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做事不败的底线——打破常规,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陋室书屋2 2016-07-08

巴黎一家现代杂志刊登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竞答题目:“如果有一天卢浮宫突然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宫内众多艺术珍品中抢救出一件,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件?”

  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位年轻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

  这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因为卢浮宫内的收藏品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瑰宝,所以与其浪费时间选择,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算一件。

  英国某家报纸也曾举办过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这样的:在一个已经不堪重负又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世界兴亡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使无数人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厄运。第二位是核化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种植农作物,镁叽千万人摆脱因饥荒而亡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下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在报纸上刊出之后,因为奖金数额巨大,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在这些信中,每个人皆竭尽所能,甚至天马行空地阐述他们认为必须丢下哪位科学家的高深见解。

  最后当结果揭晓时,出乎众人意料,巨额奖金的得主竟然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下去。

  为什么总要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常理之中呢?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太过于重视前人的经验,却忘了该怎么前进了。事物是死的,而大脑是灵活的,为什么不换个方式去思考,也许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19世纪时有一位瑞典青年,通过学习和工作,他累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再加上潜在的天分,逐渐在建筑界小有名气,为许多人所肯定。

  但是,由于他没有好的学历和出身背景,所以不管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挤入上流社会,成为地位崇高的名建筑师,青年因此郁郁终日。

  有一天,他看到了出访的瑞典国王查理四世出访,。理四世原来是个法国人,由于他的卓越才能为瑞典国王赏识,收他为义子。临终之前要他统治瑞典,查理四世不负老王的厚望,将瑞典治理的井井有条。

  “如果我能建造一个很特殊的建筑物,来吸引国王,那就好了!”

  青年的眼睛一亮:“对呀!国王原来是法国人,那么如果我在瑞典建造一座类似法国凯旋门的建筑物,一定能引起他的注意。”

  有了这个想法,于是青年四处奔走,争取几位过去有生意往来的企业家支持。

  不久之后就在一个瑞典小城内,盖起了一座抓住了法国凯旋门神韵的建筑物。当国王经过小城,看到这个建筑物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国王睹物思情,缅怀过往,引发了许多的感慨。事后国王特别召见青年,夸赞他的建筑技术。

  受到国王赞赏的青年,忽然之间声名大噪,各种媒体争相报导有关他和他的建筑作品。从此,他不但挤进了上流社会,更一跃成为瑞典建筑界大师。

正像开头的两个问题一样,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局限于习惯思维上,太多的习惯控制人们的想法,然而思想简单的孩子往往能很快就思考出答案。就像这位瑞典青年建筑家,就打破传统思维,不再是通过建筑界的积累来达到出名的目的,他巧妙的借助了国王的名望达到自己想打入上流社会的目的。当我们发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妨转个身,或许就能找到新的出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