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次快乐是什么时候?《快乐学》学快乐

 昵称29987688 2016-07-06

快乐是什么?

韦氏(Merriam-Webster)字典把“快乐”定义为:a.一种存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个体的情绪分布于从“持久的满足感”到“激烈的愉悦感”之间不等。b. 一种愉悦的、让人们满足的经验。早在1960年,记者 Gordon Young曾问德国心理学大师荣格,“你认为,想要获得快乐(Happiness),人类的头脑里需要哪些必备的基本要素?”

荣格用以下5点回答了这个问题:

1.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 良好的人际和亲密关系,例如婚姻、家庭、朋友关系等。

3. 从艺术与自然中感知美的能力。

4. 一定的生活水准和令人满意的工作。

5. 一种能够成功地用来应对世事变迁(the vicissitudes of life)的哲学或宗教的视角。

数十年来的研究则发现,我们持续的快乐水平,由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第一方面是我们快乐的起点水平(set point),起点水平是由先天遗传、基因、惯性思维、生活习惯等因素决定的,对我们的幸福感水平起到50%的决定作用。第二方面是我们的生活处境(life circumstances),生活处境可能包括一些正面负面的事件,比如婚姻状态、收入水平、外貌、睡眠质量、社区环境等。生活处境对我们的快乐起到20%的决定作用。第三方面则是自发性、志愿性的行动(voluntary activities),是我们能够自发改变我们快乐水平的部分,剩下的30%的决定作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金钱对快乐有多大的影响?

与人们想象中不同,金钱与快乐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相关。

对于那些贫穷的人来说,只要他们获得更多的金钱,他们就会获得更多的快乐,此时金钱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这是因为,当人们还在为“存活”焦虑时,人们无法获得快乐。生活在长期的饥饿和危险中的人就不会有什么快乐。然而,一旦当人们摆脱了贫困,金钱与快乐之间的相关就不再那么显著了。流于惯性思维,因此人们错误地认为:金钱越多就越快乐。

心理学家发现,那些渴望获得更多财富的中产阶级和富裕的人,经常会被困于一种被称为“享乐麻痹”(hedonic treadmill)的心理状态。享乐麻痹是说,虽然人们不断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和享受,但“快乐”会迅速适应新的变化而麻痹无感觉,不会持久地维持一个提升。treadmill的原意是跑步机,这个词语形象地表达出了人们努力不断地往前走,但其实快乐的程度却始终在原地。

举例来说,一开始对一个人来说,穿着好看的衣服是快乐的事,但一旦达成,这个人就会把这一点看成是平常的事,继而开始追求数量、名牌,甚至奢侈品,而且要不断的变化新服饰,衣橱变得越来越大。我们会很快适应新的物质条件,所获得的越多,所渴望的就会越多。快乐则只是留在差不多的水平。

研究显示,收入水平较高的人,对于自己的物质生活相对满意,但在具体的每个时刻的快乐中,他们只比其他人稍稍高出一点点。他们比低收入人群更容易焦虑,且不太花时间在具体的享乐为主的活动上。更重要的是,收入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快乐似乎是片刻的、转瞬即逝的。

一些学者认为,我们追求财富的极大动力是为了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获得地位的优势。换句话说,不是我们拥有多少决定了我们的快乐,而是我们在和别人的比较中的相对优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主张平等主义的国家里(例如北欧),人们自我报告的平均幸福指数越高。贫富悬殊越大的国家,人们的相对剥夺感导致的不快乐也会越强。

和“越有钱就越快乐”类似的误解还有很多,比如觉得“长得越帅/美的人越快乐”,或者“资源越多的人越快乐”、“权力越大的人越快乐”等都是误解。研究显示这些要素和快乐的相关度并不高,反而是一些人格特性,比如同情心、智慧高低,和快乐的相关度很高。


《快乐学》的研究开阔了我们对“快乐”的视野,广义的快乐像一条数线,从“负数”到“零”到“正数”,烦恼、焦虑是“负数”的快乐,无聊、没劲是“零”的快乐,喜悦、兴奋是“正数”的快乐。“快乐”也是相对的,一是与自己相对,是指和自己以前相比是否烦恼痛苦更多还是更少?和自己以前相比是否开心愉悦更多还是更少?二是和别人相对,是指和周围的人相比痛苦和快乐是更多还是更少?只有少数人的心理素质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才能获得“绝对快乐”,他们不会迷失在相对的快乐里,而且他们只有正数的快乐。

选择权对快乐有多大影响?

很多人相信,我们需要自由的选择权,才能够获得快乐。研究发现,比起一些其他指标如:包括健康、家庭组成、工作性质、信仰等,自由选择能够最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

而这也要取决于一个人是更相信个人选择,还是更相信一些外部决定力(如上帝或命运才是控制自己未来的东西)。自由选择权只能影响前者的快乐水平,却对于后者比较难以发生影响。因为前者相信自己对于自己的选择有控制力。后者则会觉得一切都是上天事先安排决定好了。

简而言之,那些相信自己能够自由地选择而不是依赖外界的主宰,且对于自己的生活有控制力的人,更容易有快乐。

然而,有时“选择”也会是一种负面的影响因素。这就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选择恐惧症”相关了。当备选的选项过多,智慧不高的人们会很难权衡对比,无法清晰地看出如何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这时,他们就会被选择臣服——尤其对于那些并不熟悉这种“自由选择”所能达到“绝对快乐”的人来说,也就是那些习惯了被上帝或命运为自己做决定的人。

弗洛姆在他的书《逃避自由》中写道,自由存在两个方面的含义:一种叫“free from”,是逃离式的自由,从各种束缚中挣脱出来;另外一种叫“free to”,是追求式的自由,朝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去的自由。而当人们一开始体会到从束缚中挣脱出来的自由时,他们可能不会感到享受。相反,他们会恐慌。当我们感受到这种不熟悉的自由,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乞求另一个人来领导我们,替我们做决定。而只有当我们变成独立的思考者,我们才更有可能让“自由选择”产出积极的结果——“绝对快乐”。

那么,快乐在我们的控制中吗?

并不完全是。真相是:“习惯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是否快乐?”起了大部分的作用。

十几年前就有研究显示,遗传基因在接近10%的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获得快乐的能力。因此,不在我们控制之内的生理因素发挥了不大的作用,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这个人的综合“习惯性”。

人们的快乐是“短期肤浅的开心”和“长期深刻的幸福感之间”的综合与平衡。微妙的是,有时候短期肤浅的开心和长期深刻的幸福感之间恰恰是有矛盾的。那些总是被短期、暂时、肤浅的开心填满的人,往往不容易获得长期、深刻、稳定的情绪情感,即“绝对快乐”。这也让快乐是否能够为自己可控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不过,尽管有一定的限制,我们还是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提高自己的快乐水平。积极心理学鼓励人们学习“正念”的技巧——活在此刻,感受自然之美,对生活里积极的方面心存感恩。研究还发现,宗教信仰、慷慨的行为、利他主义价值观、精神修养以及专注投入地工作或投入在某项兴趣爱好里,这些因素都能提升快乐。不过,虽然这些行为能够提升快乐的水平,这却需要人们持续地坚持这些行为,只有长久的坚持养成“习惯性”后,才能让这些事产生快乐。

如果把我们的感知快乐的“内心”理解为一个孩子,创伤、痛苦,就像是用不好的方式在训练这个孩子,而上述这些正面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就像是用好的方式在训练这个孩子。而“持久的练习”是训练发挥效果的重要前提。

你可以尝试以下这些行为,它们是《快乐学》的精髓,确实能增加你的快乐:

1

和他人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尤其是和那些需要你的人。

好的人际关系是快乐必不可少的。而即便是不十分亲密的人,只要你和他人呆在一起,有一些痛苦感都能自动被减半。尽管你认为你自己很想一个人呆着,但多出去和他人相处还是会产生快乐的。你要去找出“你”对谁有意义、有价值,然后去和他们相处,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去强求不需要“你”的人陪你。如果亲友都不需要你,至少慈善机构、宗教团体会欢迎你去帮助他们,加入他们就会开始产生快乐的感觉。

2

多为自己创造“专注”的状态,专注是快乐产生的重要过程。

无论是专注的工作、做饭、做某一项你爱好的活动,甚至是猜谜以及商业谈判,凡是进入到投入和专注的境地,都会对快乐有提升。研究显示,一个人生活中专注状态的多少,和他持久的快乐水平直接相关。如果找不到可以专注的事做,可以用宗教的方式来练习,例如专心念佛号或咒语,或坚持每天做500个大礼拜的动作,或练习静坐、禅修、瑜伽。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快减少烦恼找到快乐。

3

思考生活中的意义所在,意义感比一般的享乐活动更有助于持久的快乐。

生活的意义要想明白,否则就会被日常突发的事情搞得晕头转向,至少要想明白以下几个道理:a.生活中有烦恼和痛苦是常态,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能解决,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每个人都一样,并不是你特别倒霉。b.世界都是在变化中,没有永恒不变的,好的事物会变坏,坏的事物也会变好,去思考变化的规律,就能主导快乐的产生。c.快乐是有方法的,随便、慵懒的生活习惯注定苦多乐少,必须有自我修炼的意识,去体验“做什么?”会让你的快乐增长,并坚持去做,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快乐。

4

注意养生,身体健康是快乐的基础。

如果有了病痛,快乐就很难产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的维护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怎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却是众说纷纭,甚至相互矛盾。但有几点是不变的。a.饮食少荤多素有益健康,人体结构不是肉食动物,要顺应生理规律。b.适度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老化。c.经常补充食用微量元素,活化身体机能,避免已形成的饮食习惯造成长期的营养缺失。d.慈悲的心理素质能帮助生理健康,宗教里的仪式如:放生、护生、斋戒等,确实能提升心理健康进而引导生理健康,并带来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