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科学依据的

 宝马识慧 2016-07-07


三岁见老?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通过孩子的行为举止便可以感受到这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深刻的说,一个人现在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的一生。那么,问题来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有依据吗?


一、 解析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对比4项特征

  俗话说,“三岁见老”,其实并非毫无依据的,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来看,儿童在三岁左右的时候便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是很难很难的。都说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培养好一个孩子更不容易,究竟,小朋友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一段奇妙之旅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俄勒冈大学和俄勒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这项研究。


  他们首先找来上世纪60年代对夏威夷州约2400名不同种族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一份调查。调查中,这些孩子的老师依照学生日常表现,以打分方式作出性格方面的评价。
  40年后,研究人员找到其中144人进行深入调查,并给研究对象接受调查时的情况录像。

  研究人员主要对比4项性格特征:是否健谈,又称语言流利度;适应性,即能否很好适应新情况;是否易冲动、感情用事;自我贬低程度,主要看是否弱化自身的重要特质。


  性格行为延伸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当年被认为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善于动脑,讲话流利,总是试图控制局面并表现出高度智慧;而当年被老师认为不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多表现为缺少主见,遇挫折容易放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适应性强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出乐观开朗,善于动脑,讲话流利;适应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后态度消极,缺少主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大声说话,兴趣广泛,健谈;不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得胆小害羞,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缺乏安全感。

  当年被认为自我贬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后易内疚,喜欢寻求安慰,爱讲自己的消极面,爱表达不安全感;自我贬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爱大声说话,善于动脑,表现出优越感。


  难以改变性格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博士生克里斯托弗·内夫说,研究结论令人吃惊。

  “我们仍可辨认为同一个人,”他说,“这正好说明了了解性格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环境,追随你一生。”

  先前研究显示,虽然人的性格可以改变,但这并不容易。

  内夫说:“我们认为,性格‘居住’在人身上,它是人的一部分,生物学层面的一个部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仍对人的行为构成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未来行为中性格所起的作用。”

  他说,下一步的研究“将帮助我们了解性格如何影响行为”,以及究竟在何种程度上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


  二、性格:一半遗传,一半后天

  一千个宝,一千种性格,一半后天形成,一般遗传。既然宝遗传了父母一部分的DNA,那多少要来刷个存在感吧?

  所以,宝的一些身体特征、性格,都会有粑粑麻麻的影子,尤其是激动、胆怯、外向这些性格特征,不是像粑粑,就是像麻麻。

  英国剑桥大学学者曾经处理过一些豚鼠,让它们有的只带有雄性基因,有的只带有雌性基因,

  然后埋头研究来研究去,最后的结论是——
  母亲的基因影响宝的智力发展,父亲的基因影响宝的情感与情绪。


  粑粑麻麻是不是想说“这个我们知道呀,有没有啥新发现?”

  当然有,这个实验,同时也证明了精神障碍疾病有遗传性,不过并不意味着精神疾病会无时不在,它懒得很,只挑特定环境才发作一下。

  比如,粑粑麻麻一方要是患有特殊神经紧张症,宝也一定具有神经质,BUT,如果宝远离父母,他的神经质就会被抑制。


  气质啊性格啊这类,和遗传精神疾病的待遇也是一样一样滴,胎儿在母体孕育期间,都会被遗传,然后宝呱呱坠地,成长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环境接触,性格就会越来越受到环境的影响。

  内外之下,很多人的性格其实是多重的,再开朗的宝也有内向的时候,再急躁的宝,也时候也会表现得灰常冷静,就是这个道理。
  性格是七岁看老,小时候怎么样的,这辈子也基本上怎么样了,

  一般来说,开朗的宝,一生都开朗,内向的宝,也会一辈子都内向,有粑粑麻麻就郁闷了,“我家的宝很内向哎……”

  虽说性格气质是怀孕期间就遗传好了的,后天还是有机会的,要抓住“三岁”和“七岁”的机会,让宝在与社会生活接触的过程中,性格上环境影响的烙印深一点再深一点,更趋向社会性。

  其实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性格都不是单一的,多为混合型,无非有些方面明显些,有些方面不明显些。再说了,凡事都不可能占尽便宜不是?没有一种性格是完美的,粑粑麻麻不必太过纠结宝的性格,也别迷恋所谓的性格说。



三、 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

  婴儿期(0~1岁)

  ●心理特点:信任VS不信任


  小宝宝来到陌生的人世,需要依靠其它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此阶段的小宝宝能得到家人的喂养、抚摸,TA会感受到愉快、满足,对外界的信任感便能建立起来;如果此时,小宝宝得不到悉心照顾,TA感觉到的是痛苦、不安全及没有人爱TA,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TA喜欢怎么玩:


  小宝宝自己的身体往往就是他们玩的对象,这不!玩手脚、翻身、爬行和学步等身体动作可以给TA们带来极大的乐趣,发出的各种声音也使他们兴奋不已,TA们喜欢用眼、口、手来探索陌生事物,对一些颜色鲜艳、能发出声响的玩具比较感兴趣。


  幼儿期(1~3岁)

  ●心理特点:自主VS羞怯或怀疑

  幼儿已开始探索外部世界,能明确独立与依赖的差别,喜欢用“不”来表现自己独立自主的需要。此阶段,如果父母用温和、适当的方式约束并鼓励幼儿,TA便会潜移默化地学会适应社会的规则,按社会能接受的方式处理事情;如果父母为幼儿做一件事情,不让TA参与其中,并经常嘲笑、否定或排斥TA,久而久之,幼儿会有羞愧、疑虑的心理,觉得自己没能力干任何事情,越来越消极。

  ●TA喜欢怎么玩:

  幼儿喜欢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并没有组织性,就是喜欢热闹。玩伴之间会咿咿呀呀有语言的沟通和交换玩具。但更多时间TA们是自己玩耍,喜欢看书、搭积木、奔跑等。




  学龄前期(3~6岁)

  ●心理特点:主动VS内疚或罪恶感

  此阶段的小朋友开始主动探索,有目的性地想改变环境,懂得去评价他人。父母应鼓励和引导小朋友的好奇心及探索,这样TA们会更加主动地订计划、订目标,并且努力完成;如果大人总是批评小朋友天真的想法,这不允许干、那儿不允许去,会使TA们内疚、消极、过度限制自己的活动。

  ●TA喜欢怎么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