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 傅山 草书《淡淡垂杨》七言诗轴

 雨林修养馆 2016-07-06

清 傅山草书《淡淡垂杨》七言诗轴 水墨绫本 香港佳士得2013秋拍成交价1204万港元

明代帖学风行,推祟晋唐,书家多力求温文柔美,中和端整,遂成积习。及至明末清初,中国遭逄巨变,促使一批崇尚奇倔狂逸,抛弃主流审美规范的书家相继涌现。他们生逢乱世,很多更沦为异族统治下的遗民,感传统妍媚书风无法宣泄心中不平,遂另辟蹊径,以草书大胆表现自我。其书法形态在当时看来怪异,布局交错,不求平和。其用笔则肆意挥洒,志在表现倔强不屈之气。这些书家一矫明末清初书风,维时虽短,但于书法史及中国历史均意义重大。
张瑞图(1570-1641),书家大名实在无可置疑。1629 年(崇祯二年)被定为魏忠贤逆案中人后,他纳资赎罪为民,隐居福建晋江白毫庵。《草书七言诗》(编号 1134)上有“白毫洛主”名号,可见是其晚年之作。诗句字字皆表现出张氏草书特色:喜用尖笔露锋,字体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棱角分明,笔力强悍,其势跳荡逼人。
相比张瑞图,大学者傅山(1605-1690)的气节则为人所称颂》明亡后他出家为道,毕生不仕新朝。傅氏认为书法以人品为本,极尊颜真卿,而其草书亦一如其人,潇洒飘逸,率真倔强。其《草书七言诗》(编号 1132),他用湿墨浓墨,大笔中锋直下,每字的笔划、转折皆圆转苍劲,笔势连绵狂纵。
同是遣民的许友(1620-1663)原是福建的世家子弟,个性孤高。后满清定鼎,同样终生不仕,生活无奈,唯有寄情书画。许氏墨迹传世不多,以致未能全面得知其风格演变。可知的是,他草书初学陈洪绶、倪元璐,后师米芾,晚年融汇各家,自成一格。其《草书七言诗》(编号1133)用笔跳跃起伏,字字错落有致,气度昂扬,富节奏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