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鉴赏】寻常“朝颜”入宫廷

 天宇楼33 2016-07-06

  写实型牵牛花饰用于元明清瓷器装饰不是很常见,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明宣德御窑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倭角双耳瓶(图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14.5厘米)纹饰。已知六件分别珍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馆及藏家之手;至大清盛世,意大利籍传教士、画家郎世宁被召入内廷为画院供奉,留存有多幅表现宫廷怡情养性、自怡怡人的“花器与花艺”主题静物画,其中就有该器的身影。

  欣赏这幅郎氏奉命绘制的《瓶花图》(图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13.4×59.5厘米),祥瑞吉兆的并蒂连理牡丹开门见山地表述着平安富贵、国泰民安的吉祥美好寓意,自有一番书斋“花之妙趣凝香伴”的诗意在其中。为插花选配的花器自然是雍乾二帝喜爱的明宣德牵牛花纹四方倭角双耳瓶,其造型以西亚伊斯兰金属器皿为摹本,器表描绘着藤蔓柔美、叶片有序伸展牵牛花盛开的蓬勃向上之势,给人以充满朝气之感。器物小中见大,雄浑古朴中彰显着名超古今的皇家御窑制瓷艺术风范,自无需赘言;但是,宣窑为何选常见于杂草之中一年生草本植物牵牛花满绘“精舍”呢?另,讲求花枝与花器和谐搭配的中国花艺,为何要为精致小巧的花器配以形质较大的并蒂连理牡丹花呢?岂偶然哉,笔者以为,图必有意的组合表述了自属的寓意:以勤劳为本,方能享有富贵!


  环视牵牛花在清朝民窑瓷器中的表现,无论是偶尔闪现的写实型身姿,还是清中期及晚清批量出现的简笔符号化纹饰,均见证着社会各界对它的喜爱,民窑瓷画没有将其遗忘:牵牛花俗称“勤娘子”,又名喇叭花、牵牛、草金玲、狗耳草、筋角拉子等。原产于美洲的牵牛花不仅在我国历史悠久,而且在绝大多数地区均能蓬勃生长。看似柔弱的它拥有坚韧的野逸生命力和超强的繁殖力,给人以激励和鼓舞,被赋予勤劳朴实、顽强毅力、奋发向上等寓意。它集庭院观赏、优秀品质、中医药用价值于一体,终成名载花谱的传统名花。在民间留有许多美丽的传奇故事和歌谣,历代文人雅士为其呤咏诗词歌赋颇多……

  有趣的是,在中国不起眼的牵牛花因其花籽具有中草药的药用价值,在唐朝飘洋过海进入日本,自奈良时代起得到普及性种植。因其易于种植、作息有序、观赏性强等特点,被更名为颇具诗意的“朝颜”,随即触动了众多领域的心弦。在日本茶道中它作为茶花的佼佼者受到青睐,茶道鼻祖、集大成者“千利休”以此花阐述了极致之美,留有“朝颜茶会”的典故;日本花道将其用于插花,展现着别样的风采,抒发着对生命、无常、短暂等多元化的意涵,留有:无常的爱、短暂的恋情、爱情的牵绊、平静、结束等释怀的花语;它所蕴含的寓意得到日本艺术界重视,成为长于表现的装饰纹饰之一……这些看似以物寓情的意识形态,渗透着来自大唐盛世禅宗遗风,由表及里地反映着日本那个时代的思潮。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