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骨干教师国家级研修(海南班)简报

 lztiandi 2016-07-06

责任编辑:叶朝辉
———————————
培训简讯:
时间:2005年5月16日上午 听课与评课
紧张的培训伴随着38度的高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时到今日,学员们虽已非常疲惫。但大家的热情未减,上午8点30,学员都准时地来到来海口一中403教室,因为今天上午将安排海口华兴中学石坚一节研究课,这是大家最感兴趣的。
一走进教室,只见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放在讲台旁边的桌子上,显得异常夺目。用flash制作课件也已打开,正播放动感十足的课件片头。看来这位石老师为了上好这堂课,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好戏”看了!
石老师果然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待,整堂课课堂气氛很常好。石老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扎实的教学功底及对课程的把握能力征服了在场的学生、教师和专家。石老师首先用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并和学生“套近乎”,说“我们也是同一系统的人”,在大家都在纳闷之时,点出“我们同属教育系统”,巧妙了引出了“系统”。接着列举出生活中一些系统,如汽车系统、多媒体教室系统,但并没有对这两个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相对较简单,学生也较熟悉的自行车。通过引导学生对照自行车实物进行深入细致结构分析,让学生体会系统的思想。并归纳出系统和子系统的概念及构成系统的三个条件。最后,通过学生课后练习“对电动的进行分析”来对系统概念进行巩固和迁移。
接下来,课标组的老师安排学生分组对石老师的课进行评议,学员位们各抒已见,讨论场面异常热烈。讨论完各小组代表上台的发言,代表们的发言的也是精彩纷呈。代表们除了一致对石老师的进行了充分肯定,如在教学设计进对学生分析较深入,整堂课都能抓住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等,同时对石老师课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看法,如对自行车的结构分析过细,面理论层面的系统分析不够。甚至有一些观点,存在着很大分歧,如在一开始就讲汽车系统到底好不好?在代表们发言完,还有一些学员自告奋勇上台补充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这种场面和气氛中,大家感慨万千。负责本节课评议的段青感慨说:大家把我要讲的都讲完了,我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程镐初也深有感触的说:学员的理论水平较上次大不一样了,提出问题和观点很有水平,很有份量!


时间:2005年5月16日下午 参观国科园实验学校
根据日程按排,今天下午将到国科园实验学校进行参观,国科园在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因率先开出通用技术选修模块“汽车驾驶和保养”而在省内外小有名气。国科园的通用技术的开课情况怎样?教学设备如何?到底开了哪些选修模块?“汽车驾驶和保养”是如何上课的?带这些疑问,我们下午2:30从大同宾馆乘坐两辆大巴,来到了国科园。国科园位于海口秀英区正在开发的一个工业园内,显得有点偏僻。但一校园,我们立即感受到勃勃的生机,校园绿树成荫,校园处里到张贴着如绘画作品、合唱团通知、选举形象大使等这类的信息,让人觉得该学校学生的校园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国科园的领导在学校四楼的会议给我们介绍了国科园实验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情况及通用技术的的开课情况,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国科园实验学校领导确定非常重视新课程改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大胆地开出门类齐全并富有特色的选修课,如:跆拳道、交际英语、公路自行车、街舞等,通用技术选修课开出了服装设计、汽车驾驶和保养等。他们还准备给每学生配备个人储物柜,以便下学期的全面走班制。听了国科园实验学校的领导介绍,不禁对国科园的课改成绩感到由衷的赞赏,同时有的学校由于某些功利的原因不能大胆地彻底地进行课程改革感到忧心。
听完介绍,我们到六楼参加了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展,学生作品引发学员们的一阵阵赞叹!赞叹学生设计的服装的精妙,赞叹学生的绘画功底。接着我们又下到三楼参观了国科园的家政教室和劳技教室(现在的通用技术制作室),在劳技教室我们看到各种的钳工工具及学生们的作品。并且我们还注意不管是在服装设计教室还有劳技教室,都有一些醒目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参观完教室,我们就分组听通用技术必修2和“汽车驾驶和保养”选修课,结果大多数都选择去听“汽车驾驶和保养”选修课。“汽车驾驶和保养”选修课在学校附近的一块空地上,每次上课学生为15人,由两位教师担任,每次由一教师带三位学生在车上进行实训,另一位教师带着其余的学生在旁边观察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讲解,大约十几分钟后,换上另外3名学生上车进行实训。
6点左右返回大同宾馆。
学员培训感受:

质的飞跃
海南五指山中学 吴广辉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通用技术课教师能够真正理解,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不仅能保证技术课程的实施,而且能影响到整个新课程改革的部署和推进。进行本次通用技术新课程二期培训,研修是迫在眉睫,也是至关重要的。
研训时至今日已进行得如火如荼,对于此次研训,本人深为感慨。对于我本人,不管是在教学的理念上,还是在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学的实施决策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高中通用技术这门新兴课程,以往我仅仅是从教材书面文字上去理解它的教学,就教材的独立性去设计教案,经常感到知识的缺乏,教学内容的空洞,教学方式狭隘、单调,不公是学生,就连自身也无法体验这门课程的兴趣所在,感觉非常的茫然和无助。这次研训仿佛给我开启了一扇通往“通用技术教学宫殿”的大门,它把高中通用技术中“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两大模块的框架清晰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以一个全新的整体去统筹安排教学,自始至终不脱离培训学生技术素养这一主线。作为一名通用技术课的老师,不仅要有相当的专业技术知识理论,他还必须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它学科的知识也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这次研训中,史金飞教授主持的“系统、信息、控制与技术设计”的专题,把我的理念思想、知识层次都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让我能以一个全新角度去看待,理解系统这一概念,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程镐初老师关于“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剖析,让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这一模块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当中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还应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尤其是程镐初老师对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都做出了详尽的分析,也提供了解决的方案,强调了注意的有关事项,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地借鉴。段青老师是省技术课程的先驱,她始终能站在一定高度给予我们一个明确的指导,由于频繁教研、听课,她的分析、案例能最大程度的打动我们这些第一线的老师,给予我们强烈的感触。同时给我感慨最大的是这次的两节研究课及评价,通过两位优秀教师的课例,给予了我们学习范例的同时,学员们的相互点评也发掘我们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各位教师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的执着与激情,我相信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将会成为高中新课程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南天的靓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教师进修学校 姜东辉


海南风光秀丽,文化气息浓郁,有幸与几位黑龙江同仁来参加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军国家级研修,感触非常深,紧张而又愉快,收获非常大。聆听顾建军、陈凡、史金飞教授大师级的讲座,坚定了从事技术教育的决心和信心。段青、于慧颖、常初芳老师的解读,海南各位一线教师的探索,看到技术课在基础教育阶段发展的愿景。特别是陵水中学王秀老师的研讨课,作为一位老教师,把他个人对技术课的理念和一年来的经验无私展现出来,对于这种勇气,面对问题这么多,分歧这么大的技术课教学,王老师的精神使人深表敬意。课后程镐初老师组织的互动评课,场面热烈之至,百家争鸣,让人心潮澎湃,技术课在实践层面的潜力巨大。
培训中,深感自己底蕴不足,产生一种很迫切的欲望,真希望重回大学课堂,系统地去学习、探索技术的教育理论,然后在课堂上去展现、实践,点亮我们北方的天空。

任重道远
儋州市那大二中 王清夫


我有幸参加国家级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感到非常高兴,在这里,我要感谢“课改”,感谢关心我的校领导及省教育培训院段青老师。
去年学校要我上《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说句心里话,我心里感觉没底,一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担心不能胜任。二是我原是读地理专业的,感觉与这门功课的教学不相符,即使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不会很多。要教好这门功课,需要的知识确实是太多了,但我对教好这门功课却充满着信心,也很感兴趣,原因是我的“学科”经历也较多,比方说:我参加过省的篮球赛,练过健美、书法、音乐、歌舞、有过两年的汽车驾驶经验等。在这同时我还恋上了17年的摄影,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不少的摄影作品和文字,受到百姓和专家们的好评。也许是因为我有了这些经历,学校才任命我为《通用技术》教师的缘由吧,可是当上了这门功课的老师后,我感觉到要上好这门课,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有物理、化学、数学、历史、哲学、信息技术等等。而其中一些学科的知识我还得从头再来学习,所以备课的时间虽花了不少,但教学的效果却不是很令自己满意,今天我能够参加国家级《通用技术》培训,我感到太有必要了,几天来,听了段青、顾建军、陈凡、史金飞、于慧颖、程镐初等教授专家的课后,使我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受益非浅,很钦佩专家们渊博的知识,融通古今中外文化,我深深地感到学习和任教《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是一件光荣的事业,今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定会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通用技术》是一门综合的技术,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感农受很多,感悟也不少,回去以后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贯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力求将这门课上好。

这次培训收获巨大
海南钢铁公司第一中学 许江丽



从去年的暑假培训至今,省里也组织了多次的培训及研讨会,但我个人认为惟独此次学习使我收获巨大。
记得第一次参加通用技术课程培训班,培训了好多天,我只是弄清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主要传授的是什么内容而已,但如何去授课,授课的模式应如何,没教参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却不知怎么解决。虽然我们也强烈要求组织一次实堂教学,但因种种原因均宣告失败。此次学习除了课标组的成员对必修和选修的各个模块作了系统的、详细的介绍以外,还特邀东北大学的陈凡教授作了《当代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新的技术观的建立》和《技术的体系、结构及技术原理的解读》的介绍,以及东南大学史金飞教授作了《信息原理、系统原理、控制原理与技术设计》的介绍使得我们对教材的内容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这次学习让我收获最大及感受到深的是课标组突破了前几次的学习模式,组织了连续两天的两节实堂教学,这也使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比较的平台,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其他教师来评价这两节课,也从中了解其他学校的教师的一些上课情况。他们是如何备课,授课等等。我个人认为只有多组织这种类似的教学活动,我给些我们教师的交流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对该科的教学技术及素养,这对我们回去后如何去组织教学活动肯定帮助巨大。这建议课标组应多组织此类的培训活动,我想这才是我们通用技术科教师最所需的。

理论与实践的完善结合
文昌华侨中学 林峰


经过五天的技术课程理念、技术的发展历史、系统控制信息原理等的培训,学员们已经积累了很多上层的理论和知识,但存在学员们心中的问题是:怎样把所学的知识跟我们的教学实践完美结合?这也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最迫切需要的。培训组织者组织得非常到位,马上在15号安排了陵水中学的王秀老师的《原型与模型的制作》,16号接着安排了华兴学校的石坚老师的《系统的结构》,课后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方法,每组都组织学员发言,然后由专家点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使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也使学员们通过这种方式学到非常实用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中去。

我们最缺的是……
海南文昌中学 傅人山


培训已经过去5天了,收获还是很多的。各位专家对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其中感触最深的是程镐初老师的专题报告。我觉得通用技术老师现在最缺的是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因为他们始终都得在课堂上面对学生,而程镐初老师恰好能帮助我们解决部分难题,希望这样的专题报告以后能再多一些。

培训有感
海南第二中学 李吉涪


几天来,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同时听了二位老师的研究课,收获不少,感受很多下面就谈谈几天来的一些感想。
1、 研修斑的学员们都很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已在教学中易到的问题、困难向专家们请教、与专家们交流,使问题有了答案;困难基本有了解决的方法。我想通用技术课有这么多“敬业”的老师,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并能为非实验区提供很好的经验。
2、 在研修前我对课程的标准可以说是较模糊的,而通过研修,使我对课程标准有了较清晰的理解。如:该课程的开设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又如:关于技术素养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技术素养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包括对技术的热情和关注、手脑并用的习惯、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多方面。
3、 通用技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困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课程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和关注,我想我们各位老师已经是该课程的实践者了,更应该是该课程的积极宣传者,通过广泛的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才能使通用技术这门新课很到更好的顺利实施。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海南第二中学 李吉涪



一、 通用技术学科未设有专用教室,而其他学科都设有专用教室,为保证通用技术课的顺利实施,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按四个平行班计算,每四个平行班设一间通用技术教室。
二、 通用技术设备、仪器应规定配备标准,因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仪器都规定配备标准。
三、 学校领导及学生都不太重视这门课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开设课程目的、作用及好处,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四、 教师教学资源少、学生的学习资料少,建议:出版发行通用技术的有关报刊。
五、 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多方收集资科,工作量很大。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规定学科工作量时应考虑。

好……,难……
海南省文昌市联东中学 符宁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有:物理(力学、电学、电磁学、电子)、数学、化学、生物、艺术、文学、历史、地理等,还涉及到其它一些相关的知识,如:人机工程学、经济学、法律等。
《通用技术》的文泛性,要求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知识,并且不断地进行充电、不断地探究。它不要求我们每一学科都很专研,但必须都要了解。
这次研修班学习,给我感触较多的不仅是知识面的广泛,还有耗材的问题。知识的补充,通过培训和不断努力的学习,我相信是可以解决的,虽然很艰苦、很累。而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材料问题,就不是个人想解决就能解决的了。

感同身受
万宁三中 杨泽军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听过课标组组长顾建军教授对“如何理解新课程中通用技术的课程特性,观念上的新旧冲突的问题”和“通用技术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陈凡教授的“当代技术发展结构及技术原理的解读”,及其他教授、老师的报告,加深了我们对通用技术课的理解和认识,使我们以后上好通用技术课有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基础。但是,我体会特别深刻的是:15日上午听了来自比较偏远山区——海南陵水中学的王秀老师上的 “原型和模型的制作”,课堂上王秀老师没有使用现在教学媒体设备,而是单纯传统的黑板、粉笔和一些比较简单工具。通过听课后,再分组进行讨论,评价,在肯定这节课的同时,也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使像我这些也来自偏远乡镇、教学设备比较落后的中学的老师有了很好的启发、借鉴、学习的地方,对以后教学可能有很好的帮助。希望这样的研讨课,能够多次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