术的学习使青少年更多地尝试在纵向思维基础上进行横向思维。“这个不行,换那个试试”,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设计”、学会动手,开发其智力和动作技能。同时通用技术课程对教师没有多少特别的要求,只有具有一般要求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但是应具有较强的技术敏感力,丰富的技术想像力和技术迁移能力,以及有技术创新意识的。所以技术课程对我们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这次研修,无论是在理论能力还是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东岔河中学 施剑斌) 4 新课程培训随想 经过这些天的紧张培训,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历经了从朦胧到清晰、从知之甚少到有所感悟的转变,同时自己的理论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以高考为衡量质量的唯一准绳,以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手段,这是我们当前教育出现的偏差,而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新课标力图改革传统教育的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的状况,努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当然,在新课程标准推进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诸如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和目前社会上高考决定论的功利性思想的矛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以深入领会新课标理念为前提,以建立切实有效的新课程实施方案为依托,以教师粗心组织教学、切实加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为落脚点,新课标的实施一定可以一路走好!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金建) 5 通用技术研修班心理体会 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研修于7.9~7.13在南京举行,在我省教育部门的精心组织下,我们高中教师感受到了学生学习体制决策的到来。 通过三天的学习,我感到收获甚多,刘兼、顾建军等教授的讲解,语言幽默风趣,用生动的事例来分析当前高中教育体制、考试体制存在的问题,从试验区得出的许多经验,他们都能把这些分享给我们,讲座交互性强。 天气虽热,但是,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培训使我们实现思维创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特别是上课老师以人为本、用心交汇,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使我们学员感受到了组织者人文阳光的和煦。 一、聆听专家讲座,用心感受、心灵升华 三天的学习,回想一下,教授们的教学情景仍出现在眼前,精辟的论述常常回荡在耳边,刘兼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概况有了深刻的了解,顾建军教授使我们明确了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的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质,体现教育的方向,培养人才的走向,课改尤其重要。段青教授老师的讲解,使我们对二年必修模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样我们在新学期,讲课过程中,能够教好地把握重点难点。所有教授对这门课程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让我们更感动,从专家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他们的阐述中表现出一种风范,不能文章小而不规范;不以孩童小而不教之;不以世事而弃研修,不以家事烦而怠育人!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感受到“美好人生是一过程,而非个目的也。” 二、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在培训结束后,我将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模式,走向以“提高学生的技术营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姓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的轨道。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备课时,以探究思想为指导,深挖教材,探寻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丰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技术素质。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因为这是新的教育理论、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在全国还没有值得完全肯定的经验,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更新自身的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今后教学中,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摆正师生的位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其他各位优秀的教师学习,把通用技术这门课上好。 (江苏省启东中学 包东青) 6 “第一”的感受 今天是我参加“新课程”培训的第三天,经历的时间不长,但我的感受却颇多,尤其是那些“第一”的感觉将让我们终身难忘。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能听到那么多的国家级教育权威专家的讲座,使我大开眼界、收获丰厚。可见,这样的培训对教师是多么重要。 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课程标准”的培训,与过去参加各类教研活动的体会完全不同。“课标”培训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彻底的转变,不再认为文化课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新课程理念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可使我们少犯错误。 这又是我第一次接触“通用技术课程”,可以说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然而,经过培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教育价值、课程标准,内容体系和实施方法等已有了全面的认识。例如,“课程标准”强调:“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强调“通用技术的教学设计应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多方面。由此可见,“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设立是十分规范的,课程开设的起点是非常高的,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也将是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将肩负起开创普通高中教育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做“通用技术”教育的“第一人”。 2005年7月11日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顾锦章) 7 学习的革命 质的飞跃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宏图已全面铺就,2005年9月即将入驻我省,我省的高中教育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政策,改革力量大,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在新的课程方案中,技术成为八大领域之一,形成了技术课程形态的一次突破,是这次课程改革教育的创新的标志之一。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立,更是一次质的飞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的目标立足素质,以技术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实现了当代劳动技术教育的转型。 二、课程的设置更具时代性,技术课程模块为基本单元,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及其选择性的统一,增强课程标准的适应性,体现了技术课程的时代特征。 三、课堂教育注重能力,根据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心理特点以及技术课程的内在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技术设计为学习内容的主线,合作探究为学习方法,创新为核心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评价更具合理化,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以过程评价为主的多样化的合理评价机制。 (江苏省海门中学 蔡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