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鹌鹑的繁殖方法

 胡昌建 2016-07-07

  一、种鹌鹑的选择

  (一)种公鹌鹑

  1.羽毛覆盖完整而紧密,颜色深而有光泽。

  2.体质健壮,头大,颜色深而有光泽,趾爪伸缩正常,爪尖锐,眼大有神,叫声高亢响亮。

  3.泄殖腔腺发达,交配力强,体重符合标准。

  (二)种母鹌鹑

  1.羽毛完整,色彩明显,头小而俊俏,眼睛明亮,颈部细。体态匀称,耻骨与胸骨顶之间要宽。

  2.体重达到该品种标准。

  二、母鹑产蛋规律

  蛋用种母鹌的性成熟早,一般产蛋母鹑逐月的产蛋率见表2-3所示;开产日龄为35~50天,并随品种(品系)与营养和光照等条件而有所差异,据南京农业大学实验种鹑场的资料,平均40~43日龄开产,达50%产蛋率时的日龄为50天左右。根据北京市种鹑场对引进的朝鲜鹌鹑个体测定,每只平均月产蛋率70.3%~84.4%,并发现个别雌鹑因有时一天产2枚蛋,致使其个别月份的产蛋率达106%。母鹑一天产蛋时间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午后至晚上八点以前,下午三四点为产蛋的高峰时间,因此,一般多于早、晚集中拣蛋,而不零星收取。

  三、种鹑利用

  雄鹑于40~45日龄时,泄殖腔腺已充分发育,分泌的白色泡状物越来越多,鸣声已趋于完整和响亮,开始有求偶欲与交配行为。鹌鹑的自然配种比例一般为(1:1~1:3),受精率平均75%,高者可达90%以上。种用鹌鹑的利用年限,由于第2个生产年度产蛋量较第1个约下降30%。故除少数优秀个体外,大多采用“一年利用制”(实际仅利用8~10个月种蛋,因产蛋后期的种蛋品质太差)。商品蛋鹑也有利用1~1.5年的,但一般在产蛋率下降40%左右时淘汰,鹌鹑的人工授精目前主要用于远缘杂交,已成功地培育出了白来航、芦花洛克、洛岛红鸡与鹌鹑的各种属间杂种鹑(给雌鹑输公鸡的精液),为育成鹌鹑的新生产类型取得了一定的种源基础。

  四、鹌鹑的人工孵化

  鹌鹑的孵化期一般为16~17天,家鹑已失去了抱孵习性,鹑蛋主要靠人工孵化。

  (一)温度

  鹌鹑和其他禽类一样,可用恒温孵化或变温孵化。若孵化器是分批入蛋的,只能采用恒温(37.8℃)孵化,孵化室的室温一般要求在20℃~25℃之间。

  变温孵化根据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来控制温度,可通过验蛋看胎施温,这样做可取得更理想的孵化效果。在胚胎发育初期,胚胎很小,代谢释放的能量很少,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差,需要较高的外界温度。随着胚胎日龄增长,逐渐降低孵化温度。变温孵化因孵化器种类不同而不同,立体孵化器温度应控制为前期(1~6天)38.3℃、中期(7~14天)37.8℃和后期(15~17天)37.3℃。

  (二)湿度

  因鹑蛋皮薄,水分蒸发快,孵化过程中湿度控制更为重要。孵化前期和中期1~12天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6%~60%;在13~14天,需要排除羊水和尿囊液;相对湿度需控制在54%~55%;在15~17天应提高到65%~70%。湿度是否适宜,可根据孵化期间气室的变化和蛋的失重情况来衡量,还可以从雏鹑出壳后的体躯状况、卵黄囊和腹部吸收情况来看。湿度过小,雏鹑呈干瘦型;湿度过大,雏鹑腹部大,卵黄囊吸收不好。

  (三)翻蛋

  立体孵化器每2~3小时翻蛋1次,平面孵化器每昼夜翻蛋4~6次。

  (四)通风换气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为保证胚胎的呼吸代谢,孵化室要有通风换气设备,孵化器可通过调节通风孔的大小来换气。

  (五)验蛋

  一般在孵化的6~7天;进行第一次验蛋,主要捡出无精蛋;14~15天进行第2次验蛋,主要捡出死胚蛋。验蛋的目的一方面是减少蛋的占用面积和出雏盒的数量,另一方面可以观察胚胎发育状况,以便调节孵化条件。

  (六)出雏

  在孵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般于孵化后第16天开始啄壳出雏,第17天达到高峰。等出雏过半时,就要把已出壳且绒毛已干的鹌鹑取出,以防止干扰未出壳的胚蛋出壳。雏鹑应放在预先准备好的保温育雏箱或笼内,让其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如果需要运往外地,则把雏鹑装入专用的运输箱内及时运出。要注意在运输箱底铺上麻袋布或粗棉布等垫料物,起保暖防滑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