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市10公里的五岩山山门前。
此山门建于2003年。五峰式的形状,表山有五峰,名曰五岩。门洞形状取自东魏石窟窟龛形状特点。房顶端的翔鹤与药葫芦又分别涵隐了鹤壁、鹤山之地名的由来与丰富的医药文化。

大唐名医、一代药王孙思邈曾于公元670年前后隐居五岩山,采药、炼丹、治病救人,著书立说。其传世巨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万代垂范。五岩山也因此被称为“医学圣地”。

望鹤亭
站在望鹤亭上,可看见山下的崔村沟村。据说,最早时村子沿山一带,原来有一湖,两岸绿树葱葱风景如画。是千万只仙鹤美丽的家园,故名万鹤湖。后一部分鹤迁栖距五岩山10里处访子山的峭壁上,于是访子山下的小村子得名鹤壁,逐渐便成了今天的鹤壁。

盘山公路

鹅卵石路.长寿路


拜寿石
拜寿石好似一位老者,双膝跪地,双手合十,面对药王洞,乞求赐寿于他。

悟石
悟石,看这个大石人好像在思索,又好像悟出了结果。它好像是五岩上的缩影,正好有五个山头,山上有树还有草呢。

柿树果实累累

蓝天白云五岩苍笼
阳光洒金.山醉
山色清新 .美秋熏心
山.蓝天下的骄子.峭峻挺拔
药王大殿
药王大殿供奉着药王孙思邈的坐像,大殿左右两侧是千金碑廊,碑上刻有《千金方》中适用性较强的药方,供游客观赏抄录。

当地人告诉我,此处的台阶共101级,名为百步岁、百岁踏......
因孙思邈高寿为141岁,也有说为101岁。在中国的传统说法中,100是极数,故就砌了101 级台阶,还因地势而为。
药王大殿后的百级台阶


此门楣.左刻(世济).中刻(居隐邈思孙).右刻(黄芪)




飞来石
飞来石有三名。
一 飞来石。它好像是被搁在山石似的,如从天而落。
二 风动石。它与山体只连接了很少一部分,大有风吹石坠之感。
三 练功石。据说药王孙思邈隐居五岩山,常于空气清心怡人的早晨,在石上盘腿打坐,口吐浊气,鼻引清气,闭目存思,至腹中有声汩汩然。(参考资料)



查寻资料得知,在山谷北侧绝壁上,有魏孝静帝兴和四年公元(542年)至武定七年(公元549年)依山而凿的石窟。可令人痛惜的是因自然因素与人为的破坏,现只剩两三窟保有完好,多数石佛已损。



药王洞洞口横额“大唐名医”,为清朝道光年间所刻,【横额左上方有落款小字--清道光十年{1830年}三月吉日立】 。

资料表明,五岩山孙真人洞前立有一碑,名为老君古字碑,文形奇特,如同天书。这是一道全国乃至全世界里唯一的景观。
译文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呼去吸来息由吾,性空心灭本无着。寂照可欢忘幻我,为见生前体自然,铅汞交接神丹就,乾坤朋原系群仙。
药王洞全程为5000多米,现已开发400多米。洞曲折幽深,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洞中有池,洞中有峡谷,终年恒温十五摄氏左右,属喀斯特岩溶地貌, 药王洞内彩斑驳,钟乳突兀,千姿百态,光怪陆离。







五岩山整座山极像一把太师椅,左右两侧山峰式两个扶手,后面有椅子靠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