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通用技术课程开起来

 lztiandi 2016-07-06

  1、通用技术课程与劳动技术课有什么区别?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与以前的劳动技术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在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
  第一,课程目标的差异。劳动技术课注重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习惯。通用技术课程则以技术素养为总体目标,重在对技术的理解、技术的使用、技术的选择与管理能力的培养,重在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形成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的差异。劳动技术课的内容是以技术项目如“家庭电工”、“农作物栽培”等为依托,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技术点的教学,注重技能训练的多次反复,注重模仿。比如,学做一个小锤头,学生按照金工的操作要领、要求和顺序,模仿教师的范例进行操作,最后大家做出一个统一要求、统一尺寸和统一材料的小锤头。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为丰富,由2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以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为内容展开,重在理解技术与设计,学习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学习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例如同样是“小锤头”的设计制作,首先要根据要求进行方案的设计创意,提出若干设计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还需设计一些技术试验对作品进行技术测试,比如要测试锤头与锤柄之间连接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等。最后得到的是学生设计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具有个性化设计方案的小锤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教学方式的差异。劳动技术课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突出技能操作的多次反复、由简到繁的训练,通用技术课教学方式更为丰富,是技术习得、技术探究和技术设计并重的教学。

  2、通用技术课程开设要求高中学校配备哪些设施?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它不仅有技术原理和技术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有技术与设计的实践。所以,教学中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专用教室包括两类,一是通用技术试验室,需要配备若干工作台,基本的金工和木工工具、简单加工材料、简单加工设备如教学用微型车床等,主要用于学生在校内学习技术工具使用,进行设计作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进行各种技术试验、技术操作、技术装配等;二是技术设计室,需用配备少许制图工具,若干台能够进行简单绘图或者辅助设计的电脑等,主要用于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各实验省区均有不少学校在课程开设的同时,配备了适合本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专用教室。目前,对于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并没有统一装配标准,各学校可本着合理投入、充分利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配备。比如,某校在开设通用技术课同时,配备了一间简单实用的专用教室,工具材料有:钳工工作台4张、小台钳16个、金属锉刀(平锉和三角锉)各10把、木锉10把、手锯(锯金属用)10把、板锯(锯木料用)10把、手锯锯条40条、小锤10把、小手电钻2个、什锦锉2套、粘胶枪10把、与粘胶枪配套的固体胶若干条、工具柜2个、消耗材料若干,如果条件允许,还可配备少量的微型车床、微型钻床、台式砂轮机等,投入经费1万元左右,这只是满足最一般要求配备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提高配备水准和数量。
 
  3、通用技术课的教师从哪里来?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教师是关键。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承担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教学任务,有一部分选修模块可配备兼职教师上课。
  在目前师范院校尚没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情况下,通用技术教师的来源主要有:1、学校原来任教劳动技术课的教师,2、校内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3、校内具有物理教学背景的教师,4、来自职业技术类学校的教师,5、工科类或职业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6、面向社会招聘的相关专业人士。无论是来自什么专业背景、通过什么渠道进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再学习、再提高,以补充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能力都是必须的。
 
  4、有哪些资源能帮助通用技术教师迅速熟悉、驾驭这门课程?

  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对教师的要求都是不培训不上岗,通用技术课教师也不例外。各省区统一组织的省市各级教师培训的时间必竟不长,多则8天少则3天,不可能指望这种形式的培训解决通用技术课教师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和困惑,也难以满足每位教师的对培训需求,教师们还可以借助其他资源和途径,使自己尽快的熟悉、驾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
  (1)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随着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机制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研修、培训方式,通用技术课教师应该把握各种机会。2007年秋季大规模的高中教师远程研修活动就为通用技术教师提供了一方活跃的学习、互动的舞台,教师通过学习视频专题、专家文稿、相关文章,与专家、学员进行在线交流、研讨,定时提交作业等方式,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实现经验的提升和超越。教师们今后仍可以借助这一研修平台,利用假期积极参加远程研修活动。
  (2)积极参加通用技术课程网站的互动交流和资源建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网站”是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从模块教学的同步资源到学业评价的方案和试题,从聚焦各路观点争鸣的“每月在线”到汇集多种思想锋芒的“每月话题”,从展示教研活动过程的“评比活动”到及时讨论疑问的“答疑解惑”,都是贴近教学实际、跟踪教学和评价过程的信息,教师们可以便捷的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问和交流,使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在此得到分享、困惑在此得到及时回应。建议教师们多借助通用技术课程网站进行学习交流。
  (3)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和校际的多种资源学习提高,如定期与周边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联系,遇到困难向周边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士请教。
  (4)规划发展生涯,制定学习计划。认识和分析自己作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优势、劣势、发展空间和发展目标,制定自我学习计划,每学期读几本与技术、教学相关的书籍,并记录学习心得,拓宽专业视野、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
  总之,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渠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这门课程教学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5、如何提高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这门课程本应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挖掘课程价值、展现课堂教学魅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衰退或丧失。曾有不少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开始几节课还有兴趣,越往后学兴趣越少。分析其中原因,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可以在以下方面偿试:
  (1)创造丰富的技术学习情境。技术是为满足人类需求而产生,再生涩的技术原理都有它生动的应用之处。教学中可以从技术应用着手,通过巧妙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这样一个例子,天津的姜腾老师在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时,创设了一个情境:教师请三位学生共同参与一个试验,分别使用手电钻、手摇钻和木锥三样工具,钻相同厚度的木块,看谁先钻穿,由此引发关于不同工具的设计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教师通过创设这一“很技术”的情境作为课的引入,使这节原本“很哲学”的内容的课上得丰富多彩,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丰富的实践环节。如果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囿于如同语言类、文史类学科一般以讲述、提问充满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下降。依据通用技术课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条件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动手设计、制作的实践环节中体验技术与设计,由技术感性到技术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学生必会被深深吸引。我们经常看到,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们为了一个台灯的设计创意而争执不下,为了相片架与相片框连接牢固而紧张的忙碌,为了自行车车轮上辐条的松紧对自行车行车影响的测试方案而冥思苦想。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设计方案和作品中,体会到设计的乐趣、制作的艰辛、创造的成就。
  (3)精心选择和制作各种教学资源。通用技术课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往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准备、制作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如技术产品、技术工具、图纸、图片等,还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的教具和学具。例如,海南省白沙县中学黎永生老师的“流程的优化”一课上,面对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教师调整了教材上原有的载体,重新选择了学生极为熟悉的“水稻的种植流程”作为教学载体,并在课前采用木板等材料精心设计制作了很有乡村特色的“水稻的种植流程模型”教具,学生们虽然不能直接到水稻田里体验其种植流程的优化,却能够在课堂上通过与老师共同演示这一教具,体验到水稻种植的流程优化的过程。一节课上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4)保持课堂节奏的紧凑、信息量的丰富、形式的新颖。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都在趋于成熟。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给高中学生以思维的挑战、能力的挑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好学。相反,节奏拖沓、内容贫乏、形式单一的技术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6、如何对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关于动手与动脑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学习和应用。体验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的各个阶段的参与行为,以及对其获得的经验进行体味、回味并总结归纳。显然,体验的过程虽与动手和动脑有关,但是,如果仅用一个简单的“动手”或“动脑”这样单一的行为词汇,用非此及彼或者此多彼少的语言来描述或概括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上的体验行为,是不够准确的。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任何一部分内容或一个环节,都与动手和动脑相关联。所提的“通用技术课教学是动手多还是动脑多”的问题,其中“动手”、“动脑”实际上更多的是指向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形式,问的是“通用技术课是讲授为主的课多还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多”。回答是显然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学生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技术、体验设计过程,从而提高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从《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教学内容来看,其中既包含了显性的能使学生参与体验的内容,如设计的一般过程、技术图样、模型的制作、简单结构的设计、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等,又包含了比较抽象的技术原理和技术知识的内容,如技术以及性质、设计的一般原则、流程的优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对于前者,教师能够较为方便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后者则容易使课堂教学偏重于“理论讲解”。如何使学生对技术的概念、原理有所体验,并对这些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和有所创造,设计必要的“转化环节”,使抽象转化为具体、从理论走向实践。例如,《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类型”的关于“壳体结构”的教学内容,限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课堂上不可能运用复杂的受力图表达壳体结构的受力特征,学生仅凭概念的文字表述又不能对其产生深刻印象。于是,有的教师就将技术试验搬到课堂,让学生共同参与一个“鸡蛋承受石板压力”的技术试验,学生在亲历了这个试验之后得出结论:通过将负载的受力均匀传递到壳体表面,就使得壳体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多设计一些类似的技术试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现象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技术的机会,不仅课堂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技术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也将得到深化。
 
  7、如何看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难”与“易”?
  有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简单,尤其是《技术与设计1》,学生看了就知道;有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内容难懂,尤其是《技术与设计2》,学生难以理解。怎样看待“难”与“易”?
  (1)从教学内容自身的规律理解。教学内容按照先后顺序从易到难,是所有课程的共同规律,“易”是“难”的基础,“难”是“易”的深入。通用技术课程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同样遵照这个规律。《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及所有选修模块的学习基础,以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实践为主要内容,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技术与设计2》是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以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为线索组织的教学内容,其中蕴含了诸多重要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并且包含了一定的技术原理,所以学习起来相对有一些难度。

  (2)从不同地区不同水准的差异理解。作为全体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其难与易自然各有其说,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地区差异、教师水平差异、学生学习程度差异等,都会构成对教学内容的截然不同的理解。
  (3)从对课程教学的把握来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其目标并不是期望在必修模块的短短几十学时内教会学生学会某项具体技术、技能,或者教会学生设计制作一种具体的产品。最基本的要求是通过学习,使他们走近技术、了解技术与设计、掌握技术与设计中最为基本的方法和过程,有了这些基础,当他们将来面对未来的技术时,便不再惧怕、不再束手无策;当他们面对未来人生困惑时,还可以运用技术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使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吃透并从简单的技术中归纳、总结出其有用的方法和思想,那么,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对于学生而言,就非常有价值了。
 
  8、如何进行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主要指,一是模块学分评定,二是学业水平测评。
  (1)模块学分评定
  模块学分评定的方案由学校制定。从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通用技术课程学分评定的做法看,学分评定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过程性评价:包含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表现记录、技术试验的成绩、设计制作作品的成绩等;
  终结性评价:包含模块学习完成后的书面测试、操作测试、设计作品测试。
  根据以上各项的记录,对其进行加重处理,得到一个分数或等级,以此决定学生是否获得该模块学习的学分。
  (2)学业水平测评
  学业水平测评是指高中阶段学完通用技术课程之后,进行的考查测评。
  学业水平测评的形式可以以纸笔测试和作品测试相结合,各占一定比例。也有的实验省区因为进入实验时间不长,作品测试的条件尚不具备,暂时只进行纸笔测试。
  无论以什么形式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此基础上可制定省级(或市级)“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对测试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时间、题型等作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学业水平测试结束之后,应对测试的试题、试卷、答题情况以及学业水平测试对今后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若干方面进行分析,以利于不断修正和完善学业水平测试的工作。
 
  9、目前已出台的高考方案中怎样体现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关注?
  从目前已经出台的实验省区高考方案看,均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关注。
  海南省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合为一卷(满分100分),作为2007届、2008届全体高中生在高二年级末必考的基础会考的科目,其中通用技术试题占50分,并将考生考试成绩以10%的比例折算记入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总分;
  山东省将通用技术作为2007年高考考生必考的“基本能力”测试试卷中的一部分内容,满分为4分;

  江苏省将通用技术纳入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的必修科目;
  广东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将通用技术纳入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进行评定;
  浙江省将通用技术作为高中会考的必考科目,并有可能作为高招第四批录取院校的高考科目,目前新的高考方案还在拟定中。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设课程,理性、谨慎的对待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有利于课程教学的稳步和持续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