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Apple Pay对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影响

 方珺逸 2016-07-07

  北京时间2014年9月10日,苹果公司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新一代iPhone和首款可穿戴智能设备Apple Watch,并同时发布了可在iPhone6/6+以及Apple Watch上使用的“Apple Pay”,业界普遍认为,虽然iPhone6几乎毫无悬念会热卖,但“Apple Pay”才是苹果此次发布会上真正的亮点。笔者首先对apple pay产品进行简介,并对Apple Pay对国内支付产业链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几点个人的看法。

  apple pay的业务目标是“取代你的钱包”,为了取代用户的钱包,apple pay用手机替代用户的银行卡。apple pay添加银行卡的操作十分简单,只需要三步:1)用户取出银行卡,使用iSight拍照;2)银行审核银行卡有效性;3)银行卡被添加到passbook中。添加完银行卡后,apple pay提供线上线下两种支付模式,1)对于线上支付,用户在手机商城选好商品后,选择使用“apple pay”,然后按下指纹(Touch ID)即可完成支付,坐等收货;2)对于线下支付,用户在商城完成商品选购后,在收银台拿出手机,按下指纹(Touch ID)靠近Pos刷卡,即可完成支付。apple pay的整个支付过程无需输入密码,线下支付无需打开应用,甚至无需点亮屏幕,支付成功后还可以有震动或声音反馈,线上线下支付流程都简单到一按指纹了事,可以说其支付体验(特别是线下刷卡支付体验)确实大大超过了之前的钱包产品。

  苹果公司最大限度的提升用户体验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新技术的应用和集成,包括:NFC近场通信、Touch ID指纹识别、SE/Enclave硬件级安全方案、Passbook卡券管理、银行卡Token化,这么多的组件组合起来,最后才成就了apple pay,其中多数的技术和业务部件苹果公司已经研发、部署多年。除了技术上的准备外,在apple pay推出前,苹果公司还做了充分的业务准备,包括:

  与金融机构合作:apple pay已与美国运通、万事达和Visa三大卡组织以及美国国内6家银行达成合作,一推出就能覆盖约80%的美国信用卡用户;

  积极拓展线下线下商户:与22万线下商户以及多家线上商户达成合作意向,苹果公布的支持apple pay支付方式的合作伙伴覆盖用户生活所需的各个使用场景,包括梅西百货、Target、食品(麦当劳、Subway、whole foods、Penera、Opentable)、娱乐(迪士尼)、运动(NIKE)、宠物店Petco、丝芙兰化妆品专柜等。

  可见苹果公司的apple pay完全是一个经营多年,厚积薄发的产品。

  apple pay 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移动支付产业链、甚至金融行业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GSMA专门对apple pay模式做了评估,并收集运营商反馈;中国银联早已经跟apple pay深度接触,但迟迟达不成合作意向;近日又传出库克和马云相互隔空喊话,眉目传情,甚至有报道说双方已经在商讨合作细节;而在美国,虽然已有22万家线下商户支持apple pay,但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业巨头却在组建自己的移动支付联盟,开发名为CurrentC的移动支付工具。

  苹果公司作为一个终端厂商,覆盖的用户群仅为使用iPhone 6/6+以及后续iPhone系列产品的用户,在整个移动支付王国,苹果公司是一个拥兵自重的大诸侯,但毕竟也还只是一方诸侯,且苹果支付的基础是iPhone手机终端,iPhone6/6+虽然销量仍然强劲,但是口碑已现颓废之势,如果未来5年、10年,iPhone手机如诺基亚般的被超越,apple pay将何以为继?但是apple pay对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冲击并不仅仅在于apple pay业务本身,而在于apple pay为移动支付产业链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一个新的方向,一种新的玩法,可能导致一种新的格局。apple pay到底将对移动支付产业链造成怎样的影响呢?笔者尝试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token化可能重构现有金融发卡/受理/清结算体系

  在发布会上,苹果公司并没有将token作为一个技术点进行介绍,只是神秘的提及“设备唯一账号码”(device only account number),其实就是token。token简单的说就是银行卡号的别名,格式跟银行卡号保持一致(如16位数字),可以在能够识别该token的受理环境中替代真实的银行卡进行交易。使用token后,用户的真实银行卡号不会被传递,避免了敏感信息的泄漏;而一旦存储token的设备丢失或被盗,令牌可以立即作废或换发,而不影响原有的银行卡。

  token方案是国际三大卡组织(VISA、MastarCard和美国运通)针对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支付账户信息容易泄露的问题而推出的解决方案,2014年3月份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EMVCo正式发布规范(Payment Tokenisation Specification Technical Framework v1.0),而苹果公司的Apple pay是全球范围内第一家采用token标准的公司。尽管苹果公司对token比较低调,但笔者认为,将银行卡token化并商用,可能是apple pay对支付产业、甚至金融行业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

  apple pay的银行卡绑定、在线支付、NFC线下支付都是基于token体系来完成的。这个token其实已相当与一个虚拟的银行卡,而其中的token service provider(TSP)起到了虚拟卡(token)的发行、受理、转换、清结算等核心功能。随着apple pay 的强势面世,token化在稳步的推进,包括:HCE技术使用token解决方案;android系统可能在2015年支持token体系;三大卡组织更是准备将token化推广到美国本土之外。如果token体系能推广起来,TSP将成为新的虚拟卡组织,在国内将对银联地位构成挑战。

  银联跟VISA等国际卡组织在国际和国内的网络通道之争,其实就是发卡权、受理环境和清结算权之争,银联想走出去,VISA想做进来,双方争夺激烈。VISA封堵境外刷卡时的银联通道,而银联强推 “6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并大力在境外铺设自有的受理网络。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可以说,成立第二家“银联”已无政策障碍,但要在被银联垄断了这么多年的国内清算市场上建立起另一套清结算体系,门槛相当高,而如果apple pay在中国落地,使用的仍然是VISA提供的TSP的话,意味着VISA变相进入了国内银行卡的清算市场。并且对于想要进入中国清算市场的企业,token体系可以在不发新的实体卡,也不改变实体卡卡号的前提下,将现有大量的实体卡映射为token后在token清算体系中直接使用,为新的清算机构提供了一套成本低、实施快、覆盖广的建设方案。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token体系的推广有可能重构现有金融发卡、受理、清结算体系。对于国内金融机构,token化做还是不做?这是一个问题。也许自己先做,并尽量掌握TSP的主导权,比被动应战更合适吧?

  2、对运营商的NFC手机钱包构成挑战

  笔者认为apple pay的发布将对运营商的NFC手机钱包构成多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用户体验上,apple pay产品大幅优于运营商的NFC手机钱包产品,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apple pay使用了token,大大简化的了银行卡的加载流程,也大大弱化了TSM平台的功能,如果不使用token,就需要将银行卡片信息复制一份保存在SE上,这个过程银行会很慎重,会导致发卡流程的复杂化,而目前运营商的NFC手机钱包正是这么玩的。如果运营商采纳token方案,意味着对原有TSM平台和NFC钱包架构的重新规划和调整。

  其次,apple pay可能影响终端厂商对运营商NFC手机钱包的支持力度。iPhone6/6+不支持SWP,不对运营商开放NFC能力,apple pay提供了一种“终端厂商提供硬件载体、软件架构和安全模块,绕开运营商与卡组织以及银行一起,打造一个闭环的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模式,终端厂商可以借此摆脱只卖硬件的末端定位,参与分享移动端电子商务的盛筵(0.15%的交易分成啊,亲),这是终端厂商多年追求的梦想,之前谷歌就尝试过,但谷歌钱包失败了。现在apple pay来了,如果apple pay能成功,无疑将再次激发起终端厂商的雄心。运营商在NFC移动支付业务上对终端厂商的控制力度可能将被削弱,甚至可能影响终端厂商对SWP协议以及Open Mobile API接口的进一步的支持和完善,而这两个协议是运营商NFC手机钱包运行的基础。

  此外,apple pay可能影响卡组织与运营商的合作力度,apple pay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跟银联达成合作意向,但apple pay的模式使得卡组织可以越过运营商跟终端厂商合作,直接部署基于手机终端的支付业务,因此一定会得到卡组织的青睐,中国银联已经召集了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主流手机厂商、芯片制造商以及智能卡商召开NFC全手机方案研讨会,笔者认为正是探讨这种模式的可行性。

  对于运营商来说,尽快简化NFC手机钱包业务流程,完善NFC手机钱包产品,丰富应用,在这些挑战真的到来之前,尽量做大用户规模,才能争取主动权。

  3、可能对离线账户体系造成冲击

  目前支付账户分为在线账户和离线账户两大类,在线账户资金信息保存在后台,管理方便,可挂失,可广泛应用于PC、手机、ATM、POS等场景,但交易时必须联网,交易时间较长;离线账户资金保存在智能卡,需要圈存后才能使用,不可挂失,交易时POS机直接扣除卡内余额,无需联网。一般认为在线账户应用场景多,管理便捷,但难以满足地铁、公交等POS设备分散,需要快速交易的需求,所以目前离线账户被广泛应用在地铁、公交、士多店等有快速交易需求的行业。银联的“闪付”就是针对这种小额快速交易场景推出的离线电子钱包产品,并改造了大量POS终端以支持“闪付”。

  apple pay并不支持离线账户,而直接使用在线的银行账户体系,即使在要求快速刷卡的NFC近场支付仍然使用在线的银行账户,并能获得快捷的用户体验。这将会导致以下情况:1)apple pay不能跟银联的“闪付”业务兼容,这将成为银联跟apple pay深度合作的技术障碍;2)如果apple pay能做大,会显得“闪付”业务有点多余,这将影响银联对“闪付”业务的发展策略;3)未来随着4G网络的在覆盖、网速、流量资费等方面的完善,车载POS能实时联网完成快速的在线账户交易,那么离线账户的优势将会不复存在,公交、地铁等离线账户向在线账户过渡,也并不是不可能。

  4、对第三方支付公司亦敌亦友

  在支付产业链上,Apple Pay是产业链的协调者,而不是颠覆者。苹果公司的角色定位为支付解决方案提供方(提供支付载体和安全认证服务),苹果公司不参与交易本身,也不负责交易后的清结算,与传统卡组织的角色没有冲突;苹果公司不设自有支付账户,不与支付服务提供商(如银行)竞争,反而为其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线上线下商户,大大丰富了支付服务提供商账户的使用场景。

  而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apple pay既是敌又是友,apple pay本质上也是一个第三方支付业务,apple pay做大了,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解决方案和业务模式将受到挑战,特别对于本身没有强势支付账户体系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仅仅依靠提供支付解决方案和载体的业务模式将很难生存,因此apple pay对他们是敌。但对于建设了支付账户体系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由于apple pay没有支付账户,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作为支付服务提供商参与apple pay的合作运营,此外,笔者认为可以被token化的不仅仅是银行卡号,还可能是第三方的支付账号,可能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浅析Apple Pay对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影响

  从上图可以看出,只要第三方支付机构将自身的支付账户与token绑定,并与支付网络后台对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就可以等同银行卡一样,在token化的受理环境中使用,这无疑为没有能力建设线下POS受理环境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了一个共享金融机构POS受理环境的机会,帮助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从线上快速拓展到线下,实现线上/线上的一体化运营。从这一点看,apple pay又为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当然,由于目前苹果公司跟中国银联或其他银行还没达成合作,国内金融行业并没有支持token体系的计划,国内的POS也不支持token的识别和转发,apple pay在国内还不能落地。未来能否最终在国内落地?取决于终端厂商、运营商、金融行业多方在技术、市场、与行政等各方面的博弈,而apple pay最终对国内支付产业链造成怎么样的影响,则取决于这场博弈的结果。但无论如何,2014年9月10日,apple pay亮相,都将会是移动支付业界的一桩盛事。

 

责任编辑:韩希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