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涝】灾难考验一切政绩

 归零1230 2016-07-07


  
连日来,南方遭遇强降雨侵袭,安徽、湖北等省份出现严重洪涝灾情备受全国关注。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已有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因灾死亡186人。根据预报,今天,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湖北梅雨期第四轮强降水天气,已造成湖北包括武汉在内16市53县的近三百万人受灾。其中,武汉普降暴雨,新洲举水河河水暴涨,凤凰、三店堤防溃口。严重渍水、山体滑坡、交通中断、院墙倒塌等令人揪心的消息陆续从武汉当地传来。



  强降雨同样带来了舆论的洪水,武汉政府的城市排水建设和以之为基础的防灾抗灾能力,受到了二者的共同检视。两个消息正在舆论场上引起波澜,一则是,武汉溃堤被曝20多年未加固,凤凰镇地方承认确实年久失修;二则是,武汉水务局被曝花费3年时间、投入130个亿,进行“中心城区排水设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当年宣传时曾语气笃定宣称告别“看海”。如今,面对市内汪洋,网民质疑“130个亿打水漂”。




  细究起来,估计其中各有原委。一般堤坝二十年未加固,很可能有历史原因和财政配套的难处;130个亿的“行动计划”恰好在三年完成的时间点上被打脸,也可以解释为目前武汉的日降雨量超出了计划中所提的“200毫米以内”的排水能力。只是即便如此,对施政者的批评与检视仍然是合理的,供养政府的纳税人有资格要求公共规划和政策实现最大效力、富含前瞻性,能足以应对极端而不仅仅是正常的状态;130个亿的广义出资者,也有权利评估这些钱是否花对了地方、花出了效果、花到了预期。



  总会有一种声音认为,这种批评是在冒犯当地“人民”。但是,接受公众严格监督和苛刻批评,并从中导出施政方向,不仅是政府行为的规则,更是一个政府存在的意义和理由。




  更何况,批评还谈不上苛刻。“中心城区积水很快排掉”的成果并不能让“八人遇难”变得无足轻重,武警消防和医务工作者的兢兢业业、大爱奉献同样不意味着可以取消城市基建的公共议题。因两个后者产生的批评,和对两个前者的肯定没有什么冲突。既然批评不能掩盖成绩,不能抹杀“总体情况是好的”,那么总体性的进步、大概率上的成绩,一样不能掩盖问题,不能掩盖哪怕一个人的遇难、哪怕一个家庭的受灾。



  此次武汉受灾,让人们联想起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近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值得琢磨一下,中国社会面对同样的情况有了哪些不同?肯定有防灾减灾能力的巨大进步、调动统筹上的效率提升,这其实在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诸地的救灾中体现出来了。但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的水位”的提升,即人们能在“众志成城”“大爱无疆”的感动之外,追问每一个生命逝去的原因,追问公共财政每一笔钱的去向。虽然这种追问有时是原始的、粗糙的、应激性的,但恰是这种追问意识和施政者对这种追问的重视,在过去二十年中推动着中国社会艰难转型。



  灾难考验一切政绩,公众批评就是这种考验的具象化。就像人类从天灾中不断发展防灾生存的能力一样,各地、各部门也只能在批评中日臻廉洁型、服务型的目标。


温馨提醒

  未来10天,还将有2次强降雨过程,其中7月2日~4日,长江中下游沿江及西南东部、江淮、黄淮南部、华南西部南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5日~9日,主要降雨区逐步北抬至江淮北部、黄淮中南部、西南东部等地,雨量一般为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



  暴雨未散,台风又来。据中国天气网7月3日的消息,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于3日上午8点钟在美国关岛以南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这是今年第一个命名编号的台风,今年也由此成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晚的台风生成年份。


  预计,“尼伯特”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转西北方向移动,7月4日以后移速将有所加快,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48-55m/s,15-16级),并逐渐向中国台湾到华东沿岸靠近。


  根据预报,7月6日夜间至10日,“尼伯特”将先后给中国台湾、华东沿海地区及东部海区带来较大风雨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