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如何应对不写作业的学生

 昵称34911641 2016-07-07
在老师看来, 对于学生而言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做作业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巩固过程,完成作业也是每一所学校里《中学生守则》所要求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是一件令老师和家长都头痛的事情。这首先是一个遵守规则的问题, 其次是一个学习习惯问题, 按时完成作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怎样看待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不写作业都是学生的错吗?如何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和习惯?这些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关注的问题。
教育故事:董同学的苦衷
本学期开学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我发现班级中一个叫姓董的男孩儿上课状态很差,经常在上课时间睡觉,并且不交作业,起初我以为是因为孩子休息不够,后来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和其他几位任课老师沟通后得知,该学生在其他课上也有睡觉并且不交作业的现象。于是我就和孩子谈话,可是每一次谈话,他都答应的特别好,保证一定按时上交作业,但第二天的班务总结中,都会出现他的大名。再后来找他谈话,他的态度也很不积极,我拨通了家长的电话,告诉了事情的原委,家长感到非常吃惊。据家长说孩子每天回家吃完饭就开始写作业,而且写作业的时间很长,看上去很认真的样子。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在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得知这一情况,我心里感到轻松多了,很明显董同学是一个很懂事也非常在意父母对自己评价的孩子,他其实很在乎学习,并不是完全放任自己的学习或者说厌学,我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搞清楚,孩子是因为什么不写作业。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
“最近感觉怎么样?”
“还行。”回答问题时有点心不在焉。
“前两天老师遇见一个很关心你的人,你猜是谁?”
他狐疑的看着我,停顿了几秒钟。
“这个人你比我更熟悉”,我笑着跟他说。
“你见到我的家长?”
“是的,我见到你的妈妈。”
听到我的回答,他明显表现出有些不安。
“……老师……你和我妈妈说什么了……”,说话间语气很忐忑。
“听你妈妈说你在家表现特别好,每天回家吃完饭就开始写作业,周内从不看电视,不仅如此,你还经常帮助妈妈做家务呀,这在咱们这个六十个人的班级中很少见呀。”
听了我的话,孩子神情变得轻松了许多,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马上跟进问题,“你愿意告诉老师每天回家是怎样安排你的时间的吗?”
这时,孩子已经完全是一种放松的状态,“我每天坐校车到家大概是6:40,进门妈妈就已经把饭做好了,吃完饭大概是7:20,我在休息10分钟,从7:30开始写……作业”。说到作业这个话题,董同学的语气不像刚才那么自信了。“能告诉老师你每天的作业写到几点吗?”
“十一点左右”,从孩子开始写到结束我算了一下,去掉中间休息,上厕所的时间,写作业时间大概是三个小时。
“老师发现你每晚写作业的时间还是挺长的,你觉得你作业难度大吗?”
孩子抬头看了看我,小声地说,“其实,老师,我每天虽然坐在书桌前,但是我什么也看不懂……但是我如果不坐在书桌前学习,我爸我妈会问我问什么不写作业,为什么不学习?”
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作为老师,我突然觉得很悲哀,难道我们的教育是让学生痛苦吗?当老师看到有学生不写作业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一个主观的判断:这个孩子不爱学习,甚至会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这对学生来说公平吗?看着眼前的这个学生,我心里想:我一定要帮助他改变现状!
“你能帮助老师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吗?”
“啊,老师,我能帮您?”
“是,你对老师来说很重要!从今天开始,我们坚持三天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你能做到吗?”
他迟疑着,我知道他在担心什么。“每天的作业把不会的题集中在学校完成,老师可以帮助你,你要勤快一点,要多问,会做的题回家去独立完成。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和孩子谈过话之后,我联系了家长,把孩子的情况和家长又进行了详细的沟通,我和董同学之间的秘密约定开始实施。
每天早读前,我都会检查董同学的作业,他也很配合,每天我站到他旁边的时候,他都会主动把各科作业放在桌角上。三天,一星期,十天,半个月,二十天,慢慢的,学习委员的记录本上看不到董同学的名字了,到本期末,他基本已经克服了不写作业的坏习惯,期末考试的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没有人知道我俩之间的约定,董同学通过不断的努力,赢得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赞扬和肯定。我想,教育的终极目的就应该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故事点评:
教育故事的实质:
在这个教育故事中所反映的是初中学生不交作业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经常不写作业,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得不到练习巩固,学习成绩一定会下降,而学习成绩的下降势必会是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会使学生最终厌学。写作业是学生天经地义的事情,学生要完成作业,也是《中学生守则》的要求,人人都应该遵守。一个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他在同学们老师们的心目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同时,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势必会受到老师的职责和惩罚,这对他们的自尊心也是一种伤害。故事中的这位同学,因为学习基础薄弱,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大,学习内容的不断丰富,逐渐对学习有点力不从心,无力应对作业而逐渐养成不写作业的坏习惯。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可以想象的到,他将会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继而成绩会继续下降,最终的结果将是成为一个厌学的孩子。
问题的成因:
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基础薄弱造成对难度大的知识无力应对 故事中的董同学原本的学习基础就不是很扎实,在进入八年级后,越发感到学习吃力,面对班级中激烈的学习竞争,他感到很无助,但是自尊心很强的他,在父母的面前还是努力扮演好孩子,好学生的形象,虽然每天作业中的很多题都不会做,但是还是坚持在书桌前“学习”。
家长对孩子缺乏监督 当前,社会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故事中董同学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丝毫不了解:近一个月的时间孩子都没有上交做作业,可是家长却说孩子每天晚上都在认真写作业。作为家长是不是应该至少一周查看一下孩子的作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了解老师对孩子学习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看到孩子做在书桌前就算完事。
教育措施:
爱心安慰: 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爱心的表现。中学生对教师的爱心尤其重视。初中生年龄大概是12-15岁,这个年龄阶段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正是少年期,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中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步影响着自我的评价。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当他们在收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收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一系列的挫折感,所以,在这个阶段解决学生的学习方面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来进行。
循序渐进 在帮助董同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在谈话中直接提出学生从此以后不再出现不写作业的要求,而是现要求坚持3天,3天做到了,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然后再提出坚持5天,继而提出10天,15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最终帮助孩子摆脱了坏习惯。一种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间,所以如果要去除一种习惯,我们就要遵循习惯形成的规律,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逐步完成,并最终实现去除坏习惯的目的。
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学生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在常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