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非子

 朦胧斋主人 2016-07-06
胡非子


 

《胡非子》是先秦墨家胡非的作品。
胡非为墨子弟子,其书以记述形式写成,应该是胡非弟子或再传弟子所著。
作品名称
胡非子
创作年代
先秦
作    者
胡非
流    派
墨家

解读胡非子

编辑
胡非为复姓,齐国人,墨子游楚后有很长时间在齐国活动,据吕览所记载,墨子在齐国所收的弟子除胡非子外还有高何与县子硕。
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认为《墨子》书中没有胡非子和随巢子的记载,故认为胡非子和随巢子可能不是墨子亲传弟子。
但墨子书中所记之事有限,并不是每一位墨子的弟子事迹都有所记载,而且《公输》中提到禽滑厘带领着三百弟子为宋国守城,《淮南子。要略》中又说墨子服役者有一百八十人。
墨子》中所记载有留下名字的墨者也远不够这数目,《随巢子》中多天志明鬼的思想,应该为墨子刚兴起时的学术(我认为墨子不一定很相信鬼神,但又不愿意以流血方式革命,所以才提出天志明鬼等以束缚贵族,详谈见《墨学从显学到衰微之我见》)《随巢子》与《田俅子》中多神话与符瑞灾异之说,蒙文通先生认为这些学术对后来阴阳家影响很大,章太炎先生认识驺衍为儒家别流,但蒙文通先生认为儒家敬鬼神而远之,而阴阳家其学术内容与墨家的《随巢子》《田俅子》的灾异说相近,故认为阳阴家为墨家别流。
玉函山房辑佚书.墨家书目 序 《胡非子》一卷,周胡非子撰。其名字爵里皆无考。郑樵《通志.氏族略》云:胡非氏妫姓陈胡公後有公子非,其後子孙有胡非氏,战国有胡非子著书。《汉志.墨六家.胡非子三篇》注:墨翟弟子。《隋》、《唐志》皆著录一卷,今佚。马总《意林》亦载一卷之目,而止载其说五勇一篇,文句多脱,略校《太平御览》所引补足,又搜辑三节,合为卷五,与《庄子》相出入。说弓矢亦本韩非子矛盾之喻,战国人文字相袭往往而然也。历城马国翰竹吾甫。
胡非子脩墨以教,有屈将子好勇,闻墨者非斗,带剑危冠往见胡非子,劫而问之曰:「将闻先生非斗,而将好勇,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六下接为胡非子言五勇,屈将子悦服下约文言之,而此段《意林》引无之。《御览》卷四百三十七引无首句,作「屈将子好勇,见胡非,刻而问曰:『闻先生非斗,士而好勇』」下二句同,不及此引之详。此引非斗下无士字,据彼引补。而下无将字,依《绎史》所引补)!」胡非子曰:「吾闻勇有五等乎(《意林》无此七字)。负长剑,赴榛薄,析(《御览》作折)兕豹,搏熊罢,此(《御览》无此字,下并同)猎徒之勇也。负长剑,赴深泉,斩(《御览》作折)蛟龙,搏鼋鼉,此渔人之勇也。登高陟危(《御览》作登高危之上),鹄(《御览》作鹤)立四望,颜色不变,此陶缶(《御览》作匠)之勇也。剽必刺,视必杀(《御览》作若逆视必杀),此五刑之勇也。昔齐桓公以鲁为南境,鲁公忧之,三日不食(《御览》作昔齐桓公伐鲁,无鲁公二句)。曹刿闻之,触齐军见桓公曰:『臣闻君辱臣死,君退师则可,不退,则臣请击颈以血溅君矣!』(《意林》作「曹沫请击颈以血溅桓公」,无闻之二十四字,《御览》引有之,而无请击颈三字,互参校补),桓(《意林》无桓字)公惧,不知则措(《御览》无此句)。
管仲乃劝(《御览》作日许)与之盟而退(《意林》无而退二字)。夫曹刿匹夫徒步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也,唯无怒,一怒而劫万乘之师,存千乘之国,此君子之勇,勇之贵者也。(《太平御览》另节引此段,其连上引云「夫曹刿疋夫,一怒而却齐侯之师,此君子之勇」。《意林》引作「夫曹沫匹夫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一怒却万乘之师,千乘之国,此君子之勇也」)晏婴疋夫,一怒而沮崔子之乱,亦君子之勇也。五勇不同公子,将何处?」屈将悦,称善,乃解长剑,释危冠而请为弟子焉。(《太平御览》卷四百三十七;马总《意林》卷一引无晏婴以下;《文选.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李善注引「负长剑,赴榛薄,析兕豹,赴深渊,断蛟龙」五句)
善为吏者树德。(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七十七) 目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见其眥。(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十七)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七)
意林 胡非子一卷 勇有五等。负长剑,赴榛薄,析兕豹,搏熊罢,此猎徒之勇也。负长剑,赴深泉,斩蛟龙,搏鼋鼉,此渔人之勇也。登高陟危,鹄立四望,颜色不变,此陶缶之勇也。剽必刺,视必杀,此五刑之勇也。昔齐桓公以鲁为南境,鲁公忧之,三日不食。曹沫请击颈以血溅桓公,公惧,不知所措。管仲乃劝与之盟。夫曹沫匹夫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一怒却万乘之师,存千乘之国,此君子之勇也。(《意林》卷一) 胡非子修墨以教。有屈将子好勇,闻墨者非斗,带剑危冠,往见胡非子,劫而问之曰:“将闻先生非斗,而将好勇,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胡非子曰:“吾闻勇有五等。夫负长剑,赴榛薄,析兕豹,搏熊罴,此猎徒之勇也。负长剑,赴深泉,斩蛟龙,搏鼋鼍,此渔人之勇也。登高陟危,鹄立四望,颜色不变,此陶匠之勇也。剽必刺,视必杀,此五刑之勇也。昔齐桓公以鲁为南境,鲁公忧之,三日不食。曹?闻之,触齐军,见桓公曰:‘臣闻君辱臣死。君退师则可,不退,则臣请击颈以血溅君矣。’桓公惧,不知所措。管仲乃劝与之盟而退。夫曹?,匹夫徒步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也,唯无怒,一怒而劫万乘之师,存千乘之国。此谓君子之勇,勇之贵者也。晏婴匹夫,一怒而沮崔子之乱,亦君子之勇也。五勇不同,公子将何处?”屈将悦,称善,乃解长剑,释危冠,而请为弟子焉。 这则故事,很能说明墨家是如何影响当时社会上的一般带私剑者的。胡非子,设课收徒,批评无原则地打斗。楚国的屈将子,好勇,听说这事,就带剑把他劫持了,说:“听说你非斗,而我则好勇。你给我说说,说得有理,我就放了你,说得不好,你就得死。”胡非子就跟他说:“勇有五等,你好哪一种?”胡非子一一列出了五种勇,先说四种匹夫之勇,然后说君子之勇。胡非子说:“齐国想吞并鲁国,把它作为齐国的南部地区鲁庄公急得三天吃不下饭,有个叫曹沫的人,却想办法在军中把齐桓公劫持了,说:‘请您退师,不然的话,就请您允许我切断您的脖子放血。’齐桓公吓得不知所措,只好答应了。曹沫不是什么大人物,可他不怒则已,一怒,就勇退‘万乘之师’,救了‘千乘之国’,这样的勇,才是君子的大智大勇,才是最高贵的勇。你好的是这种勇吗?”屈将子听后,大受震动,解下偑剑,脱下高帽,请求胡非子收他为徒。 胡非子“五勇”之论,显然直接继承墨子任勇思想。在<耕柱>中有骆滑厘(学者考究就是墨子的大弟子禽滑厘)与墨子的对话,骆滑厘对墨子说自己爱好勇猛,听说哪个乡勇猛之士就要将其杀掉.墨子说骆滑厘不是爱好勇猛,只是厌恶勇猛而已.(或许这是禽滑厘与墨子初次碰面的对话,)禽子被墨子说服成为墨子的弟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