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A | 为什么法国人瞧不上西班牙人?

 汉青的马甲 2016-07-07


法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队徽

经文汇客户端授权转载。

法国人喜欢嘲笑西班牙人,如今西班牙队在法国欧洲杯上被淘汰,法国人又有了一条看轻近邻的理由。



西班牙国家男子足球队队徽


“非洲之界,始于比利牛斯。”这句话出自法国19世纪文豪大仲马之口,是一直让西班牙人耿耿于怀的。


法国人似乎很耻于跟西班牙人为邻。在法语里就有不少嘲笑西班牙人的成语,比如“像西班牙母牛似的说法语”,即指某人法语讲得差,这是笑话西班牙人智商低下,又如“在西班牙盖房子”,指计划不切实际的事情,这是笑话西班牙人吊儿郎当。而在西班牙语里却很难找到暗骂法国人的成语,倒是能发现不少从法语引进的外来词,如“委员会”、“写字台”、“制服”,等等,都是上等人才用得上的名词。


其实在16世纪西班牙帝国全盛之时,法国人非但不敢编出那种成语来,反而是以会讲西班牙语为荣的,贵族们还争相模仿西班牙骑士的优雅风度。只不过法国人暗地里一直不服气,早就想把强邻的嚣张气焰狠狠地压下去。但他们的国王似乎不及西班牙皇帝会打仗,在争夺意大利的厮杀中连吃败仗。那时候的西班牙人便也像后世的法国人那样,谁都不放在眼里。不过他们终究要记法国人一个大仇: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加尔西拉索战死在对法战争的沙场上。




到了16世纪后期,西班牙在低地国家大搞宗教迫害,宗教裁判所暴行不断,这使得法国人进一步积聚起仇西情绪,将比利牛斯南面的这个邻居看成是残忍、阴暗的民族。由此,在法国人心目中渐渐生出一个关于西班牙的“黑色传说”。


这是一个黑色的民族。他们爱穿黑衣服,戴黑帽子,生活懒散,不求上进。他们的旅店肮脏不堪,人更脏,全是一帮邋遢鬼。这就是18世纪法国游记作家笔下的西班牙。17世纪,西班牙帝国渐渐走向衰落,法国则日益昌盛起来。到了1700年,法国波旁家族入主西班牙王室,法王路易十四得意洋洋地宣称:“比利牛斯不复存矣!”意思是说两国的边界从此消失,西班牙从此归顺波旁王朝。


尽管西班牙人从此长受法国人鄙视,不过他们还是得感谢那些从法国带来了启蒙思想的国王。老朽的帝国似乎给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在卡洛斯三世国王的治理下,西班牙国内崇法之风盛行,从法语新词大量进入西班牙语词汇,到模仿法国建立皇家科学院……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


然而老师还是欺负学生了。1808年,法皇拿破仑的部队长驱直入西班牙,西班牙人民奋起反抗,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为戈雅忠实地记录在诸如《枪杀马德里起义者》等著名画作中。当仇法情绪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熊熊燃烧时,法国人对这个在他们眼里委靡不振了两百年的邻居肃然起敬。法国的反革命派趁机把古代西班牙勇士熙德重新搬出来祭,视其为传统骑士精神的代表。


到了浪漫主义时代,法国作家们纷纷把目光投往山南的西班牙,把这个自衰落后就闭关自守的神秘国度当成灵感的来源地。梅里美创造了著名的西班牙女郎形象卡门,一个火热率性而不失骄矜的奇女子。再晚一点,到了19世纪后期,西班牙作家也开始向法国文学界取经了,大批力欲复兴祖国文学的青年学子将巴黎当作文化圣地,法国各种文学流派的痕迹在西班牙近代文学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应该说,两国的文人都应该感谢对方才是。


但无论如何,法国人长期以来对西班牙人的偏见让后者的仇法情绪不断加深,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西班牙会暗暗站在德国一边。等到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时,法国就插起手来宣布“不干涉”,任由着邻人家里手足相残。不过当西班牙内战打得哀鸿遍野的时候,法国人还是心一软,悄悄开放两国边界比利牛斯山,接收大批难民入境。随后,战败的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军余部也逃往法国。



戴高乐


待到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后,那些受了法国人救命之恩的西班牙军人就纷纷加入到法国抵抗组织中,与戴高乐将军的部队并肩作战痛击德寇。山那边,亲纳粹的佛朗哥将军在西班牙建立起独裁政权,直到1975年才寿终正寝。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穷急了的西班牙人背井离乡去法国打工,这些人在法国生儿育女,等国内经济情况好转后再举家迁回,所以今天不少西班牙年轻人是在法国出生的。


佛朗哥一死,西班牙实现民主化以后,就卯足了劲儿努力加入欧共体,终获成功。现在法西两国都是欧盟成员国,都在为欧洲一体化进程贡献力量,尽弃前嫌,携手共进。每年涌入西班牙的大量外国游客中,法国人占了很高的比例;两国警察密切配合,联手打击在法西边境上活动的恐怖主义组织“埃塔”……虽然仍存在不少分歧,两国正努力地消除隔阂,理解对方,在这方面,知识分子自然是先锋。


由西班牙远程教育大学法语系教授M·博伊莎蕾和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西语文学系教授R·勒菲组织编写、西班牙卡斯塔利亚出版社推出的《法国文学中的西班牙历史》就汇集了法西两国五十多位学者作家撰写的文章,探讨了法国作家心目中西班牙形象的演变。他们还将推出姊妹篇《西班牙文学中的法国形象》。比利牛斯山两侧这两个国家的恩恩怨怨,古今多少事,于今都付笑谈中。


【 国家人文历史 】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